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嘿嘿,你們好哇!”
“本科畢業,1300一個月的工作都排不上我??”
“買了兩個小豬發卡,快把我笑死了!”
“給你們看看我家鄉的向日葵(行情300111,診股)”
這是B站新晉“網紅”——“王芳芳的快樂生活”鏡頭下的回鄉畫風。
2022年全國考研人數是475萬,比去年增加了80萬,但只有110萬人能走過這座“獨木橋”。今年初,王芳芳成了300多萬“失敗者”中的一員。
她沒有選擇再戰,也沒有試圖在大城市找工作,而是回到老家縣城。唯一不同的是,她開始拍攝和上傳生活隨記,然后成為了上半年度的現象級Up主之一。
截圖自王芳芳視頻《畢業回到家鄉小縣城,生活變得簡單,平靜!躺到傍晚,還是起床買點冰淇淋吧。》
盡管1個月只更新了13個視頻,王芳芳卻漲粉近20萬,如今視頻《畢業回到家鄉小縣城,生活變得簡單,平靜!躺到傍晚,還是起床買點冰淇淋吧》的播放量累計高達443萬。收獲40萬粉絲時,距離她發布第一個視頻才過去5個月。
王芳芳不是個例,她與其他同類型賬號一起被網友戲稱為“反內卷”up主。
年輕人聚集在她們的評論區里,訴說著自己的考研故事:有人經過深思熟慮后,放棄了考上的研究生,回家鄉供電局工作;也有人沒考上研,過著表面輕松、月薪5500元的穩定生活,卻依然有一顆不安于現狀的心,想開律所,想“撫平天下不平之事”……
“月薪1300,還有人和我競爭”
二十出頭的王芳芳本科學習經濟學,家在山西運城的小縣城,性格溫順,父母也從未要求過她“出人頭地”。
考研是年輕人們“內卷”的陣地之一。覺得自己“喜歡上學”的王芳芳跨專業報考了某大學的教育學專業,386分的初試成績讓她很滿意,比往年分數線高出了30分。
家人連入學的“鋪蓋卷”都收拾好了,王芳芳才看到自己居然只能排在80名開外,無緣復試。她感慨“這也太卷了,不敢相信”。
考研失敗,家人們的開導為她提供了力量。“也許考研不是你的路”,爸爸還特意抓了只小鳥送給她轉移注意力。
王芳芳做了個決定,并在3月9日更新了賬號的第一個視頻——《給考研畫上一個感嘆號吧,不調劑了,在老家找工作了!》。時長僅3分17秒,卻讓她獲得了上百萬的播放量,這是很多up主夢寐以求的數據。
一開始,王芳芳在公眾號上看到縣廣播局在招“新媒體運營”。在去面試的路上,她吐槽“月薪1300,還有人和我競爭”。
面試結果卻不太理想,她在回家的路上嘆氣:“如果他真錄取了我,我會努力學的。”
回家后,王芳芳盤算起了“小生意經”,琢磨發展副業——賣粘豆包:“山西好像沒有這個食物,說不定做好了,還能成山西第一包呢。”
豆子買好了,粘豆包卻沒做成,因為視頻火了。“我就想著算了,先拍拍視頻,等緩過勁兒來,再去做粘豆包。”王芳芳說。
在往后的視頻里,常能看到戴著口罩的她,略顯凌亂的劉海下,是一雙明亮的大眼。開心的狗子,火龍果韭菜雞蛋餃子,公園里的鳥語花香,出門取快遞……她在鏡頭里舒緩地講述這些瑣碎日常。
她也會根據播放量調整拍攝內容,參考其他博主的視頻吸取經驗,摸索如何拍得“更自然”。但王芳芳不會因為流量的起伏而焦慮:“我已經把自己的事兒做完了,(播放量)上不去這不是我該考慮的事兒了。”
視頻里簡單快樂的王芳芳讓網友們覺得親切可愛,不少粉絲把她稱為“云女友”,視頻彈幕和評論區經常淪陷于“土味告白”。對于這些“愛稱”,王芳芳倒不是很敏感:“我有時候也對著我喜歡的女孩子叫老婆!”
也有人認為“王芳芳”是一款“精心定位的產品”,形容她是“二次元低齡版高圓圓”。
甚至有些評論會上升到人身攻擊,面對“惡評”,王芳芳表示:“我都不知道他們是誰,如果那么在意的話,那會有點過不下去了。”
王芳芳評論區的“土味情話”
這邊拍著視頻,大半個月沒消息的縣廣播局也主動拋來了橄欖枝。她獲得了“簡直夢寐以求”的工作:朝九晚五,中午11點半午休,騎5分鐘小電驢就能到家吃飯……“王芳芳的快樂生活”甚至被網友調侃成了“王芳芳的快樂退休生活”。
不過,月薪1300元,沒有編制,不是合同工,也沒有五險一金。雖然看上去輕松,她仍然感到了壓力。也許是因為王芳芳的視頻比較“火”,大家默認她是“專家”,工作中沒有人帶教,她有種“菜鳥被當成了專家的心虛”。在6月22日發布的視頻里,王芳芳宣布,自己已經辭職了。
對于一炮而紅的博主“事業”,王芳芳卻認為自己“沒有紅”。粉絲在抖音賬號里催更,王芳芳好像“并不著急”,她忙著看反季清倉的直播,“我還搶了個呢子大衣呢,挺劃算的。現在衣服已經拿到了,萬事俱備,只等冬天。”
王芳芳想在視頻里展現的很簡單,“生活確實是要往前走的,要給別人一種向上的感覺”,“可以吐槽,但不能抱怨”,這是她對自己的創作要求。
網友在王芳芳的視頻里收獲了快樂
“對我而言,生活的最終目的就是舒適”
一些網友之所以愛看王芳芳的視頻,或許是因為共鳴:他們也處在人生道路的選擇階段。
網友評論截圖
家住廣西柳州的梁俊翔就是其中一員,基本上王芳芳的每個視頻都會看。他認可這樣的生活方式,也熱愛“小鎮生活”。
彈幕大軍發著一行行的“今年考研真的卷”,梁俊翔卻主動放棄了到手的讀研資格。
他考上了廣西大學電氣工程專業,但選擇直接去柳州市供電局工作。“挺多人都替我后悔,但我自己不后悔”,“雖然說放棄讀研看上去像‘躺平’,可我有自己的人生規劃。”梁俊翔說。
梁俊翔的評論
“不想一直渾渾噩噩地讀書”,梁俊翔覺得自己“就算要奮斗,最終也還是會追求‘小鎮生活’”。對他而言,生活的最終目的就是舒適:工作早八晚五有雙休,有很多自己的時間去培養興趣愛好,工資夠花,父母在身邊。
梁俊翔對目前的生活狀態十分滿意。“周末騎著小電驢可以愜意地跑完整個柳州市區,花萬把塊買臺電動汽車,去郊區非常方便,去市區就更不用說了。”
相對而言,巨型城市的方方面面都讓梁俊翔感到“煎熬”。
他在大學時交往的女朋友那時在北京讀書,“我常去看她,把北京玩了個遍”。但梁俊翔“從來沒想過在北京生活工作”。“坐地鐵要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才能到天安門東或者西單大悅城(行情000031,診股)這些地方,對我這個小城市來的人來說受不了”。
他始終覺得北京的氣氛“有種莫名的壓抑感”,“生活節奏實在是太快了”,“舉個例子,我們小城市的手扶電梯是沒有什么左右之分的,在北京才第一次知道原來得站在右邊,因為左邊要讓給急著趕路的人。”
相反,梁俊翔更喜歡旅游時去的南昌,“南昌的生活太慢了也太好了,一頓早餐隨便找家小巷子里的店,只要三塊錢就能買到拌粉和雞蛋肉餅湯,我從來沒有在哪個城市見到這么便宜的早餐。”“人們也很友善,打印店老板會熱情地跟我聊天,還倒飲料給我。”他感慨道。
對于留在大城市并獲得成功的朋友們,他坦言自己會有一點羨慕,“但更多的是為他們高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不管過著什么樣的生活,開心最重要。”
而他自己,成為了故鄉的新鮮血液。
“‘混跡’于末流211大學的小鎮做題人”
“小鎮生活”被一些年輕人羨慕,但也有人想選擇不同的路。
畢業于貴州大學法學專業的陳小龍今年22歲,他就屬于“和自己較勁”的那一類人。但在相關視頻的評論區,他留言說畢業后還是去了父母務工的泉州生活。
陳小龍的評論
“小鎮做題人”是陳小龍貼給自己的標簽。“為什么不是‘小鎮做題家’呢?”他調侃說,“因為我不夠優秀,只‘混跡’于一所末流211大學”,做題的本事今年也不靈光了,在考研初試被刷。
被“卷下去”的陳小龍驚訝地發現今年貴州大學法學專業分數比北大的還高,“卷得難以想象”,陳小龍分析,“這說明,一方面大家都承認了自己平凡,認為自己不夠優秀,所以報考北京的沒有報考貴州的多;另一方面,報考貴州大學法學專業研究生的人多到能把一個偏遠211大學的分數線提這么高,這讓我不可理解。”
圖自北京大學法學院官網
圖自貴州大學法學院官網
不想再參與學歷競爭的陳小龍,選擇了工作。據他介紹,目前他從事法務專員,月薪5500元,包吃包住,政府代繳社保,每月還有800元的雙一流高校人才補貼。雖然單休,但是工作量遠沒有大學時的作業多。
這條留言引起了很多人的羨慕,100多條回復里,網友贊他是“人生贏家”、“我要是你早就‘躺平’了”。
但陳小龍不想止步于此,他覺得自己需要更多收入,因為“有父母要養活,要幫襯在上高中的妹妹,還有女朋友要追求”。
盡管工作量低,生活安逸,但他還是想逐夢:成為一名職業律師,創辦律所,去做真正的訴訟。
因為留守兒童的經歷,他對底層人物更有共情與關注,也更想追求“法律人存在的意義”,幫助他們維權,因為這些人甚至“連訴訟的能力都沒有”。說到這里,一直很平靜的陳小龍突然語氣激動了起來。
他講述起了自己參與的一起勞動糾紛法律援助,“十幾個粉刷匠被用工方拖欠工資,說‘證據就是我粉刷過的墻壁,我可以帶你去看’”。這些證據無法證明勞動關系,陳小龍對此心酸又無奈,更讓他感到委屈的是,討薪無果又求助無門的粉刷匠們無法理解陳小龍的處境,甚至認為他“吃干飯”、不是真心幫忙。
在理想的豐滿和現實的骨感間,陳小龍選擇了在現狀中“蟄伏”。他每天工作之余還在備戰法考,“工作忙完就在工位看書,先把律師資格證考下來”。
其余時間陳小龍就是刷刷短視頻,他說自己唯一的特長就是做題,“特長對留守兒童來說是很奢侈的,你能舉個例子說說我能做什么嗎?呵呵。”問完,他輕輕地笑了一下。
“我出身農村,見過許多不講道理的人和事,所以在一個這么好的大學里讀了法律,我覺得我要撫平天下不平之事,但現在這個遠大志向已經歸宿成養活自己和家人為先。”
“那你‘撫平天下不平之事’的夢還在嗎?”
“在,為什么不在?”,陳小龍引用了常看的法律up主羅翔的話,“我們畫不出一個完美的‘圓’,但我們還是要畫‘圓’;我們雖然可能無法完成夢想,但我們依然要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