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獨立 穿透
(資料圖)
5年太短,只爭朝夕!
作者:陳晚鄰
編輯:李明達
風品:南辭 明湘
來源:首財——首條財經研究院
4月9日,西部證券、西南證券發研報“買入”神州數碼,4月10日其股價下跌8.9%。
作為老牌IT分銷龍頭,云計算轉型以來,神州數碼不缺價值重估信心。自2022年7月起,股價持續震蕩向上,從15元一路最高漲至今年3月27日的34.27元,短短半年翻倍,熱度可謂撩人。
2023年3月31日,神州數碼發布2022年報,凈利大增303.11%。然如此利好,股價卻淡定下來,截止4月12日收于30元,當日漲超4%,然相比3月31日的31.49元,仍有所縮水。
市場在觀望什么呢?
1
凈利倍增背后 營收近五年首降
凈現比0.81、凈利率0.89%
還是基本面說話。
2022年,神州數碼歸母凈利10.04億元,同比增長303.11%;扣非歸母凈利9.21億元,同比增長36.09%;基本每股收益1.5652元/股。
玩味在于,營收規模卻縮水了:1158.8億元,同比下降5.32%,也是近五年來首次下降。而稅金及附加,則同比增加17.85%。
神州數碼方面表示,公司2022年營收同比減少,主要系公司主動聚焦高價值、高毛利業務所致。“淘汰了部分現金貢獻不好的業務。”
業務盈利質量提升,值得肯定。
考量在于,2018年至2022年,神州數碼凈利為5.12億元、7.01億元、6.24億元、2.49億元、10.04億元。
同比變動分別為-29.12%、36.89%、-11.02%、-60.08%、303.11%。
可見,凈利起起伏伏,難言多少穩定性,上述高增也建立在可比基數低上,能否持續要打個問號。
2022年,經營性現金流為8.36億元,遠高于上年同期的-1.56億元,但離2020年的14.57億元差距仍不小。
再如“凈現比”,即“經營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的比值。一般來說,兩者為正,且比值大于1,表明企業創造的凈利全部可以以現金形式實現,盈利質量較高;若小于1,則表明可能有部分凈利以債權形式實現,盈利質量待提升。
報告期內,神州數碼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凈利潤比值為0.81。凈利高增背后,盈利質量咋樣呢?
發問并不突兀,哪怕凈利飛躍增長的2022年,神州數碼毛利率也僅為3.92%。
2020年至2022年,神州數碼凈利率為0.68%、0.20%、0.89%。也就是說,神州數碼雖有千億營收體量,掙錢卻很“辛苦”,凈利只有10億元量級。
2
龍頭尷尬
基本業務下滑、新興業務占比仍低
追其原因,與業務結構息息相關。
目前,神州數碼業務主要分為IT分銷、云計算及數字化轉型業務和自主品牌。其中,IT硬件分銷是基本盤,妥妥營收主力。
而在產業鏈中,分銷屬于中游,神州數碼既沒制造商的生產能力,也缺少零售商豐富的終端資源,議價力自然不占優勢。隨著用戶獲取產品信息來源越發豐富,比價習慣越來越多,中間商利潤被進一步壓縮。
這也是即便做到行業龍頭,神州數碼仍利潤單薄的尷尬所在。
深入一度,2022年神州數碼的營收下滑,亦與主營IT分銷業務的收縮息息相關。2021年,神州數碼IT分銷業務收入1168.38億元,2022年為1082.75億元。業績基本盤是否已顯天花板?下滑是一時波折,還是下探開始呢?
姑且留給時間作答。可以肯定的是,業務轉型已箭在弦上。
事實上,神州數碼早有謀劃。2017年剛借殼回歸A股不久,就邁出了轉型第一步:以神州云計算為載體,拓展云服務能力,收購云原生企業上海云角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后者是一家創業公司,從事公有云、混合云遷移、運維和軟件開發等業務。
轉型5年多,成效如何?
2022年,神州數碼云計算及數字化轉型業務營收50.23億元,同比增長29.29%。自主品牌業務營收25.70億元,同比增長55.75%。
增速可圈可點,可占比仍是小馬拉大車,難抗整體體量“大旗”。
以2022年報為例,IT分銷業務營收1083億元,占比93.44%;云計算及數字化轉型業務營收占比僅4.33%。
前者毛利率為3.32%,后者為13.38%。強弱肉眼可見。但受困規模劣勢,IT分銷利潤占比仍達79.31%,云計算及數字化轉型為14.82%。這也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神州數碼營收降低、凈利增長的原因。
新興業務成長增速能否再快些?何時躋身“當家花旦”、轉型效率有無提升空間?
3
156億短債、股東高管減持
頭部之問
行業分析師于盛梅表示,神州數碼的IT分銷主業特點鮮明,行業格局固化,因此需有很強的風險控制意識、穩住基本盤。而做云相關業務,賽道方興未艾、則需創新精神和嘗試思路。
兩個不同風格,決定了想要轉型蝶變,神州數碼必須全新出發,向技術驅動進化。組織文化改變、協同效應發揮、經營思路、理念轉變等缺一不可。
不算多苛言。放眼云計算賽道已是“戰火紛飛”,競爭白刃。
聚焦神州數碼云計算業務,云轉售(AGG)即轉售公有云企業的IaaS和PaaS;云管理服務(MSP),則是像云遷移,幫助客戶代運營等;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ISV)即提供自主知識產權的云原生產品和解決方案。
2022年,AGG業務收入43.60億元,同比增長26.8%;MSP收入5.18億元,同比增長50.6%;ISV收入1.45億元,同比增長40.9%。
其中,MSP業務被寄予厚望。
相關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云MSP市場規模達9.54億美元,同比增長40.2%。2022年全球云MSP市場規模達537.84億美元。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市場仍將保持快速發展。
神州數碼集團首席戰略官、云業務集團負責人王冰峰曾表示:“MSP市場目前還未形成頭部企業,我們想利用三年時間,對這個市場進行聚焦,成為頭部企業。”
信心雄心可嘉,可從5.18億元的營收體量看,短期躋身頭部多大勝面呢?。
江湖未定,你我皆是黑馬。比如中軟國際,天翼云業務成功入圍中國電信集團級MSP合作伙伴;再如云賽智聯,旗下的南洋萬邦和北京信諾多次獲得微軟國家大獎,這兩家企業也是微軟云認證通過的MSP,細分領域的獨角獸企業亦不容小視。
市場不缺競品,想要突圍、想要躋身頭部,唯有特色取勝,研投是重中之重。
2017年至2019年,云計算轉型之前,神州數碼研發費分別為8872.92萬元、9676.49萬元、1.46億元。
2020年至2022年為1.82億元、2.40億元、2.91億元。
持續增長可圈可點,然相較超19億的銷售費仍顯薄弱,對比當年1158.8億元的營收體量更是零頭都不到。
說千道萬不如白銀一片。對技術立身的IT產業而言,投研發就是投未來。本就是需補功課的跨界玩家,旨在依靠云計算蝶變的神州數碼是否應再加把勁兒?靠啥如愿頭部呢?
或許,也有無奈與急迫。
2022年,神州數碼廣義貨幣資金為47.4億元,短期債務卻達156.3億元,資金壓力、償債壓力肉眼可見。
不僅流動性緊張,財務上龐大的利息支出也是“吞金獸”。2022年,神州數碼利息支出占凈利比為36.72%。
行業分析師郭興表示,IT分銷主導的業務模式下,合理使用負債才能使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從資金占用到資產結構,一些傳統業務積弊或給神州數碼新業務培育帶來掣肘。如何調整戰略重心,做好新老業務間的戰略平衡,是神州數碼一道核心考題。
沒錯,神州數碼仍處轉型爬坡期。關鍵時刻,內外信心最重要。
玩味的是,高管、大股東卻頻頻發出減持消息。
2022年12月29日,神州數碼公告,于2022年12月1日披露了《關于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減持股票的預披露公告》。董事辛昕、高級管理人員葉海強、李巖、韓智敏、呂敬、陸明、陳振坤、楊明朗、劉昕預計在減持計劃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742,277股。
2023年3月24日,神州數碼公告,股東王曉巖于2023年2月17日至2023年3月24日間合計減持245.16萬股。2022年報顯示,王曉巖為公司第四大股東。
2023年4月6日,神州數碼又收股東中新創投《減持告知函》。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中新創投減持計劃已實施完成,減持1967.3萬股,減持比例2%。
……
頻頻減持,是否影響信心面?企業發展前景咋樣呢?
4
特色產業生態
大象起舞、向死而生
誠然,大船能抗風也難掉頭。千億神州數碼,想要完成嬗變,要克服的關卡不止一處。
好在,持續戰略蓄力下,神州數碼轉型之路日益清晰。2022年,“云戰略”升級,堅定推進“數云融合+信創”戰略,企業業務特色逐漸鮮明。
神州數碼董事長郭為認為:“云就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技術范式,數據是資產,它倆結合才會產生新經濟。”
圍繞“云+信創”,神州數碼意在打造獨具特色的產業生態。
比如在火爆的ChatGPT領域,神州數碼以自研人工智能產品為基礎,展開自然語言、知識萃取等布局,已在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實現了場景可行性驗證,并通過BERT模型實現可私有化部署的ChatBot。
另一廂,基本盤IT分銷業務也有可喜進化。
神州數碼總裁王冰峰表示,神州數碼希望把分銷的商業形態和模型進行升級,提出了分銷升級戰略,在營銷的打法、模式的創新、能力變現方式等方面進行探索。
的確,轉型升級從不是輕松話題,尤其神州數碼這樣的大型企業,牽一發動全身,如烹小鮮如履薄冰。遠非一蹴而就,貴在日拱一卒。單從此看,包括首財君在內各界應給其更多耐心信心。
只是,看看基本盤的下滑、新興業務的體量羸弱、賽道的一日千里,時間又有多少呢?
可以確定的是,挑戰越大價值越大,轉型升級從來就是脫胎換骨、向死而生。遙想上世紀90年代,帶領IBM完成深V逆轉的郭士納曾言“誰說大象不能跳舞?”以此比喻超級企業決絕力變、浴火重生后的強大增長潛能。
下一個“大象起舞”者,會是神州數碼么?
5年太短,只爭朝夕。
本文為首財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