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平安首經團隊:鐘正生/張德禮/張璐
核心觀點
事件:2022年1-7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4981億元,同比下降9.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6751億元,同比增長6.4%。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33384億元,同比下降28.9%;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64062億元,同比增長29.8%。
留抵退稅進入尾聲,公共財政收入當月同比從6月的-10.6%提高至-4.1%。不過因經濟增長動能減弱,扣除留抵退稅影響后,公共財政收入當月同比從6月的5.3%降至2.6%。分稅種看:1)資源稅收入同比在各稅種中仍是最高的。2)個人所得稅收入繼續維持兩位數的增速,和城鎮調查失業率下降反映的就業市場景氣度改善一致。3)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的五個稅種7月稅收收入同比均低于6月的,合計同比從6月的-4.5%下滑到-17.2%。4)國內消費稅增速回落,可能和7月生產放緩有關(國內消費稅主要在生產環節征收)。5)企業所得稅增速轉正,隨著經濟延續恢復,企業所得稅增速有望繼續回升。6)留抵退稅政策對增值稅的拖累大幅減弱,7月增值稅凈收入4520億元,同比跌幅從上月的56.9%收窄至21.2%。
公共財政支出提速,后續或將面臨掣肘。公共財政支出當月同比,從6月的6.1%提高至9.9%。7月公共財政支出投向中四個和基建相關的分項,合計當月同比從上月的8.6%放緩至3.6%,合計占比從上月的27.4%降至21.0%,7月對基建的支持力度減弱。今年前7個月實際赤字使用率達38.2%,比2020年同期都高了10.4個百分點,赤字使用較快。而今年公共財政面臨減少壓力,估算得全年公共財政收入可能比預算規模低1萬億,今年后續月份公共財政發力或面臨一定約束。
項目準備不足拖累7月專項債支出。今年1-7月,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28.9%、土地出讓金收入同比下降31.7%,都是今年以來各月最低的。政府性基金支出當月同比,從6月的28.2%放緩至20.5%,可能是因部分項目的前期準備不足,制約了7月專項債資金的撥付。目前已有20余個省級行政區和計劃單列市調整了專項債用途,隨著專項債資金和項目的匹配度提高,8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有望回升。經測算發現,今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可能比預算規模低2.5萬億,待8月專項債資金基本使用完畢后,政府性基金大幅減收,預計會明顯拖累9-12月的政府性基金支出。
推動基建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是后續穩增長的重點。8月專項債資金使用完畢后,財務支出法核算的基建增速可能明顯下滑。不過隨著前期準備工作更充分(如七部委發文加強用地審批、多地調整專項債用途)、配套融資難題緩解(調增8000億元政策性銀行信貸額度),基建實物工作量有望加快形成,其對GDP的貢獻將增加(GDP核算以實物工作量為基礎)。
一
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增速均放緩
今年1-7月公共財政收入累計同比下降9.2%(圖表1),高于上半年的增速-10.2%,這是公共財政收入累計增速在今年的首次回升;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影響后,今年1-7月公共財政收入同比增長3.2%,和上半年的增速持平。公共財政收入7月當月同比-4.1%,高于上月的同比-10.6%;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同比增長2.6%,低于上月的同比5.3%。我們估算7月留抵退稅規模約為1400億元(4月-6月分別新辦理留抵退稅8015億、約5400億、約3800億),大規模留抵退稅已進入尾聲。不過因7月經濟增長動能較6月有所減弱,扣除留抵退稅影響后,公共財政收入當月同比放緩。
拆分來看,今年1-7月稅收和非稅收入的同比分別為-13.8%、19.9%,都高于上半年的同比-14.8%、18.0%,兩者的缺口繼續擴大(圖表2)。7月稅收和非稅收入的同比分別為-8.3%、36.3%,較上月的-21.2%和33.4%都有所提高,留抵退稅規模減少的影響,在稅收收入當月同比上的體現明顯。今年非稅收入增速持續高增,主要原因是財政收支壓力下地方多渠道盤活閑置資產,以及石油特別收益金專項收入高增、按規定恢復征收的銀行保險業監管費收入入庫等。
分稅種來看:
1)資源稅增速最高,7月當月同比35.0%,雖較上月增速明顯回落,但在主要稅種中仍是最高的(圖表3),主要因大宗商品價格同比仍處于較高水平。
2)個稅所得稅增速維持高位,7月當月同比10.2%,連續兩個月有兩位數的增速,且明顯高于扣除留抵退稅后的稅收整體增速,這和城鎮調查失業率下降反映的就業市場景氣度改善一致。
3)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的增速均下降。今年7月耕地占用稅、房地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和契稅共計1530億元,同比從上月的-4.5%下滑到-17.2%,這五個稅種的7月增速也都低于6月的。和房產交易相關的契稅,當月同比從6月的-27.8%下滑至-30.2%,7月增速在主要稅收中僅高于受政策影響較大的車輛購置稅(為-35.5%)。7月房地產出現事件性沖擊后,截至目前尚未看到大規模的、行之有效的處置方案,預計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的增速短期還將處于低位。
4)國內消費稅增速下滑,從6月的6.2%放緩至3.3%,可能和7月生產放緩有關(國內消費稅主要在生產環節征收)。
5)企業所得稅增速轉正,從上月的-0.2%回升至0.1%,隨著經濟延續恢復,企業所得稅增速有望繼續回升。
6)留抵退稅政策對增值稅的拖累大幅減弱,7月增值稅凈收入4520億元,同比跌幅從上月的56.9%收窄至21.2%。
二
公共財政發力或將面臨掣肘
今年7月公共財政支出當月同比9.9%,較6月的6.1%較快上升。分中央和地方兩級政府看,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當月同比從前值3.8%提高至4.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當月同比從6.4%提高至10.9%(圖表4)。整體而言,地方財政仍是這一輪穩增長的主力,且7月繼續加碼支出。
今年公共財政面臨減收壓力,而1-7月的財政赤字使用進度較快,預計將掣肘年內的財政發力空間。今年1-7月公共財政收入完成全年預算的59.5%,低于前三年同期的均值66.2%(圖表5)。假定今年1-7月公共財政收入實際完成進度(考慮留抵退稅因素后),和前三年同期的均值65.7%持平,可估算得全年公共財政收入為20.0萬億,比收入預算規模低1.0萬億。與此同時,以使用赤字/(預算赤字+調入資金)衡量的赤字使用率,今年1-7月為38.2%,而過去三年同期平均為19.0%,即使是2020年1-7月也只有27.8%。從7月政治局會議看,今年出臺增量財政工具的概率較低,今年后續月份公共財政發力或面臨一定約束。
從公共財政支出投向看,7月公共財政對基建領域的支持力度減弱。一是,今年7月農林水事務、交通運輸、節能環保、城鄉社區事務這四個和基建相關的支出分項(圖表6),合計當月同比從上月的8.6%放緩至3.6%,而同期公共財政支出是在發力的(當月同比從6.1%提高至9.9%)。二是,7月基建類支出占比從上月的27.4%大幅下降到21.0%,是最近一年的次低,僅高于今年4月的19.8%(圖表7)。
我們認為,鑒于當前經濟復蘇基礎不牢固,民生性領域需要公共財政支出的傾斜,今年后續月份公共財政對基建的支持力度可能有限,預計將更多靠專項債、政策性金融工具和配套資金來對接。
三
項目準備不足拖累7月專項債支出
今年1-7月,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28.9%、土地出讓金收入同比下降31.7%,都是今年以來各月最低的(圖表8)。往后看,目前還未看到大規模的、行之有效的處置方案,來應對7月房地產行業的事件性沖擊,加之出讓金繳納滯后于土地成交,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可能還有進一步下滑的壓力。
政府性基金支出方面,7月當月同比20.5%,較6月增速28.2%明顯放緩。專項債資金今年8月底前要基本使用到位,而7月政府性基金支出放緩,可能是因部分項目的前期準備不足,制約了專項債資金的撥付。目前已有20余個省級行政區和計劃單列市調整了專項債用途,隨著專項債資金和項目的匹配度提高,8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有望回升。
但展望今年9月-12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可能較快回落。因土地市場降溫,今年1-7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僅完成全年預算額的33.8%(圖表9)。假定今年1-7月其實際完成進度,持平于前三年同期的均值45.2%,可估算得全年政府性基金收入約為7.4萬億,比預算收入低2.5萬億(占政府性基金支出全年預算額的17.9%)。待8月專項債資金基本使用完畢后,今年政府性基金大幅減收,預計會明顯拖累今年后續月份的政府性基金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