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9月2日電 經過多年拉鋸,藥品網售新規終于出臺!
(相關資料圖)
9月1日,國家藥監局網站發布關于《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對藥品網絡銷售管理、平臺責任履行、監督檢查措施及法律責任進行明確,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確,七類藥品不得網售,且網售處方藥實行實名制。
業內認為,醫藥健康類產品往線上轉移的趨勢短期之內將不會逆轉,對行業長期潛力保持樂觀。
網售處方藥獲許可
網售處方藥該不該放開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隨著互聯網醫療的快速發展,線上購藥等需求急劇增加,此次出臺的新規對此終于有了定論。瑞銀證券指出,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網絡藥品銷售監管落地,符合市場預期。
新規明確,通過網絡向個人銷售處方藥的,應當確保處方來源真實、可靠,并實行實名制。藥品網絡零售企業應當與電子處方提供單位簽訂協議,并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方審核調配,對已經使用的電子處方進行標記,避免處方重復使用。第三方平臺承接電子處方的,應當對電子處方提供單位的情況進行核實,并簽訂協議。
新規要求,藥品網絡零售企業應當將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區分展示,并在相關網頁上顯著標示處方藥、非處方藥。從事處方藥銷售的藥品網絡零售企業,應當在每個藥品展示頁面下突出顯示“處方藥須憑處方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等風險警示信息。處方藥銷售前,應當向消費者充分告知相關風險警示信息,并經消費者確認知情。
同時,新規還強調,藥品網絡零售企業在處方藥銷售主頁面、首頁面不得直接公開展示處方藥包裝、標簽等信息。通過處方審核前,不得展示說明書等信息,不得提供處方藥購買的相關服務。
此外,新規明確,疫苗、血液制品、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藥品類易制毒化學品等國家實行特殊管理的藥品不得在網絡上銷售,具體目錄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制定。
財通證券(行情601108,診股)分析認為,互聯網醫療業態多樣,醫藥電商盈利模式最具確定性。目前互聯網醫療涉及的內容較廣泛,涵蓋醫藥電商、在線診療、健康/疾病管理及內容平臺。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20年醫藥電商在互聯網醫療行業中市場規模占比最大,達50%。同時互聯網醫療其他細分領域參與者眾多,行業格局未定,但在醫藥電商領域,看好未來受益于處方外流、醫保雙通道機制落地、網售藥品滲透率提升等因素,對行業長期潛力保持樂觀。
財通證券稱,將供給端拆分為問診市場、藥品市場、器械及保健品市場以測算互聯網醫療行業的遠期市場規模,預計2030年線上市場規模約1.23萬億元,10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0.4%。
消息一出,阿里健康回應稱,多年以來,醫藥電商作為傳統零售的有力補充,對藥品的普惠可及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網售辦法進一步體現了監管部門對醫藥電商健康發展的鼓勵支持態度同時,也為藥品互聯網銷售提供更加明確的合規指引和要求,對行業規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京東健康則表示,一方面,新規出臺后,將進一步加速提升醫藥電商的社會公共服務效率;另一方面,能引導“互聯網+藥品流通”規范發展,支持藥品流通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加強合作,推進線上線下(行情300959,診股)融合發展,培育新興業態,最大程度發揮“互聯網+”藥品流通價值。
千億規模市場
除兩大巨頭外,A股市場方面,Wind醫藥電商概念所屬的公司共計20家。2日,醫藥電商概念指數活躍,盤中一度沖高漲逾1%。
從業績方面看,上半年,有18家公司均實現了盈利,其中歸母凈利潤居于首位的是上海醫藥(行情601607,診股),達36.96億元,同比增長3.58%;白云山(行情600332,診股)、九州通(行情600998,診股)、以嶺藥業(行情002603,診股)歸母凈利潤均超10億元;第一醫藥(行情600833,診股)、英特集團(行情000411,診股)凈利增速同比均超20%。
僅國新健康(行情000503,診股)、太安堂(行情002433,診股)兩家公司虧損。其中,太安堂為由盈轉虧,同比大幅下降121.81%。該公司在半年報中稱,主要是受子公司康愛多藥品電商零售銷售大幅減少而致使凈利潤大幅減少,不過,仍然看好醫藥電商未來。
事實上,醫藥電商近年來銷售規模不斷提升。米內網數據顯示,按照終端平均零售價來計算,2021年中國實體藥店和網上藥店(含藥品和非藥品)銷售規模達7950億元,其中,網上藥店首破2000億元。2019年至2021年期間,網上藥店的銷售額分別為1002億元、1593億元、2234億元,增速分別為51.60%、59.00%、40.20%。
醫藥電商模式主要為B2B、B2C、O2O、DTP,上游為藥品生產企業,下游為購買藥品的患者或者儲存藥品的用戶。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診股)證券指出,藥品是特殊屬性商品,藥品零售必不可少的本質是專業化的服務,目前多種線上模式的探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更加快捷的服務,提高效率。
廣發證券(行情000776,診股)表示,目前醫藥電商的滲透率僅為個位數,距離25%的消費品線上滲透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醫藥健康類產品往線上轉移的趨勢短期之內將不會逆轉。隨著醫藥電商規模越來越大,藥品作為特殊的商品,相關部門的監管將日趨嚴格,此項政策體現了對于線上/線下監管的一致性,行業中導流等相關問題有望得到較好的解決。
西南證券(行情600369,診股)表示,我國連鎖藥店集中度仍在持續提升,大連鎖收購和自建門店空間大,這是連鎖藥店的核心趨勢;處方外流業務持續布局,預期有千億規模可持續流向藥店,兩大因素均利好大型連鎖藥店。
中信建投證券還稱,持續看好新零售模式下藥品零售行業發展趨勢:一是傳統線下模式在集采常態化+監管加強的背景下,小連鎖及單體藥店品種資源缺乏、經營壓力顯現,集中度提升趨勢仍將持續;二是集采常態化、有條件放開網售處方藥有望加速處方外流進程,頭部連鎖率先受益;三是新零售業務模式下,我國具備O2O模式的先天條件,并且符合監管及終端需求,是理想的業務模式,線下實體藥店具備醫保資質+分布均勻的實體門店網絡,線上互聯網平臺具備流量資源,雙方融合發展符合我國藥品新零售發展趨勢。(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