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詹興晶
(資料圖片)
5月11日,港交所披露消息顯示,李嘉誠基金會減持郵儲銀行(1658.HK)2249.30萬股H股,每股作價5.43港元。其減持后持有郵儲銀行H股約19.80億股,占已發行的H股股份比例由10.08%降至9.97%。此次減持郵儲銀行,李嘉誠基金會套現1.22億港元。
對此,李嘉誠基金會回應稱,基金會與郵儲銀行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對郵儲銀行的經營發展并無意見。基金會成立旨在推動慈善公益項目,投資所得收益全部用于慈善用途,本次基金會減持郵儲銀行股份是日常財務安排。
5月12日,郵儲銀行港股繼續下跌,截至發稿報5.07港元/股,跌1.74%。
李嘉誠于2016年入股郵儲銀行。2012年郵儲銀行整體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2月引入十家境內外戰略投資者,并于2016年9月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為2016年全球最大IPO。彼時李嘉誠、李澤鉅父子通過PLN贖回條款,由衍生工具轉持實貨,接手郵儲銀行22.67億股H股,占流通股份的11.42%。
2022年9月29日,李嘉誠基金會在場內減持5萬股郵儲銀行H股,每股均價為4.71港元,涉資約23.55萬港元。減持后,李嘉誠基金會對郵儲銀行的持股量降至21.84億股,持股降至10.99%。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香港大戶減持一般需要超越一個整數才進行披露的規定,這是李嘉誠基金會持股以來首次被披露減持郵儲銀行。也就是說,在首次披露之前李嘉誠基金就已經減持了3.3萬股郵儲銀行H股。
對于李嘉誠基金會的減持行為,郵儲銀行相關工作人員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郵儲銀行比較正常地看待減持,短期內可能對股價帶來一定沖擊,這也跟前期銀行股大漲獲利回吐有關系。
今年以來,國內信貸實現開門紅,實體融資需求逐步回暖,疊加貨幣政策趨穩,銀行經營環境良好。在中特估催化下,銀行股迎來一波大漲行情,中國銀行、郵儲銀行、農業銀行股價等多家國有大行股價均創出上市以來的新高。
根據股價表現,今年5月9日郵儲銀行港股股價攀升至高點5.59港元,相比2022年10月31日的3.58港元的股價低點上漲了56.1%。李嘉誠此次減持股票價格較2022年9月29日減持價格上漲了15.3%。
李嘉誠未曾向外界披露郵儲銀行PLN行使價、票據息等資料,難以計算減持實際回報。但如果以當時郵儲行招股價4.76港元計算,此次李嘉誠5.43港元高位套現盈利率為14.1%。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29日郵儲銀行公告,該行完成A股非公開發行,定增價格為6.64元/股,共計募集資金約450億元,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以現金方式全額認購。
郵儲銀行當日A股收盤價為4.65元,本次定增價格溢價超過四成。完成定增后,中國移動持股比例達6.83%,一躍成為郵儲銀行第二大股東。
在3月31日的業績發布會上,郵儲銀行行長劉建軍表示,中國移動集團成為該行第二大股東將,進一步提升信貸投放能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風險抵補能力,另外郵儲銀行和中國移動集團可以攜手構建“通信+金融”的生態圈,推動形成“科技—產業—金融”高水平的循環,對郵儲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產生催化作用。
業績方面,4月27日,郵儲銀行披露的2023年一季度報告顯示,郵儲銀行實現營業收入881.63億元,同比增長3.51%。其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15.86億元,同比增長27.50%;實現歸屬于銀行股東的凈利潤262.80億元,同比增長5.22%。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一季度末,郵儲銀行不良貸款率0.82%,較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626.2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8.84億元;撥備覆蓋率381.12%,較上年末下降4.39個百分點。
由于市場競爭加劇、貨幣政策調控等多種因素,當前銀行業凈息差持續收窄,今年第一季度六大國有銀行凈息差均表現出下降趨勢,其中郵儲銀行一季度凈息差為2.09%、較上年末下降11個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