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國內首個能夠提供三維心臟電生理設備與耗材完整解決方案的廠商——微電生理(688351.SH)正式在科創板掛牌上市。作為突破國外在該領域技術封鎖和全球電生理領域布局最全的企業之一,公司此次成功登陸A股獲得資本市場廣泛關注。
(資料圖)
招股書顯示,微電生理是一家專注于電生理介入診療與消融治療領域創新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2019至2021年,公司主營業務規模持續增長,營收分別為1.17億、1.41億和1.9億,復合增速達27.2%,同期,綜合毛利率也從68.06%提升至72.43%。總體來看,公司顯現出良好發展態勢。
三維心臟電生理領域優勢顯著 產品矩陣完整
我國擁有龐大的心律失常患者基數, 據了解,目前,心臟電生理手術(電生理檢查和導管消融)在快速性心律失常領域已得到較為廣泛的臨床驗證,具體可分為二維心臟電生理手術和三維心臟電生理手術。相較于二維心臟電生理手術,三維心臟電生理手術優勢明顯,不但能夠極大地提升手術成功率,同時降低對患者及醫生的射線輻射傷害。因此,隨著三維標測設備及耗材的技術進步和臨床應用推廣,三維心臟電生理手術逐漸成為心臟電生理手術治療的主流術式。
而在三維心臟電生理領域,公司已在國產企業中形成明顯優勢。截至公司招股意向書簽署日,微電生理是國內首個能夠提供三維心臟電生理設備與耗材完整解決方案的國產廠商。2016年,公司自主研發的Columbus?三維心臟電生理標測系統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上市,成為首個獲批上市的國產磁電雙定位標測系統,標志著國產廠商在心臟電生理高端設備領域首次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公司已形成圍繞Columbus?三維心臟電生理標測系統的完整產品矩陣,產品的聯合使用能夠最大化三維心臟電生理標測系統功能,從而有效提高臨床效率,提供更好的臨床解決方案。自公司三維手術系列產品上市以來,在國內已經累計應用于超3萬例三維心臟電生理手術。
在三維心臟電生理領域的蓬勃發展勢頭,同樣體現在公司經營成果中。招股書顯示,2019至2021年,公司導管類產品營收占比均超75%,屬于公司核心產品。而在導管類產品中又以三維消融導管產品對營收貢獻最大,且在營業收入與所占主營業務比例上均呈穩步快增趨勢。報告期內,公司三維消融導管營收從3929萬元增至7663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9.6%,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也從33.5%增至40%,對業績增長助力明顯。
在未來,隨著《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關于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等針對有關醫療器械國產替代的政策利好作用逐漸顯現,加之國產電生理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的穩步增長,公司發展潛力值得期待。
明后兩年多個產品預計將實現商業化
疊加募投項目達產 公司業績增長可期
除了掌握電生理介入診療與消融治療領域相關核心設計與制造技術,微電生理還積極推進現有產品迭代及創新產品開發,以期形成更為廣泛的產品線梯度,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
公司在研產品中,2022年有1款射頻消融導管類產品、1款標測導管產品將實現商業化;2023年預計有射頻消融導管類產品、冷凍消融導管及系統共3款實現商業化。上述5項產品目前在國內均無已上市的國產同類產品,公司產品的成功商業化將填補國產廠商在此領域的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多款在研產品已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即“綠色通道”)。據悉,只有具備我國發明專利,在技術上屬于國內首創,而且在國際領先,有顯著臨床應用價值的醫療器械才能夠進入特別審批通道,進行優先審批。在研產品進入綠色通道,不但能夠加快公司創新器械的注冊速度,也為產品未來實現商業化增加更多確定性。
此外,在消融治療方面,公司依托能量治療技術平臺實現了對“射頻+冷凍”兩大主流消融能量技術的突破,成為惟一擁有完成持續性房顫臨床試驗消融導管的國產廠商。憑借積累的技術優勢,公司正在將該技術的應用領域進一步拓展至高血壓治療,目前相關兩項產品均處于動物實驗階段,預期2025年將實現商業化。
隨著公司IPO募投項目的持續落地,公司研發成果的產業化效率有望得到進一步提高,核心產品功能及技術含量將得到增強,產能瓶頸也將盡快突破,整體競爭力以及品牌影響力將有望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