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17日訊(編輯 馬蘭)法國的工業一直以來比較低調。相較于德國靠汽車、化工等重工業逐鹿全球的氣魄,法國在人們印象中通常只有巴黎香榭麗舍大道邊的奢侈品。
這一點也是法國現任總統馬克龍的心病。不過,值得他驕傲的是,現在的法國或許正在工業上煥發出新的活力。
周一,在馬克龍主持的“選擇法國”外資峰會上,工業集團Industry Roland Lescure宣布將投資7億歐元,在摩澤爾省建立光伏面板生產廠,預計創造1700個崗位。
(資料圖片)
而在這屆峰會上,馬克龍已經成功拉到了130億歐元的投資。中國廈門廈鎢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中國臺灣輝能科技公司等也將在法國建造合資或獨資工廠,直接參與法國的可再生能源計劃。
馬克龍想要將北部的敦刻爾克打造成法國的“電池王國”,這是他再工業計劃中雄心壯志的關鍵一環。他此前表示,希望在2030年之前,給法國綠色產業帶進200億歐元的投資。
執政者的關鍵影響
1962年,日本當時的首相池田勇人訪法,給當時的法國總統戴高樂帶去了一臺晶體管收音機,但戴高樂對這臺收音機嗤之以鼻,將其束之高閣。
這一段故事后來被《芯片戰》一書作者Chris Miller寫入書中,并成為他評論法國錯失芯片發展的一個切口。Miller稱,很久以后,歐洲才知道收音機上的晶體管對芯片來說意味著什么,而芯片又對全球經濟意味著什么。
更有趣的是,有人將荷蘭ASML光刻機公司的出現也和這個故事聯系在一起。在二戰后的歐洲重建時期,英國、法國相比于小國荷蘭擁有更多技術和人才上的優勢。但遺憾的是,兩國政府因為忽略了小小的晶體管,而導致目前主導全球芯片產業的AMSL花落荷蘭。
60年之后,全球芯片進入新的競爭階段,同時,可再生能源也成為群雄追逐的重點。法國的現任領導人馬克龍顯然不想再重蹈覆轍。
而馬克龍的殷切也得到了一些回報。輝能科技預計將在敦刻爾克投資52億歐元,以建設其第一家全球工廠。值得馬克龍吹噓的是,他在這筆投資中打敗了英國、德國、荷蘭、波蘭等國家。
這也將幫助法國建設一個強大的可再生能源電池生產基地,并讓敦刻爾克成為法國電動汽車轉型的關鍵區域。
歐洲工業“內斗”
整個歐洲都在對綠色技術求賢若渴,歐盟也推出了從減稅到補貼的多項扶持政策來吸引廠商,這當然也掀起了歐盟內部的競爭。
據法媒稱,輝能可能從法國當局獲得高達15億歐元的補貼。另一家在德國落戶的瑞典電池制造商Northnolt AB則據稱從德國得到了10億歐元的資金。
明年年中,輝能就將在敦刻爾克建設其新工廠,并在2027年開始量產電池。而輝能新廠不遠處,電動車制造商Stellantis NV、德國梅賽德斯奔馳和法國能源公司道達爾,將在月底為其合資電池廠剪彩。
還有兩年前的中國遠景集團,其與雷諾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在法國投資了一個20億歐元的工廠;而法國電池初創公司Verkor最近也公布了在敦刻爾克建設15億歐元工廠的計劃。
敦刻爾克市長Patrice Vergriete高興道,這是敦刻爾克的一次集體勝利,也是法國的一次集體勝利。而這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總統馬克龍追求的再工業化,以及政府近年來實施的切實政策。
法國目前預計吸引到28個綠色投資項目,其中包括美國制藥公司輝瑞,瑞典家具商宜家,投資銀行摩根斯坦利。這些項目總體預計將創造8000個就業崗位。
而據會計師事務所安永的一份調查,法國在2022年吸引了1259個投資項目,其中547個項目屬于制造業領域。電動車則占到汽車行業海外直接投資規模的30%,相比2018年的占比12%有了極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