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鋰電板塊全線回調,鋰電負極、鋰電正極、鋰礦等下跌逾6%。個股方面,中科電氣、長遠鋰科等跌停,富臨精工、德方納米、中一科技、贛鋒鋰業、天齊鋰業均跌超7%。
鋰電板塊一季度
業績不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佳的一季度業績或是鋰電板塊調整的主要原因。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19只電力設備個股一季度凈利同比下降超50%。具體來看,長遠鋰科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99.69%;天力鋰能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99.15%;勝華新材一季度凈利潤預降98%;湖南裕能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72%。
鋰礦價格下跌是鋰電板塊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據上海有色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日電池級碳酸鋰報價跌2000元/噸,報176500元/噸,今年迄今累計跌幅達65.5%。
長遠鋰科一季報險些虧損,對此,公司解釋稱受上游材料價格及下游市場需求影響較大。公司表示,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放緩,同時上游材料價格持續下跌,下游市場需求下降,公司產品銷量同比減少。同時市場競爭加劇帶來的價格競爭壓力,導致產品毛利下降。
新能源個股大幅回調
除了鋰電板塊,新能源其他兩大細分板塊風電、光伏,二級市場表現也出現大幅下行的走勢。從整體情況來看,市場對新能源板塊業績已提前反應,電力設備指數年內跌幅接近9%。往前看,電力設備指數自2021年底見頂以來,已經回調了一年半左右時間,回調幅度超38%。在此情況下,部分新能源個股的跌幅更大。
數據寶統計,有30多只新能源個股最新價較2021年以來高點回調超70%。具體看,長虹能源2021年最高價逼近百元大關,最新價17.2元,回調幅度接近83%;勝華新材2021年最高價逼近350元,最新價不足65元,回調超81%。
回調幅度較大的個股中,不乏一些曾經市值超過千億元的個股。比如合盛硅業,市值最高曾超過3000億元,最新價較高點回調超72%;中偉股份市值最高曾超1400億元,最新價較高點回調超72%;欣旺達市值一度超過千億元,最新價回調近69%。
還有多只最新市值超過千億元的新能源個股回調超50%,包括光伏龍頭隆基綠能、晶澳科技;鋰電池龍頭億緯鋰能;鋰礦龍頭贛鋒鋰業、天齊鋰業。
估值緣何背離基本面
梳理可發現,鋰電、光伏板塊龍頭業績并不差。比如寧德時代一季度業績暴增558%,通威股份一季度業績大增66%。隨著股價回調疊加業績上行,板塊估值也持續被壓縮,電力設備指數滾動市盈率跌破24倍大關,再創三年來新低。
中信建投認為,新能源板塊基本面與市場估值背道而馳,核心原因是資金搬家,偏好成長股的資金出現了更多選擇。中信建投表示,目前新能源板塊雖有反復,但底部已經基本探明,業績和可持續性是資金搬家之后驅動資金回流的核心決定力量。
數據寶統計出未來業績可持續性較高的新能源個股。統計顯示,評級機構數在10家以上、近期調高今年凈利機構數超出調低今年凈利機構數在3家以上的新能源個股,合計有21只。
其中,寧德時代、晶澳科技、晶盛機電、陽光電源、捷佳偉創等個股調高凈利機構數大幅高于調低機構數。從機構一致預測今年市盈率角度看,大全能源、明陽智能機構一致預測市盈率均在10倍以下,愛旭股份、高測股份、TCL中環低于15倍。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