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業績快報近三個半月后,長沙銀行終于披露了2022年年度報告。
1月16日,長沙銀行披露的2022年業績快報公告顯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28.68億元,同比增長9.58%;實現歸母凈利潤68.11億元,同比增長8.04%。截至報告期末,總資產9047.33億元,同比增長13.64%;不良貸款率1.16%,同比下降0.04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311.09%,同比上升13.22個百分點。
開甲財經注意到,長沙銀行2022年主要財務數據和指標中,各方面數據表現良好,只有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下降了0.69個百分點。長沙銀行在業績快報中表示:在董事會的領導下,各項業務精進發展,業務規模、效益、質量穩步提升。主營業務穩健發展;經營效益平穩增長;資產質量持續改善。
(相關資料圖)
雖然業績表現亮眼,但長沙銀行還是將2022年年度報告披露時間定在了4月29日,也是A股上市銀行最后披露年報的6家銀行。
藍鯨財經根據WInd數據統計,除平安銀行3月9日披露2022年年報之外,A股上市銀行2022年年報披露時間從3月24日開始到4月29日結束。其中3月31日有12家銀行披露,4月28日、4月29日分別有9家、6家銀行披露。
“卡點”五一小長假期間披露2022年年度報告,這是長沙銀行為淡化媒體視線作出的刻意安排?
開甲財經注意到,今年3月15日,湖南銀保監局發布《2022年轄內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顯示,2022年,湖南銀保監局共接收并轉送銀行業消費投訴3572件。其中,涉及信用卡業務投訴759件,占投訴總量21.25%;涉及個人貸款業務投訴1508件,占投訴總量的42.22%。
長沙銀行消費投訴533件(含信用卡),占城市商業銀行(含民營銀行)投訴總量的59.49%。其中,信用卡業務投訴332件,占長沙銀行投訴總量的62.29%;個人貸款業務投訴117件,占長沙銀行投訴總量的21.95%。
長沙銀行2022年年度報告披露,截至2022年末,長沙銀行貸款總額4260.38億元,其中企業貸款2409.78億元,票據貼現130.19億元,個人貸款1720.42億元。不良貸款余額49.37億元,不良貸款率1.16%;關注類貸款余額 63.03 億元,關注類貸款率 1.48%。
企業貸款方面,建筑業貸款362.44億元,房地產業貸款109.14億元。個人貸款方面,住房按揭貸款659.93億元,個人消費貸款555.75億元,個人經營性貸款295.34億元,信用卡墊款209.41億元。
開甲財經注意到,雖然長沙銀行的不良率并不算高,但在2022年年度報告中搜索“不良貸款率”只有4個記錄。長沙銀行并未將不良率拆分披露,企業貸款和個人貸款,以及具體行業/類型的貸款均未單獨披露不良率。
值得注意的是,長沙銀行2022年先后三次公開“踩雷”。其中,新華聯石油逾期2.65億元,中國恒大集團逾期4.14 億元,恒大汽車逾期14億元,金旺鉍業逾期9.10億元。
2022年4月,長沙銀行起訴恒大貸款擔保人,要求提前履行保證責任,歸還全部剩余貸款本金約14億元。
根據公告,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4月1日,長沙銀行與恒大智能汽車(廣東)有限公司(簡稱“恒大汽車”)分別簽訂了8份《人民幣借款合同》,合同約定長沙銀行累計向恒大汽車發放貸款15億元,被告深濤生活服務(廣東)有限公司(簡稱“深濤服務”)為上述15億元貸款提供最高額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15億元貸款到期日為2027年4月28日,但2022年3月8日,深濤服務股權發生變更,唯一股東由恒大汽車產業園投資(深圳)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中航信托”。為此,長沙銀行向深濤服務發送了提前履行保證責任的函,要求其收到函件后三日內提前履行保證責任,但被告截止公告之日未履行保證責任。
長沙銀行管理層在之后的中期業績會上表示,借款人恒大汽車未發生實質性違約,擔保物價值基本能覆蓋恒大智能汽車14億貸款,相關訴訟正按法定程序推進。
2022年9月,長沙銀行在行可轉債反饋意見回復中披露,截至 2022 年 6月末,長沙銀行逾期 90 天以上貸款中未納入不良貸款共 6.79 億元,具體包括湖南新華聯國際石油貿易有限公司 2.65 億元貸款,以及中國恒大集團4.14 億元商票貼現。
其中,新華聯石油貿易發放貸款的貸款余額共計 2.65億元,逾期天數為122-132天,五級分類為關注類。近年來,新華聯石油貿易出現債務風險,發生貸款逾期的情況,長沙銀行已將相關貸款視同不良貸款進行管理,并按照預期信用損失模型計提信用損失準備,計提金額共計1.68億元,計提比例達到63.33%。
恒大集團商票貼現涉及的貼現申請人共計12戶, 貼現余額共計4.14億元,逾期天數為146-323天,五級分類為關注類。上述逾期的恒大集團商票貼現的申請人皆為恒大集團上游企業,因貼現商票逾期,客戶多次反映征信已嚴重影響其融資、投標等正常經營運作,導致難以響應“保交樓”政策。長沙銀行已將相關貸款視同不良貸款進行管理,并按照預期信用損失模型計提信用損失準備,計提金額共計2.62億元,計提比例達到 63.33%。
2022年底,長沙銀行公告顯示,2018年8月3日至2019年6月26日,長沙銀行與借款人湖南金旺鉍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旺鉍業”)簽訂了多份《人民幣借款合同》,長沙銀行依約向其發放貸款,截至2021年1月17日,金旺鉍業所欠長沙銀行貸款本息合計為9.10億元。
根據上述公告,長沙銀行分別與14名被告簽訂了《最高額保證合同》,擔保的最高債權數額為分別為9.06億元、4000萬元、2000萬元。長沙銀行要求上述被告在各自擔保范圍內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根據公告,因借款人金旺鉍業被郴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破產重整,無法保障長沙銀行貸款本息清償,根據借款合同、保證合同等約定,長沙銀行有權要求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據公告披露,長沙銀行已將訴訟所涉貸款進行了核銷處理,因此即便9.1億元收不回,預計也不會對當期利潤或期后利潤造成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