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獨立 穿透
新年新氣象、新人新氣象!
作者:夏逢
【資料圖】
編輯:李思
風品:彥規
來源:首財——首條財經研究院
2023年,強監管、強合規仍是銀行業關鍵詞。
開年首月,銀保監會系統及分支機構對銀行業共開出277張罰單,合計罰金超1.69億元。雖較2022年同期罰量、罰金均有減少,不過百萬級巨單仍然存在,貸款、內控依舊是違規“高發區”。
進入2年,被雙罰的銀行依然不少!比如廈門國際銀行,繼去年底又遭百萬級重罰。這對一家多年IPO未果、依然志在上市的萬億城商行而言,自然不算好消息。
1
百萬級罰單拷問、投訴煩惱
念好合規經很重要
2月24日,北京銀保監局發布行政處罰信息:廈門國際銀行北京分行被罰810萬元。同時,13名相關業務負責人累計被罰60萬元。主要違法違規事實包括:
1.發放流動資金貸款用于違規領域;2.同業投資業務資金投向合規性審查失職;3.項目融資業務資本金到位證明材料虛假、合規要件缺失;4.發放虛構用途的貸款;5.浮利分費;6.置換貸款業務被置換債務虛假;7.發放流動資金貸款用于處置本行不良貸款且貸款資金被用于投資商業銀行股權;8.貸款風險分類不真實;9.發放流動資金貸款歸還本行逾期風險資產;10.個人經營性抵押貸款業務管理不規范;11.石景山支行個人經營性抵押貸款業務資金用途監控嚴重失職;12.亞運村支行個人經營性抵押貸款業務資金用途監控嚴重失職。
其中,9項涉及貸款案由。3項行為發生于2021年6月之前。9項行為發生于2016年至2020年期間。
這是新行長曹云川上任來的首張罰單。1月19日,廈門國際銀行公告,接受章德春辭職,同意聘任曹云川出任行長,并提名其為第三屆董事會董事候選人。
而就在其上任前不久,1月10日中國銀保監會公開信息顯示,因向借款人轉嫁抵押評估費用和抵押物財產保險費、貸款貸前調查不盡職、流動資金貸款貸后管理不到位等,廈門國際銀行漳州分行被罰100萬元,3名責任人被罰,處罰決定日期為2022年12月29日。
2022年7月,廈門國際銀行莆田分行被罰280萬,罰因也包括項目貸款、流動資金貸款、經營性物業貸款管理未盡職、票據業務不審慎等。
2020年6月,還是廈門國際銀行北京分行,因未經授權查詢征信信息等行為被警告并合計罰款347.5萬元。時任廈門國際銀行北京分行副行長、風險管理部副總經理、支行行長等15名相關負責人被處0.7萬至18萬不等罰款。
雖說罰單都有滯后性,不代表當下情形,可張張百萬級重罰,還是拷問企業的風控能力、內控體系建設,事前預防、事后監控,技術、制度手段等是否有查漏補缺處?履新的曹云川身上擔子不輕。
不算多可苛求。除了罰單,還有投訴煩惱。
瀏覽黑貓投訴,截至2023年3月1日20時,“廈門國際銀行”相關投訴94條,質疑聲包括:盜用用戶信息、未如實上傳征信、非本人開戶、涉及套路貸、砍頭息、暴力催收等。
誠然,作為一家擁有全功能附屬商業銀行的城商行,廈門國際銀行營業機構網點超百家、業務受眾廣泛,人人滿意并不現實,可在行業強合規、防風險大勢下,夯實品控風控基礎、強化團隊合規意識、念好合規經總沒有錯。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8月的“新員工敬酒被辱”事件曾登上熱搜,令企業文化、管理制度受到質疑。
2
萬億背后 信用減值損失超51億
凈利增速、資本充足率掉隊
公開信息顯示,廈門國際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8月,曾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銀行,2013年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改制為中資商業銀行。
2022年前三季,該行營收126.09億元,同比增長1.89%;歸母凈利28.44億元,同比下降23.67%。
拉長維度,2019—2021年營收168.84億元、179.19億元、167.92億元;凈利63.15億元、57.28億元、58.00億元。可見除了穩健性待提升、業績整體成長力也顯乏力。
以同在廈門的廈門銀行為例,2022年前三季凈利同比增長19.00%,營收增長15.41% 。同期A股城商行凈利增速也達15.20%,高于國有大行6.47%、股份制銀行9.39%、農商行12.98%。
增速何以拖行業后腿呢?
2022年末,聯合資信評估出具的信用評級報告中指出,受新冠反復等因素影響,該行不良貸款規模及不良貸款率、關注類貸款和逾期貸款規模占比均有增長,存貸款業務利息凈收入增速趨緩,投資收益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存在一定波動。導致營入增長受限,減值準備計提力度較大,整體盈利水平有待提升。
不算虛言。深入業務面,2022年前三季利息凈收入115.07億元,占比91.26%,同比下滑4.38%;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38億元,同比下降35.21%。
利息收入貢獻九成營收,折射出企業收入較為傳統,業務結構亟待優化升級,而上述下滑更顯改變急迫性。
看看信用減值損失,不算多苛求。2022年前三季營業支出89.69億元。其中,信用減值損失達51.71億元,同比增長32.12%;業務及管理費36.07億元,同比增長14.69%。
2022年6月末,廈門國際銀行不良率上升至1.34%。較年初增長0.28個百分點。拉長維度也呈上升趨勢,2019年末至2021年末分別為0.71%、0.84%和1.06%。資產質量有待夯實。
好在2022年9月末,不良貸款率0.86%出現可喜下降,值得肯定。撥備覆蓋率385.02%,亦較上年上升14.38個百分點。
然而同期,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卻降至9.15%。2021年末,廈門國際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7%、10.4%和9.4%,均滿足監管要求,但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據銀保監會披露,2021年末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5.13%、12.35%、10.78%。
追其原因,與該行規模擴張不無關系。2017年至2019年資產規模同比增速均保持2位數,分別為26.42%、13.15%和13.57%。
截至2022年末總資產10889億元(未經審計數),較上年末增長8.11%;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615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53%。
3
多年上市未果 股東方煩惱
可見,萬億光環背后,廈門國際銀行也是負重前行。
當然,也有努力“補血”。
2021年2月,廈門國際銀行、澳門國際銀行等共簽跨境融資合作協議,在澳門發行債券,總額超114億澳門元。
2022年9月,獲批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注冊資本增加至138.25億元。11月該行附屬機構——澳門國際銀行成功發行三筆債券,總額達38.88億澳門元。
12月,銀保監會官網批復信息顯示,廈門銀保監局同意廈門國際銀行發行總額不超120億元的二級資本債券,并按有關規定計入該行二級資本。
實際上,早在10多年前該行就有上市籌劃,無奈至今未果。
2007年,廈門國際銀行提出A股上市計劃,因其合資銀行身份未能如愿。2013年完成改制后,2016年再發沖擊,欲增資擴股力爭兩年實現IPO,然由于增發價漲至4.8元/股,老股東福建發展高速突然決定放棄本輪增發,IPO因此不了了之。
2019年報強調,監事會建議加強研究和落實三地聯動、上市工作等戰略層面工作。新一輪五年戰略規劃更明確提出,全力實現IPO上市。
信心雄心可嘉,上述定增融資、以及新行長上任也被外界視為上市沖刺做準備。只是,看看上述基本面,能否如愿、何時成行仍要打個問號。
畢竟,股東也是有耐心限度的。
2021年6月,股東深圳市華榮豐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8000萬股股權被拍賣。
2022年3月,阿里司法拍賣網顯示,廈門國際銀行1.04億股股份將于3月31日17時被公開轉讓拍賣,起拍價4.108億元。拍賣信息指出,截至2021年12月底該行每股凈資產為4.8元/股,以此測算轉讓價相當于8.2折起拍。
往期看,據新京報、鳳凰網財經、證券市場周刊,近年多家上市公司的暴雷事件中有廈門國際銀行身影,如康得新、*ST華儀、ST摩登、康尼機電等。
客觀而言,上述不少源于股東自身違規行為。不過,廈門國際銀行是否盡到審查義務外界也有審視。如康得新一案,被廈門銀保監局認定為“未對擔保程序及合規性進行必要的審核把控,未能有效履行合規審查職責及對分支機構的管理責任”。
4
新氣象眺望 多些耐心信心
一番梳理,從業績提升到風控力改善,志在IPO沖刺的廈門國際銀行需完善處還有很多。
當然,企業也在努力改變。
公開信息顯示,曹云川出生于1972年1月,2021年起擔任廈門國際銀行監事長。進入該行前其曾在工商銀行體系中工作20多年,具有豐富的國際金融業務及管理經驗。
值得注意的是,董事長王曉健同樣是位“70后”,也有工行履歷背景,2020年9月上任亦算新帥。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上述兩位新掌門人為管理層注入了新鮮血液,讓外界不乏期許。
據中國網財經報道,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有超30家A股上市銀行董事長、行長、副行長職位人選出現變動,堪稱高管調整大年。進入2023年勢頭也不減,已有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等8家銀行公告副行長以上高管變動。
行業分析師郭興表示,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隨著金融業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疊加數字科技化大潮、后疫情減稅讓利、企業面變化,都給銀行業帶來新機遇新挑戰,上述高管層變動也是一種應時而動,新人新理念、帶動業務面向新,對企業對行業應是一利好信號。
聚焦廈門國際銀行,槽點之外也有價值亮點。
目前,銀行已形成“以內地為主體、以港澳為兩翼”的戰略布局,營業性機構網點從十年前的29家突破至140余家。
2022年8月,英國《銀行家》雜志(The Banker)發布的“2022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中,廈門國際銀行排名升至第154位,連續六年入圍全球200強。
2022年末,除了資產規模破萬億,在減費讓利背景下,全年累計凈利仍達60.09億元。可見在效率提升、精細化運營方面該行有不少改善。
貸款撥備覆蓋率持續下降也值一提,2022年6月末為163.03%,相比年初降超30個百分點,2019年—2021年分別為323.47%、259.80%、202.73%。
成績背后,與產品力打磨不無關系。
以廈門國際銀行福州分行為例,推出了“國行e家”交易銀行線上數字生態服務,并構建“融升”“慧升”“盈升”三大產品體系。
2022全年,該行累計向福州地區中小微企業投放“國行e家”系列線上貸款產品約23億元,同比增近30%,累計服務客戶量超7000戶。
科技賦能業務上,為幫助中小企業減負提速,創新推出信用電子保函產品,已為6400多家中小微企業開立超15萬筆電子保函,幫助企業節約保證金超500億元。
種種而觀,廈門國際銀行也有打磨一面、精進一面。
誠然,站在IPO破壁的十字路口,面對業績、內控壓力,廈門國際銀行、王曉健、曹云川擔子不輕。不過,新年新氣象、新人新氣象,站在萬億級新起點、我們也理應多給三者多一些耐心信心。
關鍵較勁兒時刻,危中尋機貴在上下一體、更精準更高效!
本文為首財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