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狂魔”洋河股份不聽勸,又踩雷房地產信托。
(資料圖)
這次是它迄今為止踩過最大的雷,足足2億的本金沒收回!
沉迷理財的同時,洋河股份“白酒老三”的地位也正搖搖欲墜,被后來者虎視眈眈……
信托投資又暴雷,2億本金未收回
3月17日,洋河股份披露,2021年,子公司洋河投資分兩次,分別出資1億元,認購了中航信托旗下的信托計劃。該信托已在今年2月和3月先后到期。
截至2021年12月20日,洋河股份收到投資收益共計1376萬元。但目前,公司仍有2億元本金及2021年12月20日之后的預期收益還未收回,以至于要延期。
據中航信托官網,洋河投向的“中航信托·天新灣區更新10號系列”,一共發行了18期,100萬起投,投資期限2年,風險等級R3,涉及保利建業等房企的舊改項目。該信托的參考年化收益率達到8.5%。
在去年6月,曾有投資者表示,天新灣區更新10號不付息,已違約。該貼下,還有天新灣區更新7號、6號的投資者表示遇到同樣的情況。
監管層曾公開警示過:“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如今對于洋河股份來說,果然是一語成讖。
現在仍是地產信托壞賬頻繁發生的時候,想要收回本金難上加難。想要彌補投出去的這兩個億,洋河大概要賣超過10萬只夢之藍……
可以說,洋河股份忙忙碌碌賣酒,到頭來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熱衷地產信托,非首次踩雷
洋河股份這些年在主業上沒擦出什么火花,倒是愛在投資領域舞刀弄槍。
2017年以來,洋河每年投入委托理財的資金超過百億。在嘗到甜頭后,2019年開始,洋河更是開始追求高收益高風險的信托理財,其中不少投向房地產。
進入2021年后,隨著房地產行業震蕩,房地產信托成了違約“重災區”,洋河股份也吃了苦頭。
2021年,洋河股份就曾踩雷中信信托,約1.68億本金和收益未能收回。2022年上半年,公司還對其進行計提減值3256.42萬元。
據2022年半年報,洋河股份委托理財發生額超140億元,其中銀行理財119.2億元,信托理財約28億元,其中信托理財逾期未收回7140萬元。
截至2022年6月,洋河股份未到期的信托產品有9只,合計金額達到9.57億元,年化收益率均高于7%。受托機構包括中航信托、中信信托、民生信托、五礦信托、上海信托等。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8月,洋河還接盤了民生信托部分股權。但早在洋河接盤前,民生信托就已千億債務壓頂,聲名狼藉。沒想到它還是義無反顧地入坑,這波操作讓人直呼看不懂。
而信托資金大都流向地產行業,涉及寶能、雅居樂、恒大等房企的項目。其中投向恒大的就有3只,共計4.15億,包括嘉和118號恒大貴陽新世界、恒信筑431號-豐利223號和天啟【2019】116號昆明恒大云璽大宅。
管理層難辭其咎
此前有媒體核實過,洋河股份大量理財投資均不需要經過董事會,而是直接由總裁辦自行決定。正是這種未經董事會同意的自行決定,導致洋河股份的財務投入過于“放飛自我”。
如果說,一次投資失利,還能讓公司董秘背鍋,但要是次數多了,董事長的責任也逃不掉。
2021年初,張聯東開始出任洋河股份董事長。細數其過往的履歷可以看到,他并沒有金融工作的經驗。
可上任不到一年,恒大一顆驚雷,就把洋河股份炸起了巨浪。
可能有人會說,那都是張聯東上任前公司做的事了,不能賴到他頭上。但董事長是要為公司看好門,要為公司和股東的未來發展服務。如果爛攤子是“前任”留下的,那張董事長來了第一個工作應該就是糾正,并為公司謀求新的增長點。
但很明顯,張聯東并沒有這樣做,洋河地產信托的規模沒有減少,接盤民生信托也是在其上任后所發生的。
如今踩雷事件一次又一次發生,管理層難逃其咎。
截至去年9月30日,洋河共有股東12.67萬。理財踩雷也引發了不少投資者不滿:“管理層有點不務正業,投資部的人智商偏低,買了一堆暴雷的房地產信托”。
“洋河股份是否可以學習一下海外或者貴州茅臺,盡量不要拿一半股東的錢拿去瞎搞理財投資?!薄罢埍M快將趴在賬上的百億低收益率現金90%拿出來分紅?!?/p>
不僅如此,過度熱衷理財而本末倒置,很容易導致主營業務上,被對手“超車”。
業績增速放緩,老三地位不穩
洋河股份的大股東是江蘇洋河集團,穿透后為宿遷國資委。在中國白酒市場,洋河背景強大,但近幾年業績表現卻并不理想。
最新的2022年三季報顯示,洋河股份營收264.83億元,同比增長約21%,凈利潤91億元,同比增長約26%,2021年曾被瀘州老窖反超。
這兩項增速指標,在白酒上市企業TOP6中位列倒數第三,表現不及“老四”山西汾酒。
與洋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山西汾酒的趕超之勢十分迅猛,2018年到2021年,其營收從93億元躍升至199.71億元,歸母凈利潤從14.67億元大漲至72.56億元。
去年前三季度,山西汾酒的營收更是超過220億元,盈利71億元,與洋河股份的差距進一步縮短。按照汾酒的增長速度,超越洋河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而在資本市場上,洋河股份的老三地位早已不保。
茅臺的萬億市值毫無爭議,五糧液雖滑下萬億規模,但仍以高達7500億元的市值穩居第二。
洋河股份則從第三,下滑至第五位,以千億市值的差距讓位瀘州老窖和山西汾酒。從2020年末到現在,洋河股份的市值已蒸發千億,剩下不到2500億元。
結語
如今房地產還處在調整周期,風險仍未完全出清?;蛟S這還不是洋河股份最后一次在地產信托上踩雷,尤其還有3只信托,投向的是恒大……
一直以來,白酒都被視為收入增長與利潤確定性最強的行業,特別是行業龍頭公司,是機構資產配置必備產品。但洋河股份卻因為投資理財與大量交易性金融資產,導致業績不穩定,讓不少機構避之不及。
如今隨著洋河購買的信托產品違約頻發,加上業績表現不佳,也難怪市場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多:購買這么多信托產品,公司風險如何把控?是否會對公司財務狀況帶來一系列影響?對市值和市場信心又會造成多大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