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就有了提高。而人們在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后,自然就要追求著精神上的滿足。所以人們接受教育的程度也就越來越高了,而他們的文化涉獵也逐漸高了起來。其中人們對于歷史的認知也高了很多,基本能夠對歷史知識的人物以及事件有個大概甚至是完全熟識。
因此只要一提到歷史人物,人們總能隨口說出那么幾個。其中最讓人熟知的,當屬歷史上的謀臣以及武將了。因為這些人身上有著太多太多的智慧以及戰斗力,讓人們對之向往不已。
而熟知歷史人物的人,他們在總結了不同歷史時期的人物時。他們會在他們身上看到不同的地方以及相似之處。所以就要忍不住把他們拿來進行對比一番,好讓人更加清楚地認知歷史人物。
(資料圖片)
今天呢,小編就以“關公戰秦瓊”來給大家說說什么是歷史人物。而“關公戰秦瓊”一語是出自于一位相聲演員的相聲,當時他是為了節目效果而制造的一種“假詞”。不料此語一出便語驚四座,不久就在網絡傳開了,人們紛紛把這個梗拿來說事。而剛開始的時候,這個說辭是用來諷刺那些不懂裝懂,胡亂猜評之人。
后來就變成了諷刺那些總喜歡把不同時代、地區的人物拿來對比的人士。而對于“關公戰秦瓊”一詞,想必大家也會由衷地產生一個疑問。那就是秦瓊的實力弱于李元霸,而且實力是在當時是靠尾的人物。憑什么能和關公相提并論,要也是李元霸才有資格。
所以人們就搞不明白了,李元霸明明比秦瓊厲害,為何卻不能和關公相提并論,而要用秦瓊來做對比,試問把李元霸這位英雄人物放在何處了。其實,小編要說的是,這是大家對歷史人物認知的一個誤區罷了。那么為何總說“關公戰秦瓊”,而不是“關公戰李元霸”之類的呢?其實原因很簡單。而這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秦瓊是真實歷史人物,李元霸是虛構的
在《隋唐演義》、《說唐全傳》、《興唐傳》等書籍當中,有著李元霸這樣的一號人物。在歷史上是不存在這么一號人物的,他的歷史人物原型是唐高祖李淵的第3子李玄霸,李玄霸雖然也是有點功夫底子,但是也并沒那么厲害,況且他在15歲的時候就已經去世了。
而秦瓊則不一樣,他就是歷史上實實在在的人物。而關羽也是三國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因此二人之間,就可以形成一種對比。
2、秦瓊和關羽一樣講義氣
要知道,在三國時期的關公可以說是一個十分講義氣的人了。他在兵敗投降給曹操的時候,和他約法三章。說只是暫時投靠在他門下,日后見到了劉備就會回到他的身邊。
后來他果然說到做到,于是就有了過五關斬六將的美傳。之后在華容道上,曹操兵敗的時候,關羽念及之前的恩情,所以就把曹操給放了。種種跡象表明,關羽就是一個講義氣的人。
而秦瓊雖然沒有關羽那么義薄云天,但是他也是個講義氣之人。我們經常講到的“為朋友兩肋插刀”,說的就是秦瓊救朋友的故事。當時秦瓊去登粥冒充土匪,路過兩肋莊的時候。前面出現了兩條路,一條是去汝南莊自己的家,家中有著老母妻兒,在期盼著自己回去。
另一條是去登州的路,一個朋友落難,急需自己去救。而秦瓊猶豫了片刻之后,就去了登州救了朋友。而秦瓊在兩肋莊岔道口的重義體現,被人們傳為“兩肋岔道,義氣千秋”。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以訛傳訛,就把“秦瓊為朋友兩肋莊走岔道”,說成了“為朋友兩肋插刀”,足見他的義氣了。
3、秦瓊和關羽一樣勇猛
要知道,關公可以說是三國時期非常勇猛的悍將了。他當時憑借著“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等壯舉,被人們廣為流傳。而且在“三英戰呂布”的時候,絲毫沒有畏懼。后來他被敵人抓獲的時候,沒有低頭,不肯屈服,英勇就義,這些足見他的勇猛了。
而秦瓊也是一個勇猛之人,他在瓦崗寨當領軍人物的時候,經常單槍匹馬催陣拔寨,所向無敵。李密都說,給他8000精兵,就能獨到百萬雄兵。后來他投靠給李淵的時候,李淵很是開心,給予要職。
而秦瓊每次隨著李世民出征的時候,李世民就讓秦瓊出馬。而秦瓊一出馬,不但殺了敵將,而且還揮軍殺敵,勢如破竹。這些足以看出他的勇猛。
綜上,正是因為李元霸是虛構的人物,而秦瓊和關羽一樣講義氣,勇猛無敵。所以人們總是會把這兩位人物給聯系在一起,并且把他們進行了一番對比。因此就有了“關公戰秦瓊”的說辭,而不是“關公戰李元霸”了。那么問題來了,如果關公真的能穿越,和秦瓊展開一場廝殺。那么你覺得誰更厲害?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與本文和本人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