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4月23日訊近期科技板塊出現調整,周五(4月21日)科創50指數跌超4%,為2022年10月低點以來單日最大跌幅;AI、半導體等前期熱門賽道全線啞火,申萬一級行業中計算機、電子、傳媒、通信等TMT板塊領跌,跌幅均超4%。
受AI概念帶動的計算機和傳媒等賽道行情即將告一段落?科技該板塊的超配比例目前處于什么歷史水平?成了投資者當下重點關注的問題。
當前基金一季報披露接近完成。據興業證券統計,截至2023Q1,與去年底相比,主動偏股基金倉位由85.31%增長至86.37%,創2004Q2以來最高水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板塊配置層面,科創板最受青睞。
據興業證券張啟堯團隊稱,23Q1主板倉位再次回落,創業板倉位小幅回升,科創板倉位續創新高。其中科創板的配置比例為9.10%,較2022Q4繼續上漲1.13個百分點,公募基金繼續超配科創板,且超配比例由0.72%擴大至1.56%。
海通證券統計,23Q1基金重倉股中科創板持股市值為9%(環比上升1個百分點),對應主板持股市值占比為70.3%(環比持平),創業板為20.7%(環比下降1個百分點)。
行業配置層面,科技板塊剛開始超配。
海通證券荀玉根團隊表示,目前科技板塊絕對倉位已明顯上升(相當于13Q4-14Q3水平),但超配比例仍低,相對滬深300行業占比,23Q1基金超配科技板塊的比例升至4.1個百分點、僅處于13年來10%倉位。“借鑒歷史,公募基金的大調倉往往持續4個季度。”
興業證券也稱,目前TMT倉位顯著提升,但超配比例仍然偏低。
不過,科技板塊內部也出現了分化。
據海通證券,數字經濟(5G、半導體、AI和大數據)板塊中,23Q1基金持股市值占比上升幅度最大的是AI產業鏈,其中基礎層的算力及數據、技術層中的通用技術被增持更多;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半導體產業鏈,其中制造設備仍被增持,集成電路被減持。
興業證券統計稱,2023Q1,公募主要加倉數字經濟板塊的中游(工業軟件、人工智能、云計算等)、而上游(半導體設計、半導體制造等)倉位回落較多。
從產業鏈上中下游來看, 2023Q1主動偏股型基金加倉較多的是中游-軟件/服務、下游-應用和上游-計算,加倉比例分別為3.96pct、1.50pct、1.38pct;減倉較多的是上游的芯片及存儲、智能設備制造和基礎軟件,減倉比例分別為4.14pct、1.97pct、0.59p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