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樂居財經訊 嚴明會 8月24日晚間,成都圣諾生物披露了2022年半年度報告。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8億元,同比下降13.4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64.05萬元,同比下降22.36%;報告期內,公司投入研發費用1601.18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0.57%。
對于報告期內收入減少的原因,公司表示,主要系制劑銷售和回收處理的化學試劑銷售收入減少所致。此外,影響公司報告期利潤的主要原因,體現在三個方面:(1)受一致性評價和國家集采影響,報告期內制劑銷售為5903.46萬元,同比減少43.13%;(2)報告期內CDMO服務部分項目尚未到達里程碑,這部分項目以實際發生的成本確認收入和結轉相應成本;(3)報告期內研發費用1,601.18萬元,同比增加120.57%。受上述原因影響,報告期內,公司盈利雖然較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但是整體經營情況良好,各項經營活動穩健運行。
近年來,受集中帶量采購常態化制度化進行、醫保談判提速以及鼓勵創新等政策影響,仿制藥處于價格下行、微利化、結構重新調整的時代,成本、質量、創新基因,正在成為影響其市場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礎上,圣諾生物近年來正持續加碼創新,報告期內公司在研項目有序推進,費用投入較2020年、2021年中報中體現的628.98萬元、725.94萬元均有顯著提升。根據圣諾生物最新中報披露,公司憑借多肽合成和修飾核心技術優勢,在多肽藥物研發生產領域獲得較高的知名度和認可度,先后為山東魯抗、山西錦波、派格生物、百奧泰制藥、八加一等新藥研發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了40余個項目的藥學研究服務,其中1個品種獲批上市進入商業化階段,10個多肽創新藥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多肽藥物產業在國內的蓬勃發展,使得相關上游研發業務持續升溫。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多肽藥物市場仍以初級產品為主,還未進入成熟期。而從全球多肽市場來看,有85%市場集中在腫瘤、糖尿病等慢病治療領域,相比之下我國多肽市場中腫瘤、糖尿病、骨科(骨質疏松治療)等慢病治療只占市場份額的26%,還有很大發展空間。隨著我國鼓勵創新藥研發和推進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工作的政策出臺,預計未來將有更多具有顯著臨床效果的多肽創新藥和多肽仿制藥問市,使得我國多肽藥物市場進一步擴容。
記者獲悉,圣諾生物作為一家專注于多肽領域的,國內最具實力的多肽研發生產企業之一,正逐步實現多肽CDMO(定制研發生產)服務、多肽原料藥、制劑上下游產業一體化。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公司在多肽原料藥和多肽CDMO領域已經具備較強競爭力。公司多肽制劑產品注射用恩夫韋肽和卡貝縮宮素注射液為國內首仿多肽藥物,利拉魯肽、比伐蘆定、恩夫韋肽等合成難度較大的仿制原料藥已出口至歐美、印度、韓國等國際市場,終端客戶包括費森尤斯(Fresenius)、阿拉賓度(Aurobindo)、信立泰、上藥第一生化、揚子江等國內外知名醫藥企業。在多肽領域內的業務范疇而言,圣諾生物具有較為全面的競爭力。
從概念上看,多肽藥物中的許多細分賽道,也較為符合當前我國國情的需要,如防產后出血用的卡貝縮宮素、促進早產新生兒肺和其他臟器快速成熟的醋酸阿托西班等,均正中了生殖、嬰童概念下的臨床痛點,和政策靶心。此前,8月16日,國家衛健委等17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及,指導地方綜合考慮醫保(含生育保險)基金可承受能力、相關技術規范性等因素,逐步將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按程序納入基金支付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