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容不下靈魂,故鄉安不了肉身;此生若能安穩,誰愿顛沛流離。這兩句話深刻的反映出了當代打工人的內心寫照。
要說讓打工人最為頭疼的事,那非租房莫屬了。在我國,大約有2.4億的租房人口,每6個人就有一個在租房住。在人口流動較大的一線城市,這個比例更加夸張,例如廣州和深圳,租房人口都已經超過了常住人口的一半。
(相關資料圖)
那么龐大的人口群體的安置,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就成為了重中之重。近期,深圳“統租”城中村房源,用作保租房事件引發熱議。有贊成有否定,但不管怎樣,“統租”時代的序幕是已經拉開了。
或許有些人還不知道什么是“統租”,官方給出的解答是由政府統一收儲城中村房源進行改造,以及周邊配套升級,再進行出租。
其實說白了就是政府出面牽頭,統一把城中村的房子租下來,簽訂長租合同,然后政府進行裝修、改造,把以前臟亂差魚龍混雜治安混亂的城中村變成干凈整潔有物業管理的公寓。
這樣操作的好處就是穩定,租戶不用擔心會被趕走了。還記得三年前蛋殼暴雷嗎?房東收不到租賃公司的錢,將租戶趕走,大批租戶流落街頭。而租戶交了錢了,卻無家可歸,甚至有的還要繼續交租房貸款。
我國目前對租購同權的規定法律效力仍較低,租房的權利很難得到有效的保障。可以說,沒有官方托底的租賃關系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根據中國青年報做過的一項調查,有一半的租房年輕人,在過去一年中至少搬家過一次,超過20%的人表示曾經被不規范的房屋租賃給坑過。
不過,隨著政府牽頭的統租模式推出,房屋租賃市場的亂象,比如動不動就漲房租,退房時,以各種借口扣押金這種事情,將會大幅度改善。此外,有了統一管理,那生活環境、社區治安等等方面肯定會有所提高。
但是,除了上面這些明面上的好處之外,也隱藏著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統租改造后,租金上漲,這也是打工人最擔心的地方。
比如深圳統租“城中村”所涉及的白芒村,這里的房租金幾乎是南山最低,單間空房900元左右,一房一廳則在1500元左右,吸引了不少在深圳南山周邊制造業工廠上班的工人。雖然也存在住宿條件不統一、甚至臟亂差的問題,但房東與租戶之間各取所需,也能相對平衡。不過統租政策一出,這類城中村房東已經開始漲價,漲價幅度還不小。“之前這里的一房一廳月租金在2500元左右,現在房東要3200元才租。”
雖然有明確表示,城中村保障性住房由政府主導籌集,改造后的租金以不漲為原則,單套租金原則上與改造前基本持平。但是實行起來可能又是另一種情況。
而且城中村主要住著的是中低收入人群,這部分人對租房價格十分敏感,如果僅僅因為一項統租改造項目,而導致房租上漲,那么原來的租客是否繼續回租,也是一個問題。
不過,最后是提供了高品質低租金的住房,還是造成人去樓空的現象,都被說不定。畢竟統租序幕才剛剛拉開,具體效果如何,還有待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