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半年報披露完畢,各公司業績分化明顯,“炒股能力”成為影響其業績的關鍵因素。
【資料圖】
根據半年報,上半年券商自營業務整體比較慘淡,自營業務收入同比增幅排在前的是中銀證券(601696)、方正證券(601901)分別增長78.37%、69.91%、56.55%。在今年上半年波動較大的證券市場中,各家券商因對市場的不同判斷以及自營投資策略,得到不同的收益結果。
梳理券商自營重倉股,整體而言,在二季度的騰挪中,券商自營盤最青睞計算機、醫藥生物、農林牧漁等行業的個股。
中銀證券自營業務增幅排第一
在券商營收結構逐漸優化的當下,投資能力成為檢驗券商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
按照“投資收益-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的公式計算各家券商自營業務收入,在有可比數據的上市券商或母公司中,僅有7家的自營業務收入實現正增長。
上半年自營業務收入前三名分別是中信證券(600030)、中金公司(601995)、申萬宏源(000166)。其中,中信證券以94.62億元的自營收入位居行業第一,同比下降17.21%;中金公司、申萬宏源分別實現50.45億元、43.81億元,同比各自下降38.21%、5.48%。
整體來看,自營收入同比增幅較大的主要為中小型券商,中銀證券、方正證券自營業務收入同比分別增長78.37%、69.91%分列居前。
自營業務成為業績分水嶺
從自營業績可以看出,在波動的證券市場中,各家券商因對市場的不同判斷以及自營投資策略,得到不同的收益結果。
中銀證券成為上半年自營收入增幅最大的券商,主要是因交易性金融資產投資收益增加。中銀證券表示,上半年公司持續加強投研體系建設,同時積極探索低波動盈利模式,穩步推進向多元化投資管理模式轉變,加強非方向性投資策略開發和運用。
方正證券則表示,公司把握市場反彈中的結構性機會,加大了光伏、新能源汽車、消費行業的優質股票配置,穩步推進低風險策略投資,控制投資倉位,自營投資業務方面跑贏行業平均水平。
國聯證券(601456)上半年實現自營業務逆勢增長,主要原因是衍生金融工具浮盈增加。國聯證券表示,下半年,公司權益投資業務將著眼于中長期機會的布局,進一步精選成長個股,并輔以定增、可轉債等策略投資模式,同時靈活運用倉位調節、期貨對沖等方式來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平衡,穩健開展股票投資業務。
市場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權益市場波動加劇,對券商自營業務沖擊明顯,充分利用衍生工具抗風險的券商在自營業務上表現更佳,券商自營投資應當往去方向化、多元化交易轉變。
東興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劉嘉瑋表示,證券公司自有資金投入持續增長,主動投資敞口、投行項目跟投、做市業務及衍生品占用等方面的自營投資收入已成為影響券商業績的關鍵因素。對于自營資產配置更加均衡、深耕場外衍生品市場、擁有優秀投資團隊和諸多風險對沖手段的頭部券商來說,其投資業績更加值得期待。
二季度券商新增持股290只
今年二季度,券商自營重倉股變動情況如何?據數據顯示,截至發稿,今年二季度,券商新進持股290只。其中,格力電器(000651)的券商持倉市值居首,達14.6億元,中信證券新進成為其十大流通股東。
獲券商增持數量排在前三的個股分別是上海萊士(002252)、廣州港(601228)、華夏幸福(600340)。其中,中信證券二季度增持上海萊士1.11億股,上海萊士股價期間下跌1%;安信證券二季度增持廣州港6098萬股,該股股價二季度上漲15.58%,助力安信證券增厚二季度投資收益;中信證券二季度增持華夏幸福5442萬股,該股股價二季度下跌16.45%。
被券商增持的個股中,最牛的是哪只?數據顯示,剔除今年7月以來上市的次新股,券商自營盤抓住的最大牛股是禾川科技,該股二季度區間漲幅達到118.09%。中信證券和華泰證券(601688)均在二季度小幅增持了禾川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