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財聯社5月16日訊(記者 崔銘)去年第三方支付行業面臨強監管環境,新大陸(000997.SZ)收單業務受到了一定沖擊。在昨日舉行的2022年度業績說明會上,新大陸董事長兼總經理王晶表示,“從監管角度看,最難的階段已經過去,持續引導行業朝合規方向發展,已經成為行業共識,且整體環境在逐步得到改善,管理與交易的規則也更加清晰。”
新大陸日前公告,全資子公司國通星驛公司在開展收單業務過程中,存在部分標準類商戶交易使用優惠類商戶交易費率上送清算網絡的情況,國通星驛已按照相關協議將涉及資金退還至待處理賬戶。另據2022年年報,國通星驛需按照相關協議自2023年1月份開始分批次將涉及資金退還至待處理賬戶,涉及資金已全額記入2022年度損益。
受此影響,國通星驛和新大陸去年凈利潤均大幅下滑。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國通星驛凈利潤-8.23億元,上年同期為8338萬元;新大陸歸母凈利潤為-3.81億,較上年由盈轉虧。
行業監管政策趨嚴背景下,第三方支付行業將加速出清,這也引起投資者對公司收單業務的擔憂情緒。新大陸董秘徐芳寧對此表示,目前具備全國性銀行卡收單牌照的支付機構共21家,從發展趨勢看,有比較明顯的向頭部聚集的趨勢。新大陸已經成為頭部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在堅守合規底線基礎上,公司當前更加追求有效的交易規模,而不是盲目去追求規模的擴張。
而作為公司收入支柱之一,收單業務也將受益于下游消費復蘇。“今年一季度我國社零總額為11.49萬億元,同比增長5.8%。從新大陸業務數據反映看,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其一,商戶運營及增值服務業務上,2023年Q1公司支付服務總交易量達到6600億,同比增長超20%;其二,消費復蘇對終端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同時得益于公司智能終端集群海外業務的本地化部署策略,公司一季度境外收入同比增長22.8%。”新大陸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徐志凌在業績會上進一步說明。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近年來持續推進數字人民幣業務,是最早參與數字人民幣試點的企業之一。針對投資者“數字人民幣對公司商業模式帶來的改變”的發問,王晶回應稱,新大陸在硬件、軟件、場景運營服務等產業都具備了一定的市場地位和規模,通過數字人民幣的推廣和商業模式創新將有效將相關產業實現串聯,帶來新的產業空間。
王晶透露,未來公司數字人民幣業務的推廣主要聚焦兩個方向。對內助力國家金融治理的現代化,通過數字人民幣在智能合約場景的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數字人民幣試點和全面推廣,公司已經先后助力中國銀行在供應鏈金融、柜臺業務升級、公共交通等場景全面應用。對外通過持續輸出支持受理數字人民幣的數字支付終端以及參與銀行的跨境支付系統建設,助力數字人民幣國際化,公司已經先后在新加坡和港澳等地協助相關銀行搭建數字人民幣支付跨境受理系統。
(編輯 劉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