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4月27日訊(記者 劉夢然)光伏行業景氣度之高,在產業鏈企業的業績上有最直觀的體現。昨晚,多家光伏企業披露一季度財報,經營業績同比均實現較大幅度增長。
在一季度傳統裝機淡季,光伏產業仍在需求端和生產端均實現大幅增長,待上游多晶硅價格下行趨勢確定后,光伏供需兩旺局面有望貫穿全年。
【資料圖】
協鑫集成(002506.SZ)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公司正在加速N型電池、組件新產能建設,2023年將力爭實現業績的翻倍增長。
光伏產業鏈業績普遍實現高增
昨日晚間,多家光伏產業鏈公司披露2023年一季度報告,業績普遍實現高速增長。
其中,晶澳科技(002459.SZ)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04.8億元,同比上漲66.23%;歸母凈利潤25.82億元,同比上漲244.45%。公司提到,通過進一步加大市場開拓力度,電池組件出貨量再創歷史新高,一季度電池組件出貨量11.70GW,其中組件海外出貨量占比約58%,分銷出貨量占比約30%。
天合光能(688599.SH)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13.18億元,同比增長39.59%,不過,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68億元,同比增長達到225.43%。財聯社記者從公司人士獲悉,截至2023年3月底,天合光能累計出貨量超過140GW,其中210組件出貨量超65GW,全球第一。
同時,東方日升(300118.SZ)披露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7.77億元,同比增長25.18%;歸母凈利潤3.1億元,同比增長46.11%。公司表示,光伏產品銷量增加,銷售收入增長。
協鑫集成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5.5億元,同比增長20.1%;同期實現歸母凈利潤2715.73萬元,同比增長24.62%;不過扣非凈利潤為1869.8萬元,同比增長達到155.13%。
專業化電池廠商愛旭股份(600732.SH)業績同樣大幅增長,受益于原材料采購價格下降,生產降本持續改善,產能結構優化,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7.45億元,同比下降1.04%,但是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02億元,同比增長208.78%。
在配件方面,逆變器廠商固德威(688390.SH)在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19億元,同比增長164.59%;凈利潤為3.36億元,同比增長達到3473.72%。不過,財聯社記者注意到,業績高倍速增長的一部分原因是去年同期因銷量不及預期導致的基數較低。不過,去年下半年隨著影響得以緩解,公司在多個領域持續發力,銷售額得以迅速增長。
裝機目標持續高增長
光伏行業公司業績大增,此前已有預示。根據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1-2月國內累計新增光伏裝機達到20.37GW,同比增長87.6%。另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消息,一季度各環節產量均創新高,3月組件產量環比增長14.5%,同比增長76.4%。
而在成本方面,業內翹首以盼近一年的硅料價格拐點也終于在一季度正式到來。財聯社記者注意到,近兩年成為產業鏈瓶頸的多晶硅,近期已經連續第八周降價。根據硅業分會最新消息,本周硅料市場延續下行趨勢,單晶復投料成交均價為18.21萬元/噸,周環比降幅為5.35%;單晶致密料成交均價為18.07萬元/噸,周環比降幅為4.89%。
上游成本降低后,中下游環節盈利能力得到進一步改善。以晶澳科技為例,一季度公司毛利率達到19.11%,相較2022年度14.78%的毛利率明顯提升,相較去年同期增加4.32個百分點。天合光能在財報中提到,材料采購、物流運輸等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產品綜合成本下降,使得光伏產品的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根據機構預測,硅料價格見頂后光伏產業鏈供給瓶頸解決,儲能項目釋放,成本中樞下移后全年需求進一步釋放,預計2023年全球光伏裝機375GW以上,同比增長45%以上。
國內方面,根據國家能源局日前印發《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提出,2023年風電、光伏發電裝機新增160GW左右的規模目標,相比2022年的120GW新增裝機規模目標進一步提升。
在成本壓力緩解和終端需求旺盛的雙重提振下,不少公司對今年業績都表達出樂觀信心。協鑫集成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公司在產能結構、產品矩陣以及市場布局的全面升級,進一步提升行業競爭力。2022年以來,公司基本面持續向好,制造能力、組織能力、營銷能力以及運營能力等持續提升,2023年將力爭實現業績的翻倍增長。
(編輯 曹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