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市崆峒區堅持新發展理念,主動作為、奮發有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調整優化本土經濟結構,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保障,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近日舉行的“激情昂揚迎盛會 踔厲奮發譜新篇——喜迎黨的二十大·我們這十年”平涼市大型全媒體集中采訪活動中,記者們深入基層,對平涼市崆峒區城市建設方方面面進行實地探訪。
民生“加速度” 鋪就“寬心路”“舒心路”
9月14日,記者一行來到南起崆峒大道,北至柳湖路的新科路,這條剛剛竣工的道路路面寬闊整潔,紅線寬度25米,主車道15米,兩側人行道各3米,綠化帶各2米,宏闊大氣,宛若一條氣派的“迎賓大道”迎接八方朋友的到來。
市民李玉林對新科路的改造贊不絕口:“這條路以前是條狹窄的土路,周邊都是破舊的民房,垃圾遍布,路過時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現在修了新路,看著就感覺心情舒暢,真是解決了老百姓出行的大問題。”
來到位于十里鋪村的永順路,這條曾經寬度不足6米,被稱為“最窄馬路”的道路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道路鋪設上了統一標準的人行道透水磚,在具有崆峒元素的路燈映照下,整條街區風格統一,和諧美觀。
十里鋪村村民王拉琴說:“以前這里路窄,也沒有路燈,我們出行既不安全也不方便,自從把路修好,路燈裝上后,孩子們晚上可以出來玩,我們也可以趕著去跳廣場舞,生活越來越舒心了。”
道路是城市的血脈,城市“微循環”不暢,就會導致交通擁堵。平涼中心城區圍繞新建“連通路”、改造“卡脖子路”、維修“坑洼路”,持續完善城市路網布局。2022年開始實施永順路、和陽路等12條道路暢通工程,總長度約8.9公里,總投資約3.4億元。目前,距離平涼中心城區12條“斷頭路”竣工的日子越來越近,其中7條道路施工已近收尾,具備通車條件。
“這些道路全部運用海綿城市設計理念,人行道采用透水鋪裝,重點路段道沿采用大理石材,綠化帶采用景觀式設計,路燈、井蓋、護欄設計融入崆峒文化元素,每一條道路都能成為城市里靚麗的文化景觀。”崆峒區住建局高級總工曹興成介紹。
篤行不怠 城市整體文明形象顯著提升
來到正在建設中的平涼市城市活力公園,映入眼簾的就是綠樹環繞,花草豐美,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為進一步豐富、滿足廣大市民休閑娛樂、體育健身需求,我們啟動了城市活力公園建設項目,這個項目總體空間布局為‘一心、一環、五區’。”崆峒區住建局副局長曹龍君介紹,公園建成后可為3000多市民的日常生活和休閑娛樂提供保障。公園景觀巧妙融入崆峒文化特色元素,在進一步提升城市承載能力的同時,也有助于宣傳平涼,吸引游客,發展旅游業。
“坐了一天辦公室,下班后,能在公園里放松一下、運動一下,感受感受大自然,我覺得更是活力滿滿了。”市民茍文鵬高興地對記者說。
據了解,活力公園的建設也與平涼海綿城市建設相呼應。公園采用的透水混凝土,能很好地收集管理雨水,達到充分利用雨水的效果。
與此同步,平涼中心城區“五線五箱”專項整治工作也正在有序推進,住宅小區的形象有效改觀,中心城區的“蜘蛛網”亂象得到明顯改善,空中視覺污染逐漸消除。(記者 段睿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