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云巨頭們的表現持續穩健,依舊穩坐前排,而作為中小云代表的金山云也在5月23日發布了2023年一季度財報,盈利能力持續改善成為通篇最亮眼的一筆。
(資料圖)
隨著AI大模型打開了新的“潘多拉魔盒”,云市場也在發生著巨變。
但AI能否成為云廠商打開盈利大門的“萬能鑰匙”?或許從金山云的財報里我們可以得到答案。
盈利能力持續改善,金山云是中小云的“驕傲”
據財報數據顯示,金山云2023年一季度實現總收入人民幣18.64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人民幣21.738億元減少14.2%。
分業務類型來看,作為核心業務的公有云服務一季度實現總收入11.53億元人民幣,較2022年同期的13.80億元減少16.4%。而行業云服務則實現總收入7.1億元人民幣,較2022年同期也出現下滑,同比減少10.4%。此外,其他部分收入為人民幣80萬元。
營業總收入以及各版塊總收入的減少主要是由于CDN服務規模的縮減,以及公司在選擇行業云項目變得更為嚴格所導致。金山云之所以會縮減規模,并在項目選擇上更為謹慎,這源于近年來市場的持續下行,互聯網行業的潛力被消耗,其對公有云的需求也在走低。一方面,互聯網行業的公有云存量需求的高速增長難以持續。
細分來看,電商、音視頻、網絡游戲、在線教育對公有云的需求在減少。對應來看IaaS+PaaS的市場增速,早在2022上半年便已經出現明顯下滑,與2021上半年48.7%的增速下滑了18%。由此可見,需求減少,對應市場增速也在明顯放緩。
另一方面,新業務驅動的規模化增量需求也比較有限。比如5G、IoT、AR/VR等板塊,均未產生大量的公有云資源消耗需求,其中元宇宙板塊甚至還處于探索階段,更加無法拉動需求增長。畢竟拉動需求增長的前提是公有云本身有很強的集成和整合能力,能整合更多的云服務、運算規則以及存儲資源。
但這無法一蹴而就,需要長期耕耘,陪同產業一起成長。所以金山云整體營收出現下滑也確實情有可原。
值得慶幸的是,金山云一季度毛利率持續改善,創下季度毛利新高,達到1.94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142.8%;對應毛利率為10.4%,而2022年同期僅為3.7%。
其中,公有云服務的毛利為人民幣0.248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改善。對應毛利率為2.1%,而去年同期為負3.4%。另外,行業云服務相較去年同期的1.27億元也出現明顯上漲,實現毛利1.69億元人民幣,對應毛利率也由去年同期的16.1%上升至23.8%。
一季度毛利及毛利率大幅提升主要由于公司對收入組合進行了戰略調整,以及實施了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我們將成本控制細化來看,IDC成本下降應該是主要原因。因為金山云的收入成本主要由IDC(互聯網數據中心)成本、折舊與攤銷費用、工作人員費用等構成。其中IDC成本占比最大,通常占比在70%以上。
其中,營業成本較2022年同季的20.939億元人民幣下降20.2%,互聯網數據中心成本同比減少21.4%至8.724億元人民幣,折舊及攤銷成本同比減少8.7%,解決方案開發及服務成本同比減少11.0%。
毛利持續改善從側面來看,說明公司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持續提高,也意味著消費者愿意付出比同類產品更高的價格來購買。還可以推測是企業生產的直接成本在逐步走低,規模效應漸顯是一方面,降本增效也是。
同時盈利的持續改善也將加強和鞏固投資者的信心,從而吸引更多的資金來支持企業的長期發展。加之云計算是重資產行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等資源。毛利持續改善、長期資金逐漸充足形成良性循環,這也更有利于金山云接下來的發展。
當下的改善是一個維度,再上一個臺階才是關鍵。在目前的云服務市場中,金山云如何才能突出“重圍”,“大山”當前,這是個引人深思的問題。
突出“重圍”從混合云著手,金山云勝算“幾何”?
擋在金山云面前的“大山”正是所有云廠商共同難題——如何賺錢。云計算作為重資產行業,需要在全球各地建設龐大的數據中心,高投入無法避免,亦成為了“拖累”利潤的關鍵因素,但這又是企業想要長期發展的必須之選。
再加上中小云廠商,整體規模、資金實力、研發儲備都與云巨頭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此時,金山云想要突出“重圍”還能做些什么?
答案或許藏在市場里。近年來企業云化程度持續加深,全行業數智化進程也在加快。各行各業對云服務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但也有部分行業因為自身的特殊需求,輾轉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間。這里以AI、生物制藥、芯片、新能源等為例,這些領域由于技術和安全問題無法使用公有云,混合云應運而生。
混合云作為一種將單個或多個私有云和單個或多個公有云結合為一體的云環境。用戶可以同時回避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劣勢,將機密性的數據保存于更安全的私有云中,同時還可以使用低成本高性能的公有云來獲取數據。
此外,混合云還可以降低存儲成本。這里由于云存儲的成本比等量本地存儲成本要低。其次業務擴容時,可以先通過“即買即用”的公有云快速擴容業務,無需購置、部署本地ICT設施;業務量恢復后,可以釋放公有云資源,從而降低成本。
同時,混合云還可以提高可用性和訪問能力。公有云通常部署在全國甚至全球多個數據中心,用戶可從幾乎任何位置訪問云服務。相比之下混合云提高了業務的可用性和訪問能力。
最值得注意的是,混合云還有助于業務的創新。用戶可以先使用公有云完成新業務的開發、測試,降低失敗的成本,使用戶可以更專注于業務本身,而不必過分擔心超越ICT資源的使用極限。同時,用戶可以方便地獲取、試用公有云上的一系列新服務、新工具來為自己使用,而不必先在本地部署同樣的工具和服務,這樣有利于用戶自身業務的創新。
不僅如此,優勢明顯的混合云還有政策在加持。十四五規劃中明確了以混合云為重點的云服務產業發展路線,和“以混合云為重點培育行業解決方案、系統集成、運維管理等云服務行業”的發展方向。混合云逐步成為產業內眾多服務商和客戶關注的焦點。
據中國電子報消息,預計到2023年,中國混合云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達1123.8億元,同比增長達55.6%。未來,隨著混合云相關技術的不斷成熟,為企業提供一致性服務、創新服務能力的不斷增強,云計算的混合部署模式將受到越多越多行業的推崇,應用場景也將不斷拓展。
單憑公有云和私有云已經無法滿足逐漸復雜的用戶需求,混合云不僅優勢明顯也受政策支持,而且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最重要的是,相比成熟的公有云和私有云,混合云還屬于一個比較新的賽道,云廠商之間還未拉開太大的差距。因此,金山云可以將混合云作為接下來的發力點。
從官網信息來看,金山云的“嗅覺”是靈敏的,截至目前已經推出了相關產品,官網展示的產品與服務中已經設有混合云存儲,并細分為金山云分布式對象存儲、金山云分布式文件存儲、金山云分布式塊存儲。
同時,IDC發布的《中國軟件定義存儲(SDS)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2Q4》顯示,金山云對象存儲2022全年市場排名躍升至第四位。
找到新的發力點是一方面,如何利用好這個“新發現”又是另一方面了。無論是公有云還是混合云,都是高投入和高壁壘的板塊,然而金山云2023年一季度研發開支為人民幣2.154億元,較上一季度的2.555億元人民幣及2022年同期的246.6億元人民幣均有所下滑。
更何況在這個云服務市場增速下滑的時期,頭部云廠商持續加大產品研發投入力度,從原先熱衷于追求規模、營收,轉而開始追求利潤、高質量發展的,也更加重視與各個行業線需求的深層適配,不斷豐富與生態伙伴的合作維度。
頭部廠商的態度必須學習,但求變求新更為重要。“硬碰硬”不是辦法,那么就緊跟趨勢、緊貼需求,通過尋找新的增長點來實現提質降本增效。
基于此,金山云與英特爾展開過深入合作,雙方的合作不僅為產品的落地打下了堅實基礎,整個儲存系統的可用性和穩定性等方面都顯著提高,也最大化的釋放出了混合云存儲創新的紅利。“合作共贏”這一思路應當延續,在這個高投入、重技術的云服務行業,精準掌握市場需求,堅持加強技術研發是永恒的主題。
不只是混合云,在云計算的版圖中,AI公有云或將在2024年達到增速的最高點,高達180%左右。從2024年之后,增速也會維持在在100%以上,讓人無法忽視。這對各大云廠商而言,又是一大機遇,業界將在AI原生、AI基礎設施、AI工程化和商業化層面探索和比拼。
結語
金山云毛利持續改善是“量”的積累,但進一步提高市場份額才是“質”的突破。在市場需求中找突破口,跟著學不行,那就“彎道超車”。
隨著企業云化程度的加速,以及AI公有云市場正在快速增長,誰能幫助企業更快地進行轉型升級并搶占新的版圖,誰就有望在云服務板塊得到進一步增長。金山云未來的路依舊“任重道遠”。
作者:璟松
來源:港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