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8月15日,斗魚發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財報。其中最振奮人心的信息,莫過于斗魚在本季度如愿實現了扭虧為盈。
財報顯示,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二季度斗魚錄得凈利潤2350萬元。和去年同期虧損1.45億元的數字相比,斗魚的盈利能力無疑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具體看營收情況,二季度斗魚總營收額為18.33億元,毛利潤由去年同期的3.07億元增長至3.09億元,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3.1%增長至16.9%。
此外,一連串費用數據都印證了斗魚優化投產比的決心。二季度斗魚營收成本為15.2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24.9%。其收入分成和內容成本由去年同期的18.07億元減少27.2%至13.15億元,帶寬成本下降11.2%至1.44億元,營銷成本也由去年同期的2.95億元減少至1.68億元,降幅多達43.2%。
事實上,過去一段時間里,“降本增效”正成為諸多互聯網大廠的新貴“黑話”。當行業進入“陣痛期”,就意味著下半場的競爭悄然開始。從財報數據來看,扭虧為盈的斗魚可謂用行動詮釋了“降本增效”的真正含義。
復盤全局,斗魚究竟做對了什么?對行業有哪些借鑒意義?
一朝突圍,百日深耕
“降本增效”的興起,其實昭示著互聯網增長神話的退場。
如今,中國互聯網行業已經走過了高速擴張的起步期,接下來的煩惱是如何應對不確定性。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各路巨頭紛紛轉舵,不再如從前那般“增長大過天”。
相對應的,所謂“降本增效”“去肥增瘦”等熱詞應運而生,揭示了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必然主題。換言之,企業要想在壓力下穩住存量、做出增量,就勢必要理清頭緒,找到關鍵業務和增長點,實打實地提升運營效率。
對斗魚來說,考題是一樣的。最新財報的亮眼成績背后,其實包含著許多值得深思的決策。
首先,斗魚之所以能將費用成本控制得當,一定是得益于“選擇性采買賽事版權”的關鍵思路。
早在2021年報發布時,斗魚管理層就曾在電話會議上明確表示:“我們決定采用選擇性的賽事采買策略,充分評估每一個賽事版權的流量和變現端可實現的價值,最終確定版權的價格?!?/P>
當時看來,這是個需要勇氣的選擇。畢竟就游戲直播賽道而言,版權賽事無疑是最具號召力的流量旗幟,對平臺的誘惑力不言而喻。為此,平臺有時不得不承受非理性的市場溢價,但斗魚的目標是建立一套更嚴密的投產比評估機制,而非被“版權大戰”裹挾。
一個階段以來,斗魚踐行了自己的理念,下降的內容成本數據就是最好的證明。值得注意的是,財報顯示,斗魚二季度移動端季度平均MAU為5570萬,平臺用戶規模保持穩定。同時,二季度斗魚付費用戶數為660萬,較上季度增長20萬,保持著穩健上揚的勢頭。
也就是說,在常規版權賽事相對密集的第二季度,斗魚成功消弭了“選擇性采買版權賽事”造成的消極影響,更沒有因為退出“版權大戰”而離開舞臺中心。
那么,斗魚憑什么能牢牢地抓住用戶?
概括地講,盡管斗魚在有意識地控制成本,但這并不意味著平臺內容縮水。在斗魚尋求平衡的探索中,自制內容功不可沒。
從數量上看,第二季度斗魚共推出了近95場自制賽事,每一天都有新賽事上線??v使版權賽事經過權衡后有所取舍,但斗魚仍舊擁有著源源不斷的彈藥庫,內容密度十分傲人。
質量層面,斗魚自制賽事也并不失色,做到了官方合作和大眾娛樂兩手抓。比如斗魚的《王者榮耀大師賽S5》,作為官方合作賽事,延續了一以貫之的專業組織,成為許多選手展示自己的絕佳窗口。不論是參賽戰隊還是賽程規則,水準都不輸給官方版權賽事,業內口碑尤其出眾。
借助豐富而優質的自制內容,斗魚重新掌握了主動權。從采買版權過渡到高頻自制,扎實的內容生產力才是其“降本增效”得以成功的前提。這再度提醒我們:“扭虧為盈”不在一朝一夕,而是要靠長久的內功修行。
千面平臺的煉成
在積極擁抱自制內容的過程中,斗魚展現了不容小覷的敏銳嗅覺。用斗魚創始人、CEO陳少杰的話來說,就是旨在“深度挖掘不同圈層用戶的特質偏好”。這一認知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尤其是在青年分眾文化已成大勢的今天。
更具體地看,Z世代用戶是泛游戲內容消費的生力軍,游戲直播賽道遵循著如是法則——得年輕人者得天下,得玩家者得天下。然而,想要獲得年輕人的青睞并不容易,因為Z世代有著許多迥異于前人的特質。
CBNData發布的《Z世代消費態度洞察報告》曾指出,Z世代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依靠興趣劃分圈層。他們同時是網生內容的原住民,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2020年11月,Z世代的移動互聯網月使用時間長達175個小時,超過全網均值25%。
總的來說,Z世代用戶分布在多元、垂直的興趣圈層中,移動互聯網的崛起讓他們越發無拘無束。當Z世代用戶身處特定圈層中時,往往會表現出頗高的歸屬感,也樂于為愛發電、為興趣付費。
因此,為了打動這群“挑剔”的年輕人,斗魚投入了更多精力去完善內容策略,根據不同游戲的特性、不同圈層用戶的偏好屬性設計內容,包括精品化自制賽事和PGC節目,從而讓各類用戶都能在平臺上看到心儀的內容。
比如,今年斗魚在大眾娛樂賽事方面重點發力,辦起了《LOL隊粉登峰賽》等別具特色的賽事項目。
《LOL隊粉登峰賽》顧名思義,就是為游戲《英雄聯盟》的廣大電競粉絲們量身定制,讓粉絲們有一個秀出實力的機會。制作方面,斗魚專門邀請了LPL官方解說和職業選手擔任賽事解說,有力保障了比賽的專業性與觀賞性。
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LOL隊粉登峰賽》最終集結了16支《英雄聯盟》職業戰隊的450多名粉絲參賽,在隊粉圈子里熱度空前。這類特色賽事的成功舉辦,反映了斗魚對圈層用戶需求的深入洞察力。在此基礎上,平臺才能直擊圈層用戶的特殊需求,充分激發社群活力。
另一個異曲同工的案例,是斗魚第二季度推出的自制PGC綜藝《全能懂王》。
這檔原創節目以DL拖米、智勛、呆妹兒小霸王、黃旭東、F91五位頭部主播作為節目發起人,打造平臺首創的“國內首檔游戲領域知識競技直播綜藝”,吸引了一大批對游戲知識競技感興趣的觀眾。
《全能懂王》在線上線下(行情300959,診股)同步發力,活動期間有300多名玩家參與線下挑戰,超過12萬玩家投身線上答題,直播在線觀看人數一度突破800萬,堪稱二季度行業內的現象級原創綜藝。
回頭來 看,《全能懂王》從立項之初就獨辟蹊徑,精準把握住了泛知識圈層用戶的興趣點,并利用平臺優勢整合調度資源,最終大獲成功。
紛至沓來的自制好內容貫穿了斗魚的第二季度,填補了版權賽事的流量缺口,從而穩住了平臺流量,為全局業績做出重大貢獻。也正是在持續耕耘的磨礪下,斗魚找到了這套行之有效的圈層內容方法論。
越多元,越穩健
二季度財報發布之際,斗魚創始人、CEO陳少杰再次明確了斗魚未來的發展定位,即“以游戲為核心的多元化內容生態平臺”。同時,斗魚也將更加注重圖文、視頻等衍生內容在平臺的沉淀,力求全面構建“直播+視頻+圖文+社區”的一體化的內容生態平臺。
要理解這一發展戰略,還是要回歸到定位自身的內涵上來。
首先,斗魚要做的一定是以游戲為核心的平臺。
我們會發現,盡管斗魚選擇有取舍地采購賽事版權,但平臺和各大游戲廠商的合作緊密程度沒有絲毫減損。在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議上,斗魚管理層表示將繼續加深與游戲廠商的合作,通過各種模式置換資源,用聯合運營等優化成本的方式積極探索更多商業機會。
第二季度中,斗魚在產品功能的創新與研發方面大力投入,上線了不少讓用戶眼前一亮的功能。比如針對游戲《王者榮耀》,斗魚加強與廠商的聯運合作,實現了部分游戲數據互通,并且重磅上線了用戶段位勛章和個人專屬戰績面板功能?,F在,斗魚用戶在直播間里發送彈幕時能清晰地看見游戲段位顯示,這無疑為老玩家們增添了不少歸屬感。
再比如針對游戲《DOTA2》,斗魚全新上線了HUD數據工具“刀塔助手”。用戶從網頁端進入直播間后,鼠標懸停在主播技能面板上即可閱讀主播游戲技能介紹、裝備介紹等信息,以創新形式滿足了游戲玩家們的進階需求。
第二,斗魚要做的是精細化運營平臺。其內在要求是深入挖掘不同用戶群的需求,持續升級體驗。
舉例來說,上一季度斗魚新推出了“鉆粉會員”服務,包含“鉆粉虛擬形象”“主播表情包”“主播聲音禮物”等增值權益,進一步提升了特定用戶的購買意愿,顯著增強了粉絲與主播之間的互動和粘性。
這樣的精細化理念被斗魚應用于更多維度,比如游戲分區運營。斗魚財務副總裁曹昊曾指出,“該季度平臺通過細化投入產出比考核,進行成本控制和費用優化,使得游戲分區精細化運營的效果開始顯現,單個游戲的投產比逐步改善?!?/P>
第三,斗魚要做的,是越來越有正向價值的平臺。
二季度以來,斗魚持續凈化平臺環境,社區生態健康度提升,用戶能親身感受到平臺氛圍越來越好。變化的背后是一番苦功夫,斗魚主動推進了打擊網絡暴力、打擊網絡詐騙、打擊網絡謠言、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等一系列合規舉措,并且陸續開展了數十場正能量直播和公益項目。
其中,為保護瀕危物種而上線的“數字江豚”公益項目尤其引人注目。在“數字江豚”項目中,平臺精心設計了6款形態各異的“數字江豚”供網友“認養”,滿滿的科技感和人文關懷相融合,不失為當下數字平臺發揮社會效應的一大范本。
總而言之,斗魚正在告別單維的直播平臺發展路徑,轉向更多元、更精細、更健康的運營模式。正是這份穩中有進的戰略布局,助力斗魚于二季度重回盈利軌道。
更長遠地看,扭虧為盈或許只是個起點。有了明朗的定位和強大的造血能力,斗魚未來還能帶來多少驚喜?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