競價21輪熔斷、競價16輪熔斷、競價33輪熔斷……超6成地塊觸及最高限價,浙江杭州首輪供地火熱開局了。
【資料圖】
2月21日,杭州2023年第一批集中供地迎來出讓,13宗涉宅地總起拍價166.73億元,總出讓面積54.36萬平方米,分布在上城區、濱江區、錢塘區、蕭山區、余杭區、臨平區以及富陽區,均采用“限房價、限地價+搖號”的出讓方式,上限溢價率12%。
少量多次已成為目前集中供地的普遍特點,杭州本輪推地規模相較去年首批大幅縮量,總建筑面積減少超8成,總起拍價降幅亦達79%。
供地雖少,但據當地業內人士表示,今日出讓的地塊多數處于住宅庫存量極低甚至已經斷供的板塊,“久旱甘露”,料競拍熱度不低。
民企拿地過半
上午9時集中“開獎”,5宗出現短暫報價的地塊很快落錘,其余8宗地熱度頗高,引得多家房企競拍,均觸及最高限價,待下午搖號確定最終得主。
這也意味著,杭州首輪供地的大致結局已定,13宗地全部出讓,合計收金182.23億元,其中8宗熔斷,占比超61%,創下2022年以來的新高。
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院長丁建剛表示,杭州尤其是二手房市場已提前展露出復蘇跡象,轉好的市場信心和預期傳導至土地市場,加上房企融資環境改善,企業拿地表現也更為積極。
5宗底價或低溢價成交地塊中,“杭州一哥”濱江攬下3宗,也是本輪拿地最多的房企。
具體來看,經過8輪競價,其以10.91億元競得杭州未來科技城241號地塊,溢價6.86%;經過3輪競價,溢價1.44%拿下了錢塘區北二路南側地塊;又聯合浙江建杭置業底價收入一宗余杭區良渚新城良祥路東玉鳥路北地塊,3宗地累計斥資逾34億元。
濱江一直是杭州集中供地中的“狂熱分子”。據克而瑞統計,2022年濱江集團(含聯合)在杭州共補倉28宗地塊,合計耗資514.6億元,約占杭州全年涉宅地總出讓金的27%。
另外兩宗底價成交地塊則由杭州市臨安區國瑞置業與杭州富陽山水置業分食,后者為當地民企。
民營企業拿地的積極性在本輪有明顯提升。據克而瑞統計,杭州第一批供地每宗地塊平均報名房企數量為4家,其中民企參拍地塊總數達20宗,與國企(21宗)不相上下。
這從最終的搖號結果中也能窺得一二。
本輪競價輪數最多的余杭良渚新城勾運路南十二號支路東地塊,經過33次報價,達到最高限價30.31億元,溢價率11.8%,浙江民企中豪幸運搖中,成交樓面價約2萬元/平方米。該地塊位于勾莊板塊,臨近地鐵4號線好運街站,綜合素質較好;民企偉星成功補倉了濱江區浦沿單元地塊,成交價19.46億元,溢價率11.45%,成交樓面價2.63萬元/平方米;浙江中騰置業也以12.59億元、溢價11.51%的代價搖中了一宗臨平新城核心區地塊。
加上濱江(含聯合)與杭州富陽山水置業拿下的4宗地,本輪民企共摘得7宗宅地,占比過半。
60進1!
有本土企業大手筆摘地、民企積極參拍,亦有外來規模房企現身補倉。
本輪起拍樓面價最高者為上城區四堡七堡單元地塊,其靠近軌交1號線元寶塘站,且附近有杭州火車東站,交通優勢明顯,加上尚好的商業配套與教育資源,該地塊也成為主城區內少有的優質宅地,起拍價18.35億元,起拍樓面價超4萬元/平方米。
經過23輪競價,上城區四堡七堡單元地塊成功觸及上限價20.55億元。有消息稱,共有14家單位參與了搖號,最終華潤搖中,溢價率12%,成交樓面價4.48萬元/平方米。
規模房企建發亦有所得,其在21家單位搖號角逐中勝出,拿下余杭區良渚新城杜文路東新甫路北地塊,成交價18.26億元,溢價率11.61%,成交樓面價1.77萬元/平方米。
在市場透露的搖號信息中,蕭山城區市北地塊吸引了60家單位參與搖號,刷新了杭州土拍歷史上單一地塊參拍房企數量的新高。60進1的極低概率下,幸運值“拉滿”的南昌市政公用集團實現落子,拿地價16.18億元。
該地塊緊鄰錢江世紀城,靠近亞運村,板塊紅利明顯,周邊兩軌交匯,又有多個主干道環繞,交通便捷,且教育資源豐富。其所屬的板塊也是近年來新房熱銷區域,目前板塊內已斷供數月,亟待新盤入市,利好驅動下,房企蜂擁報價,2月20日地塊便已熔斷。
“老玩家”補倉,新面孔入杭。蕭山區蜀山南單元地塊由南通國資神輝置業搖中,克而瑞言其是首次進入杭州市場“新人”。據悉,該公司拿下的是目前距離湘湖旅游度假區最近的宅地,容積率僅1.3,未來將打造低密度改善社區。
至此,杭州2023年第一批集中供地火熱收官,合計收金182.23億元,民企濱江聯合體、偉星、浙江中豪、浙江中騰置業等包攬了其中7宗;華潤、建發、南昌市政公用集團等國企、央企競得其余6宗。
十幾天前,杭州2022年第五批集中供地落下帷幕,出讓的5宗地塊收金約90億元,招商、新城、大家等房企摘地,平均溢價率10.9%。短時間內,兩次高熱競拍也讓行業看到了杭州市場的吸引力。
中指研究院華東分院常務副總高院生分析房企積極在杭州拍地主要受兩方面影響,一是當前社會生活逐步恢復以及各類利好政策支持下,整體市場逐步回暖,開發商信心更足;二是受到下半年亞運會造成的停工期影響,企業也需要早早補倉來確保全年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