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新經緯8月24日電 題:專項債限額空間怎么用?
作者 陳興 中泰證券(行情600918,診股)宏觀首席分析師
2022年上半年基本完成了全年專項債新增額度的發行,這使得下半年專項債似乎“無子彈可用”。近期高層反復強調要“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盤活專項債債務限額空間”。那么,專項債限額空間有多大?如何讓這部分空間落地?
專項債限額,空間有多大?中國對地方政府債務余額自2015年以來實行限額管理,余額要控制在限額內,余額與限額的差距就是限額空間。限額空間有兩部分來源:一是每年新增限額中未使用的部分,二是債務償還所釋放的限額空間。截至2022年上半年,專項債限額空間為1.55萬億元。
以史為鑒,限額空間如何使用?從官方文件的表述來看,地方政府債務“限額-余額”的部分是可以動用的。2015年財政部225號文和2016年22號文均對利用騰出的債務限額空間發行置換債提出要求;2017年89號文明確可使用當年新增專項債務限額或上年末余額低于限額的部分發行專項債券;2018年財政部34號文也鼓勵“積極利用上年末專項債務未使用的限額”。從2020年及2021年各省市的專項債實際發行規模來看,部分省份也確實存在新增專項債超出當年限額的現象,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前一年的空間在當年被完全使用;二是前一年的空間在當年被部分使用;三是當年使用的是除前一年外以往年份的空間。歷史上看,利用存量限額空間并最終落地的情況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利用限額空間發行特殊再融資債;第二種是全國范圍內額度的收回再分配,當年新增限額或存量限額均可進行調配。
著眼當下,怎樣用足用好限額?考慮到2022年新增的用于項目建設的額度已經用完,第三批專項債券項目將利用限額空間或提前下達明年的額度。但從過去三年的經驗看,提前下達的額度并不會在當年使用,而是從下年一季度開始使用,所以下半年增發專項債大概率使用限額空間。使用限額空間無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批,僅需通過財政部及省級人大常委會審批后即可使用。從目前各省當年新增額度的使用情況來看,僅少數地區還有少量新增剩余額度。而存量的專項債限額空間本就在經濟大省分布更多。同時,監管層面提出了經濟大省要增加財政支出的要求。在這樣的限額分布和政策要求下,跨省調配的必要性可能也并不大。
限額空間用足,基建提速多少?2022年財政靠前發力,用于項目建設的專項債基本發行完畢。從2022年前7個月專項債的投向看,基建投向占比約六成,較2021年提升約5個百分點。2022年以來財政存款余額持續創下歷年同期新高,指向專項債等財政資金使用并不算快。近期政策表態也多涉及加快實物工作量的形成,而基建相關的中觀指標也有同步改善,不過仍在低位。按照1.55萬億的限額空間來發債,則預計帶動基建投資增加7750億元,相比2021年提速4.1個百分點左右。(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 實習生 彭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