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高管、經銷商均出自格力,運營風格如出一轍,甚至背后資本也是格力經銷商減持股票套現所得。渠道改革陣痛中的格力,最大敵人或正是眼前“熟悉的陌生人”飛利浦。
大經銷商高調離開格力。
8月23日,在河北格力總經銷商徐自發高調表示“轉投”飛利浦后,格力電器(行情000651,診股)總部傳已停止對河北經銷商供貨,此消息已得到多位格力經銷商證實。
渠道改革中的格力,正與經銷商漸行漸遠。而繼6月底經銷商35億巨額拋售格力股票,與8月初格力要求經銷商在飛利浦與格力間“二選一”后,雙方摩擦程度與頻率不斷升級,矛盾似已難以調和。
有趣的是,從格力出走的舊勢力,都投向了橫空出世的“空調新秀”飛利浦。
經銷商“宣戰”格力
此輪紛爭起于經銷商的半公開“宣戰”。
據媒體消息,河北格力總經銷商(河北新興格力電器銷售有限公司)董事長徐自發在近期一次宴會中宣布“不做格力了”,轉做飛利浦。
該次活動中,徐自發給每個跟隨的省級經銷商派發了10萬元,并進一步要求參會經銷商:“如果有貨(格力空調)就盡快賣掉清掉。”有關經銷商的貸款、返利以及安維費都將給經銷商兌現。
據描述,徐自發是“大佬”級別的人物,曾是格力經銷商體系中實力最強之一,手下掌控北京、天津、河北的銷售市場。
對此,格力方面也做出了應對。
7月底,安徽、貴州、四川等地的空調經銷商爆料稱,收到了來自格力方面的施壓,被要求在格力空調和飛利浦空調之間“二選一”。
而關于站到“對立面”的河北經銷商。格力官網關于營銷網絡的信息顯示,河北地區的營銷公司為河北盛世欣興格力貿易有限公司,該公司法人代表、執行董事、總經理均為徐自發。老虎財經當日撥打企查查上該公司電話,已無人接聽。
“河北經銷商事件對全國銷售情況而言有限。”有格力經銷商表示,“對這件事并不覺得意外,前幾年就有預期,也早有準備,只不過董總一直沒有主動跟徐自發撕破臉,讓大家覺得還能商量。”
另有消息稱,格力總部已派人前往河北市場進行考察,欲在河北籌備新的銷售公司,相關消息將很快流出。截止目前,格力官方暫未對上述消息做出回應。
飛利浦背后的“格力勢力”
二選一背后,不只同行競爭那么簡單。
經查,飛利浦中國運營主體“南京智浦”背后投資人正是上述“高調分家”的原格力河北總代——徐自發。
據企查查,南京智浦注冊資本為1億元,2021年由安徽美博、上海飛荔各持股51%和49%。上海飛荔與南京智浦的法定代表人馬雪麗,疑似“代持人”,實與徐自發兒子徐偉控制的中鐵物流集團飛豹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相關。
8月9日的飛利浦空調新品發布會上,徐自發作為股東代表出席了會議。原格力二號人物,被視作董明珠接班人的黃輝,作為飛利浦空調董事長出席,全面負責研發及大小事務;原格力電器總裁助理胡文豐,則任飛利浦空調中國運營總部總裁。
2022年1月,黃輝、胡文豐也成為南京智浦股東,分別持股10%和15%。自此,基本可以判定飛利浦背后主要勢力為格力舊部。
除了背后資本與核心高管,飛利浦運營團隊也幾乎是“復刻”格力。去年11月份,有媒體消息稱,飛利浦空調中國運營總部的團隊成員為170余人,約八成曾在格力電器任職。
“飛利浦在空調領域是‘新人’,現在開拓市場的方法是,終端告訴消費者和格力空調標準一樣,價格又便宜得多,相當于直接從格力盤子里搶蛋糕。”有業內人士指出,“更令格力惱火的是,飛利浦空調操盤團隊基本上是從格力出走的,把格力空調的采購體系、產品標準,乃至銷售模式,全盤復制在飛利浦空調身上,打法非常相似。”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3月,格力實控人大股東珠海明駿的實控人高瓴斥資近340億人民幣拿下飛利浦家電業務,涵蓋廚房、咖啡、服裝護理和家用護理電器領域,但并不包括空調業務。
于是,也有市場人士猜測,是否飛利浦有高瓴“運作”。
密友變對手
戰火已經點燃,而雙方還難以割席。
與格力“宣戰”的徐自發,目前在格力經銷商持股平臺——京海互聯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尚有較大話語權,而京海互聯仍是格力電器第三大股東。
這家與公司合作長達15年之久的公司,代表了背后元老級經銷商勢力。
財報顯示,京海互聯成立于2006年,股東為格力電器10家區域經銷商,其中,徐自發手下河北新興的關聯公司——河北格力電器營銷有限公司(下稱河北格力)持有京海互聯的比例最高,占比高達28%。
6月24日晚,格力電器公告稱,京海互聯當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格力電器股份1.1億股,占格力電器總股本的1.86%,套現規模近35億元。本次減持后,京海互聯持有格力電器股份比例為6.47%,累計變動比例達2.43%。
上一次減持發生在兩年前。2020年7月,京海互聯出于自身資金需求累計減持了格力電器4288.2萬股,套現規模25億元,減持比例占公司當時總股本的0.71%。
減持始于三年前格力開始對線下渠道大刀闊斧地改革,直接動了經銷商的蛋糕。
2019年初,有媒體爆料格力對經銷商長時間過度壓貨,導致后者現金流周轉壓力劇增。當年格力存貨為240億元,截止2021年底已高達449.07億元。
除了壓貨,利潤也在變薄。不少經銷商公開表示,做格力的收益大不如從前,補貼和返利削減很多。并且從基層經銷商到區域總經銷,都背負著格力下達的高額銷售任務,一級一級往下壓,只能逼著基層經銷商打款壓著幾百萬的庫存,再自己想辦法賣出去。
與此同時,格力官方又在大力推進線上銷售,進一步擠占經銷商生存空間。甚至要求線下經銷商要從“董明珠的店”線上平臺進貨,此前的高毛利模式一去不復返。
從銷售費用上看,格力電器2014年銷售費用為288.9億元,而在2021年銷售費用僅為115.82億元,規模銳減了172億元。
如今格力渠道改革或已“過半”。2021年年報顯示,格力的線上渠道家電零售額再次超過線下,已經連續兩年占比超過50%。
如今,經銷商高調宣戰,減持撤離,幾十億資金或也將反哺“熟悉的新對手”飛利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