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9月28日電 題:為什么蜜雪冰城賺錢不靠賣奶茶?
作者 江瀚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
蜜雪冰城要來A股上市了。查看蜜雪冰城的招股書,很多人最大的感覺是一直被認為是冰淇淋、奶茶巨頭的蜜雪冰城,其賺錢卻并不靠“賣奶茶”。這其中的商業邏輯是什么?蜜雪冰城面臨著哪些壓力與挑戰?
【資料圖】
賣食材最賺錢
證監會官網顯示,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蜜雪冰城)預披露招股書,欲申報深市主板。招股書顯示,蜜雪冰城計劃募集資金約64.96億元人民幣。其中,約29億元擬投向食品加工、產業園等生產建設類項目,19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約11億元將用于倉儲物流配套項目,剩余約5.5億元擬用于營銷服務體系、研發中心等項目。
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蜜雪冰城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25.66億元、46.8億元、103.51億元,三年翻兩番;對應實現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約為4.45億元、6.32億元、19.1億元,三年增長近5倍。此外,2022年一季度,蜜雪冰城實現營業收入24.34億元,對應實現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3.9億元。
不過,仔細看蜜雪冰城的招股書卻會發現,蜜雪冰城賺錢的秘密似乎不在賣奶茶。對于蜜雪冰城的經營邏輯到底該怎么看?
首先,蜜雪冰城最賺錢的其實不是賣奶茶,甚至不是蜜雪冰城的加盟費。根據招股書,2022年1至3月的加盟商管理費僅占總營收的2.62%,而直營店產品更是僅占主營業務收入的0.56%。蜜雪冰城最賺錢的是賣食材,2022年1至3月,蜜雪冰城僅向加盟商銷售食材就取得17.56億元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72.16%;同期的包裝材料占主營業務收入的15.55%。不僅是2022年一季度,兩類業務在2019年至2021年各期收入占比均超過85%。甚至有媒體發現,2021年,僅吸管業務就給蜜雪冰城貢獻了3.06億元營收,吸管的平均單價為0.1元/根,也就是說,蜜雪冰城2021年光賣吸管就賣了逾30億根。
從這一點或許可以看出,蜜雪冰城的經營邏輯是通過加盟來不斷推動市場的發展,但是卻不靠加盟費來盈利,而是利用較強的市場控制能力,通過向加盟店售賣蜜雪冰城的奶茶原材料、配料、包裝來賺錢,這就像市場上一些很便宜的咖啡機不靠賣咖啡機賺錢,而是靠賣咖啡機所用的膠囊賺錢一樣。
其次,蜜雪冰城是在用規模賺錢。雖然“淘金者不如賣水者”的商業邏輯早已人盡皆知,而蜜雪冰城的邏輯卻是在這個商業模式之上的。在整個市場上,蜜雪冰城的低價可謂是家喻戶曉,其玩法就是自建供應鏈,通過供應鏈不斷地壓縮成本,借助門店眾多的優勢有效地控制產業上下游的企業,讓供應商心甘情愿地幫助蜜雪冰城進貨,然后再用一套最簡單也是最實用的價格定價策略,以本逐價。這種邏輯是先計算最低的成本然后再加上微薄的利潤后,推出一個足夠吸引所有消費者的最低價,再借助每個人都喜歡低價的“真香定律”的玩法,不斷吸引用戶。這也是為什么蜜雪冰城低價的冰淇淋、檸檬水、咖啡,都成為其吸引用戶的不二法門。
而對于大多數市場競爭者來說,難以通過同樣的邏輯與蜜雪冰城競爭,因為這意味著同等或更低的價格,還要達到蜜雪冰城的品質。在這樣的背景下,加盟方還不敢不從蜜雪冰城進貨,因為蜜雪冰城維持著這套商業體系。
成本與門店管控壓力
與其他的奶茶企業上市時面臨巨大的虧損壓力不同,蜜雪冰城是在賺著錢的情況下準備上市,而且還擁有豐厚的現金流,也因如此,蜜雪冰城才有足夠的底氣敢于選擇在A股主板上市。
然而,蜜雪冰城上市或許不難,但是其本身也面臨了一定的風險:
一是低價面臨著巨大的成本挑戰。當前,伴隨著整個市場供應鏈成本的快速上漲,蜜雪冰城的供應鏈價格隨之上漲,雖然蜜雪冰城的成本控制力較強,但是卻沒辦法對抗整個產品供應鏈的漲價壓力,一旦蜜雪冰城的價格優勢無法持續,很有可能會面臨巨大的市場挑戰。
二是門店管控難度不斷增加。作為連鎖茶飲品牌,蜜雪冰城最大的難點是門店管控的壓力不斷增加,隨著門店數越來越多,門店的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蜜雪冰城已經出現了多起加盟商衛生安全問題,如果不能有效地進行門店管理,蜜雪冰城很有可能將會出現巨大的問題。(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張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