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最后一個交易日(2月28日),A股走勢戲劇性十足,三大指數早間高開后震蕩走低,午后一度下行翻綠,而后V型反彈,集體紅盤收官。
今天消息面的熱點聚焦“兩大發布”。其一是數字中國規劃頂層文件《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發布,政策繼續加碼數字基礎設施;其二是有關部門發布了《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22年我國經濟總量突破12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0%,按年平均匯率折算,我國經濟總量達18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2022年全年滬深交易所A股累計籌資15109億元,比上年減少1634億元。
公報數據涵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信息量巨大!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搜索全文閱讀。
(資料圖)
下面具體來看今天的行情復盤。
【市場熱點回顧及解讀】
今日A股高開回落后,下午盤初期一度搖搖欲墜,尾盤又大幅反彈,日內呈現V型走勢。
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漲0.66%報3279.61點,深證成指漲0.7%,創業板指漲0.8%。A股全天成交7576.6億元;北向資金凈賣出13.04億元,4個月以來首次連續5日減倉。
2023年2月正式收官,三大指數本月劇烈分化,滬指月漲0.74%,深成指跌1.81%,創業板指則跌5.88%。
從個股表現來看,全天漲多跌少。A股市場共3817只個股上漲,1126只下跌,143只持平,賺錢效應極好。
板塊表現來看,價值藍籌成為午后指數V起功臣,中字頭帶領下金融、白酒、基建相繼走高,醫藥方向再度成為高切低防御資金避風港;ChatGPT概念尾盤明顯異動;煤炭、光伏、鋰電成為少數收跌行業。
主力資金動向上,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醫藥生物凈流入44.51億元居首,計算機凈流入29.87億元位列第二,電子、通信分別凈流入18.13億元和17.33億元跟隨其后;凈流出方面,電力設備、有色金屬、食品飲料行業凈流出額均超10億元居前。
【ETF全知道熱點盤點】今日重點聊聊大數據產業、醫療、券商幾個板塊主題的交易和基本面情況。
一、【大數據產業ETF(516700)】
伴隨數字中國規劃頂層文件出爐,今日早盤相關概念股強勁飆升,數字政通開盤14分鐘20CM漲停,數字認證漲超15%!盡管盤中有所回落,但尾盤板塊再度發力,截至收盤,數字政通漲16.85%,數字認證漲9.4%,太極股份、超圖軟件、電科數字均漲超7%。
熱門概念ETF方面,大數據產業ETF(516700)盤初一度漲超4%,收盤放量漲2.79%,場內交投尤為活躍,換手率達11.58%。值得一提的是,大數據產業ETF(516700)自2022年10月12日以來節節攀高,截至收盤階段漲幅累計超46%!
消息面上,昨日晚間《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出爐。《規劃》提出要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加快5G網絡與千兆光網協同建設,深入推進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大力推進北斗規模應用。系統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促進東西部算力高效互補和協同聯動,引導通用數據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計算中心、邊緣數據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
中信證券指出,《規劃》從數字基礎設施、數據要素、平臺經濟、數字技術等方面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提供遠期目標。從全球科技市場來看,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全球范圍內持續超預期,而國內科技板塊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復蘇,基本面亦有望逐步改善。《規劃》的發布體現了數字化、智能化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將為科技產業的投資帶來更多的政策支撐。從投資維度,建議重點關注:1)與底層算力、數據要素相關的數字基建板塊。2)與數字經濟場景密切相關的信創以及基礎軟硬件板塊。3)深度參與數字經濟發展以及AI等新技術的互聯網平臺經濟公司等。
安信證券認為,目前數字經濟正所處的投資階段近似于2019年新能源車,正處于產業浪潮大爆發的前夜。如果2023年是宏觀經濟是未來3年宏觀增速的高位,那么從2-3年的投資視角來看,對于數字經濟投資節奏的把握非常接近2012-2013年啟動的“互聯網+”科技成長行情。
據統計,大數據產業ETF(516700)跟蹤中證大數據產業指數,其中計算機成份股權重超9成,全面覆蓋AI、云計算、信創、數字經濟、網絡安全等細分賽道。
二、【醫療ETF(512170)】
經過連續5日的弱勢調整,醫藥醫療板塊今日終于出現暖意,中證醫療指數成份股普遍飄紅,華熙生物大漲5.49%,惠泰醫療漲4.89%,三諾生物、衛寧健康、泰格醫藥等多股漲超3%,龍頭股愛爾眼科、藥明康德、邁瑞醫療均收紅。
醫療ETF(512170)跟蹤中證醫療指數,全天紅盤震蕩,截至收盤漲0.78%終結5連跌,成交2.5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板塊下跌區間,資金堅定看多,持續借道醫療ETF(512170)布局。行情數據顯示,此前6個交易日,醫療ETF(512170)連續獲資金凈申購,合計超4.31億元;近20日資金凈流入額超7.27億元。
同期,杠桿資金也持續加碼。根據上交所最新公布數據,醫療ETF(512170)27日融資買入額達6615萬元,最新融資余額達3.8億元,創1月中旬以來新高!
消息面上,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明日(3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目錄新增111個藥品,談判和競價新準入的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60.1%。最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內藥品總數達到2967種,其中西藥1586種,中成藥1381種;中藥飲片未作調整,仍為892種。
中信建投證券最新研報表示,醫療器械與服務復蘇已至,業績可期。春節后全國醫院門診量及手術量快速恢復,近期建議關注復蘇預期的兌現度,尋找Q1業績確定性高的標的;其中部分公司二季度有去年同期公共衛生防控的低基數、新品放量等因素,有望延續一季度的高增長趨勢或環比加速增長。消費醫療器械及擇期手術器械有望逐步復蘇,長期看創新和滲透率提升是主基調。
平安證券最新研報指出,醫藥生物板塊估值處于低位,配置價值凸顯,短期推薦關注邊際改善明顯的子版塊。Wind數據顯示,醫療ETF(512170)跟蹤的中證醫療指最新PE估值24.65倍,分位點1.53%,估值水平處于8年來底部區域,估值性價比尤為突出。
資料顯示,醫療ETF(512170)成份股全面覆蓋了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領域的細分龍頭,其中醫療器械直接受益于后續醫療新基建,權重近4成;同時覆蓋8只CXO龍頭概念股。醫療服務概念則直接受益于人口老齡化、醫療消費升級和醫美等時代大趨勢,具備長期國民級需求增長和高成長雙重特性。
三、【券商ETF(512000)】
券商板塊今日也迎來反彈,尾盤跟隨大盤走強,中銀證券漲4.7%,近期行情龍頭湘財股份漲3.49%,國盛金控漲超3%,財達證券、中信建投等漲幅居前,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48只成份股上漲,僅1只下跌,板塊成交額139.78億元,小幅放量。
熱門ETF方面,一鍵跟蹤券商板塊行情的券商ETF(512000)尾盤發力最終收漲0.91%,終結兩連陰,全天成交額4.37億元,小幅縮量。
雖然近期券商股行情波段反復,但市場對于后市回暖信心頗足!短期下跌即補倉,可見資金對于券商修復信心仍然堅定。從券商ETF(512000)近日的資金申購情況來看,此前2個交易日(2月24日、27日),券商ETF(512000)分別獲得資金凈申購1.08億元、2.04億元,均為全市場11只同指數ETF同期資金凈流入第一名,場內資金逆市布局券商板塊,越跌越買勢頭明顯!
此前的2022年,券商ETF(512000)全年份額增長54.23億份,同樣為全市場11只同指數ETF第一名,頗受投資者青睞!
截至2月27日,券商ETF(512000)最新基金規模240億元,穩居頂流行業ETF行列;兩融方面,最新融資買入額1.07億元,最新融資余額達14.78億元,處于1月中以來的高位。
招商證券指出,利好政策頻出,持續推薦券商板塊。隨著2023年市場信心回暖、經濟復蘇以及利好政策的出臺,交投活躍度及風險偏好恢復有望驅動券商業績和估值的雙重修復。當前券商板塊估值僅1.38倍PB,處于歷史底部5.62%分位數水平,建議低位布局。
資料顯示,券商ETF(512000)跟蹤的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一鍵囊括49只上市券商股,其中前5大權重占比達43%,前10大權重占比達58%,近6成倉位集中于十大龍頭券商,“大資管”+“大投行”龍頭齊聚;另外4成倉位兼顧中小券商的業績高彈性,吸收了中小券商階段性高爆發特點,是一只集中布局頭部券商、同時兼顧中小券商的高效率投資工具。
風險提示:大數據產業ETF被動跟蹤中證大數據產業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12.12.31,發布日期為2016.10.18;醫療ETF被動跟蹤中證醫療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04.12.31,發布于2014.10.31;券商ETF被動跟蹤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07.6.29,發布于2013.7.15。指數成份股構成根據該指數編制規則適時調整,其回測歷史業績不預示指數未來表現。文中提及個股僅為指數成份股客觀展示列舉,不作為任何個股推薦,不代表基金管理人和本基金投資方向。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本公司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的產品。基金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根據基金管理人的評估,大數據產業ETF、醫療ETF、券商ETF風險等級為R3-中風險。銷售機構(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銷機構和其他銷售機構)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本基金進行風險評價,投資者應及時關注基金管理人出具的適當性意見,各銷售機構關于適當性的意見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銷售機構所出具的基金產品風險等級評價結果不得低于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風險等級評價結果。基金合同中關于基金風險收益特征與基金風險等級因考慮因素不同而存在差異。投資者應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情況,結合自身投資目的、期限、投資經驗及風險承受能力謹慎選擇基金產品并自行承擔風險。中國證監會對本基金的注冊,并不表明其對本基金的投資價值、市場前景和收益做出實質性判斷或保證。基金投資需謹慎。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