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新消費日報5月20日訊(編輯 梁又勻),近日小家電品牌德爾瑪成功登陸創業板。而德爾瑪的成功上市為當前處于需求低谷、競爭高峰的小家電行業帶來一些活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招股書數據顯示,德爾瑪2022年實現營收33.07億元,同比增長8.85%;歸母凈利潤1.91億元,同比增長12.03%。2023年一季度,德爾瑪實現營收6.65億元,同比增長6.16%;歸母凈利潤2323.4萬元,同比增長15.68%。
本次上市德爾瑪已募資14.64億元,計劃投入智能家電制造基地建設、研發品控中心建設和信息化建設,提高產能、優化產品結構,應對未來市場的競爭與挑戰。
上市首日,德爾瑪股價高開低走,最終破發收跌3.17%,報14.34元/股,總市值66.19億元。高于行業平均市盈率的溢價發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司的股價走勢。
在熱鬧的上市背后,越來越依賴授權商標、自有品牌發展逐漸走入困境等問題,正在限制著德爾瑪的發展。
雷軍、董海峰參投上億 能賺多少?
與不少近些年沖擊A股上市的家電企業一樣,德爾瑪也擁有“小米系”的標簽。
據招股書披露,德爾瑪早已與小米建立ODM定制生產合作,根據銷售金額確定合作分成。2020年至2022年間,小米與京東始終為德爾瑪前兩大客戶,其中小米歷年分別為公司貢獻營收2.81億元、6.52億元和6.1億元,分別占公司總營收的12.61%、21.47%和18.43%。
同時,公司還在小米有品上開設直營店鋪,品牌旗下的“飛利浦”、“德爾瑪”也與小米的線下渠道建立了較為穩定的代銷合作。2022年,德爾瑪登上小米有品吸塵器熱銷榜第一,掛燙機則位列銷售榜第三。
融資信息顯示,2014年至今德爾瑪共經歷了5輪融資,有信息稱德爾瑪最早的參投機構為小米集團。但從招股書顯示的歷史融資信息上看,小米旗下的天津金米在2020年德爾瑪即將沖擊上市前才參與融資。
具體而言,天津金米前后兩次出資累計1.25億元,經過多輪發行新股、贈股之后,目前其持有德爾瑪1.9%股份,為公司第九大股東。
除了“小米系”的標簽,德爾瑪還是薇婭的長期合作伙伴,公司直播帶貨主要由薇婭旗下的謙尋文化承包。在前期融資與股東名單上,薇婭丈夫董海鋒以獨立投資人的身份前后累計出資1.5億元,取得了公司2.27%的股權,為第八大股東。
從時間上看,本次投資發生在薇婭尚未退居幕后時期,彼時夫妻分別參投了小家電企業德爾瑪與護膚美妝企業巨子生物。目前,兩家公司均已成功上市。據報道,巨子生物開盤后股價的上漲,預計將為薇婭夫婦帶來超1億港元的收入。
但小家電行業不同于美妝護膚,本次德爾瑪發行股價定價較高,發行市盈率達37.91倍,而行業平均僅為30.47倍,小熊電器、九陽股份則在20倍左右。
目前小米、董海鋒持股成本約14.29元,由于上市后股價破發,德爾瑪最新股價為14.67元/股。
由此估算,其股權雖然價值上億元,但回報大約僅有數百萬元。疊加資金及時間成本,這筆投資并非“高收益”。
爆款產品熄火 商標授權撐起“半邊天”
德爾瑪的上市歷程也并不順利,從2021年首次提交上市申請至今,公司已經歷三輪問詢、兩度中止上市審核。
在此過程中,監管對德爾瑪的股權結構、商標授權再到具體生產銷售狀況等,展開了全方位審查。深交所一度提出了德爾瑪公司科技創新特點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等“靈魂拷問”。
據悉,德爾瑪公司旗下擁有三大家電品牌,分別為自營品牌“德爾瑪”、“薇新”以及授權品牌“飛利浦”、“華帝”。近幾年,飛利浦旗下的凈水器、熱水器、智能衛浴等產品成為了公司營收的重要支柱。
德爾瑪董事長蔡鐵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在飛利浦母公司的業務升級調整時,德爾瑪作為飛利浦水健康業務主要代運營商,很快以約5億元的價格買下了飛利浦的兩家“水護盾”子公司,同時簽訂了“可在特定地域內使用飛利浦商標”的授權許可協議。
手握飛利浦授權后,德爾瑪迅速強化水健康類產品的投入與研發。歷史招股書顯示2018年水健康類產品營收近為1.49億元,占比15.42%;至2022年該部分營收已增長至10.56億元,占比31.99%。
疊加飛利浦旗下按摩儀、智能馬桶等產品的授權,以及更高的產品售價,2022年飛利浦品牌營收占比可達到49.03%。
此外,德爾瑪代理的衛浴品牌“華帝”每年也為公司貢獻了上億元的營收,2022年該品牌營收達1.03億元,占總營收3.13%。不同于飛利浦,德爾瑪并不是華帝在中國唯一代理商,其授權資格需要每年重新簽訂,并不穩定。
不難看出,當前德爾瑪雖然擁有著自己的設計、研發部門及工廠,但其主要營收、凈利潤仍需要依靠商標授權與代理運營。
招股書顯示,公司自營品牌“德爾瑪”也曾有強勢拉動公司營收的爆款產品。
2019年,在掃地機器人迅猛發展的加持下,德爾瑪旗下吸塵清潔類產品銷量快速上漲。無線吸塵器、蒸汽清潔機等多個爆款產品使得公司吸塵清潔產品營收同比增長45.41%。
隨后2020年德爾瑪與小米合作推出多款米家吸塵器產品,實現了較高的銷售額,疊加品牌自身多款清潔產品銷量也在快速增長。2020年公司吸塵清潔類產品營收同比增長73.49%。
掃地機器人的銷售熱潮持續到了2021年,德爾瑪該年度吸塵清潔類產品營收同比增長63.59%,營收也順利達到了10.94億元。
不過從毛利率變化來看,雖然公司凈利潤隨著產品銷量增長而增長,但實際上公司品牌及產品附加值并未明顯提升。2020年受米家代工合作模式影響,德爾瑪毛利率一度有所下降。
然而隨著掃地機器人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消費熱情下滑,2022年不僅吸塵清潔類產品營收營收有所減少,德爾瑪品牌營收也同比減少13.66%。
自有品牌爆款的“熄火”導致德爾瑪對于授權商標的依賴越來越大。為改變現狀,德爾瑪也順應家電消費趨勢發展,推出了洗地機、料理機、按摩儀等產品,但均未對營收產生明顯拉動作用。
2023年一季度財報預告顯示,德爾瑪營收、凈利潤仍保持了穩定增長。然而公司將如何利用融資實現“多品牌、多品類、全球化”的核心戰略,打造“極致單品”,并且進一步加大出海步伐?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