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14年“滬港通”啟動,2016年“深港通”啟動,擴大了外資對中國股市的準入;2017年,債券通(“北向通”)啟動,允許所有外資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
政策出臺不斷提速的情況下,來自四面八方的外資機構選擇積極擁抱多樣的發展機遇,聚焦賦能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引擎,多管齊下持續加大對中國市場投入。
多家歷史悠久的全球銀行金融集團高管接受了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的采訪,在經歷過世界經濟常有的高低跌宕后,對于在華投資有著獨特感受的他們,分享了自己深刻的觀察洞見。
感受:對外開放步履堅定
令外資行高管普遍感受到的是,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整個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始終堅定。
花旗中國首席執行官、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林鈺華向記者透露,花旗客戶堅持在華發展,甚至有通過壯大中國業務進而推動其亞太區業務的發展趨勢。截至去年年底的24個月內,花旗的跨國客戶宣布或落地了約1000億美元的投資。
“這些投資有助于企業扎根中國、服務中國,在本地市場制造、創新、招聘人才,意味著這些企業都對中國市場有長期打算。”林鈺華表示。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行政總裁王云峰也表示,不斷推進的高質量雙向開放,不僅為境內市場引入了更廣泛的優質境外投資者,也為內地機構和投資者融入國際市場拓寬了渠道。
近年來,中國推出的開放政策范圍廣、步子大。在2018年這輪開放中,全面涉及銀行、保險、證券等多個領域,并且在保險和證券等領域中,實現了首次允許外資參與控股或全資投入。
“開放的深度前所未有。”渣打中國副行長,企業、金融機構及商業銀行部董事總經理魯靜指出,以銀行業為例,近年來對外資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大幅放寬,業務準入范圍不斷擴大。回溯來看,2018年,渣打成為第一家獲得證券投資基金托管資格的外資金融機構;在今年,又成為中國境外市場上首家獲得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直接參與者資格的外資銀行。
踴躍:“點綠成金”,共建綠色圖譜
恒生中國副董事長兼行長宋躍升向記者表示,外資投資于中國,不僅僅是因為其完善的供應鏈,還有其廣闊的市場空間,“結構上,城鎮化、數字經濟、先進制造和綠色低碳轉型也在不斷釋放新的需求。因此,中國仍將是外資的重要目的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近年倡導的綠色“碳中和”的實踐中,外資機構也十分有興趣,各領域積極涌現服務的身影。
今年4月份,恒生中國在“世界地球日”到來之際,正式發布《2021年環境、社會及治理》,這也是內地首家主動發布ESG報告的外資本地法人銀行。
當談到綠色金融資產的風險把控時,宋躍升向記者坦言,銀行在推進綠色金融的過程中一定會把控好后續新的風險點,同時也希望行業規則、綠色金融標準越來越清晰。
“有數據的可獲得性、比較性和延續性以后,對銀行評估企業的各種風險會有更大的幫助,那個時候可能整個金融系統、銀行和企業的綠色發展會更加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實現更好的發展。”他提到。
作為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成員,林鈺華向券商中國記者透露,花旗近期成立了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工作小組。
此外,渣打中國方面也表示,近來在多方指導下,推進在綠色和可持續金融領域的產品創新,支持多家中國企業完成他們首筆的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并支持中國企業完成了首筆符合中歐《可持續發展共同分類目錄》(更新版)的綠色債券和綠色貸款。
全球服務經驗豐富的國際金融巨頭,感受到了在華機構與企業對ESG服務持續增長的需求,也希望借由自身全球網絡的優勢,幫助客戶分析并防范氣候風險與打造減排方案,推動企業低碳轉型。
展望:未來可期
在與多位外資行高管們的采訪交流中,他們也分享了對接下來外資機構在華展業的期盼與愿景。
渣打方面表示,仍然繼續看好中國市場,中國市場的開放無論是對于中國企業走出去,還是外資企業走進來,都會帶來更大的機遇。“ 我們相信中國企業全球化的趨勢不會改變,特別是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正式生效,中國與東盟等區域的經濟聯結將越來越緊密。”魯靜說。
匯豐方面表示,作為植根中國的主要國際銀行,匯豐將繼續加大對華投資,2020-2025年間集團在內地的新增投資將超過人民幣30億元,繼續發揮聯通國內國際的橋梁作用,在中國更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和更高層次的金融開放中貢獻國際金融機構的一份力量。
隨著服務、貿易試點越來越多,花旗和其客戶也越來越積極地參與,今年也迎來在華發展的120周年。花旗方面表示,期待繼續在中國市場發展與成長,包括通過在境內市場尋求設立獨資證券和期貨公司,深化服務,深度參與資本市場的新一輪改革和更高水平的開放。在充分發揮全球網絡優勢的同時,善用產品線服務客戶,做一家最懂客戶的外資行。
宋躍升則表示,恒生中國近三年的戰略愿景是“在效率和盈利方面成為中國領先的外資銀行”。例如,在對公業務方面,恒生中國將加強存款產品創新, 同時,繼續深化跨境合作,積極與母行跨境聯動,發揮好外資銀行的優勢,推動跨境聯動、銀團貸款、匯率、利率風險管理方案等多元產品的業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