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0月21日電 (王蕾)10月19日,農業銀行(行情601288,診股)旗下農銀理財獲準籌建合資理財公司,至此,工農中建交五家國有大行均布局中外合資理財公司。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在接受中新經緯專訪時表示,合資理財公司豐富了銀行理財機構類型,股權結構和外資股東專業能力方面的特點,使得合資理財公司在銀行理財市場中成為一類具有明顯差異化的機構。
(相關資料圖)
表:合資理財公司情況(截至2022年10月20日)
合資與中資理財存兩方面差異
曾剛表示,一是從股權結構和治理結構層面來看,銀行理財子絕大多數由母行100%控股,其發展戰略方向、業務重心多圍繞母行戰略、客戶展開,有很強延續性,完全立足資管機構特點的發展獨立性目前相對較弱。而合資理財公司中,外資股東持主要股份,相對于其他銀行理財公司而言,其獨立性較強,但或因此獲得內資銀行的支持可能相對較少,比如內資行在客戶、銷售渠道等方面的資源沒法充分利用。
“合資公司的規模因此恐怕都不會太大。”曾剛說,“現在最大的理財公司管理規模已超2萬億元,而規模最大的合資理財估計恐怕也就千億左右,這種差距可能中長期也無法彌補。”
他表示,合資公司與中資機構相比規模相距甚遠,但在多元化股權結構下,合資理財公司的治理體系與其他理財公司會有明顯的差異,這會導致合資公司在后續的發展戰略、業務拓展路徑、薪酬激勵制度建設以及產品體系構建方面都會有其鮮明的特點。
二是從產品及核心能力方面來看,合資理財公司主要外資股東是國際知名資管機構,其長期資管經驗和能力,相關公司會充分利用這些優勢;特別是產品體系構建上,其市場化運作的經驗以及權益類產品投資能力可能會相對更突出。
“從實踐來看,中資理財公司也想提升權益類資產占比,但無論其客戶偏好或其核心能力依然主要在固收方面。因此,權益類資產占比過去幾年中并未有明顯提升。”曾剛說,在產品譜系與大類資產配置能力方面,合資理財公司可能會更加平衡。
合資理財仍是補充類型
“合資理財公司是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吸引外資和國際先進經驗的有效手段,也是中國金融業雙向開放,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有益探索。”曾剛認為,從合資理財整體規模、數量來看,其在理財市場上將仍作為一種補充類型的機構存在。但仍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一是獨立的發展戰略和路徑所涉及的管理體系、激勵機制設計以及戰略方向等均可以為其他機構提供一些參考。二是其產品體系中權益類占比較高、權益類投資能力較強的優勢一方面為自身贏得差異化的、相對獨立的市場;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其他理財公司培養權益資產配置能力提供有效借鑒。
“對于投資者來講,這類合資理財公司的出現,讓其對于理財產品的投資多了一些選擇,不同譜系、有所差異的產品會增加投資人選擇空間,這對促進銀行理財市場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曾剛表示。(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孫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