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峰報道老牌教育公司學大教育(000526)(SZ:000526)的轉型正迎來關鍵節點。
(資料圖)
學大教育近日發布2022年半年報,同時公布了變更募集資金用途的計劃,計劃將原本用于K12業務的資金轉移到職業教育等業務方向,進一步加強對新業務領域的投入。
2021年2月,學大教育曾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8.22億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余額尚有4.95億元。
募集資金的新用途包括職業教育網點及全日制基地、職業培訓及學習力網點、文化服務空間、信息化系統等建設項目。
這意味著在非義務教育階段培訓傳統業務之外,學大教育明確了主要轉型方向。學大教育創始人金鑫今年5月時曾表示,“特殊時期的轉型要更為謹慎,否則,會加速資源的耗費和信心的喪失。不要輕易投入在看不見、摸不著的方向上。”
那么,這些賽道的行業前景如何,學大教育的轉型進展又怎樣?經營狀況有所好轉
2022年上半年,學大教育實現營業收入10.57億元,同比下降33.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655萬元,同比下降57.98%。
作為老牌學科類培訓機構,學大教育在半年報中表示,在“雙減”政策的大環境下,公司迅速制定調整措施,停止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教培業務,鞏固傳統優勢教育培訓領域。
到2021年9月時,高中階段營業收入占教育培訓業務收入約60%。“雙減”至今,學大教育保留了一些高中階段業務。半年報顯示,學大教育主要經營教育培訓業務的子公司旗下有147所學校。
包括高考復讀在內的全日制培訓業務已成為學大教育傳統優勢業務之一。財報顯示,其在全國布局了近40個全日制培訓基地。高考復讀的學員是社會考生,已經從高中畢業,因此這項業務不屬于“雙減”規定的面向普通高中生的培訓。
金鑫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學大教育去年高考復讀的體量不算大,今年復讀業務應該占整體營收的百分之十幾。”
學大教育稱,今年上半年的整體業績低于上年同期,但公司一季度實現經營性盈利,而二季度的經營狀況已進一步好轉。
在營收受到影響但保住基本盤的同時,學大教育需要通過降低成本,為轉型騰挪空間。2022年上半年,學大教育營業成本同比下降29.97%,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投入同比分別下降53.76%、28.87%、46.16%。
對于轉型期企業來說,現金流和賬上現金是一個必備的前提。上半年學大教育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580.4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勉強維持正向現金流。
截至財報期末,學大教育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7.87億元,同比下降9.2%。
可以說,學大教育雖然手握一定現金,但資金狀況仍然趨緊。很大原因在于,學大教育控制權轉移時曾向大股東借款,截至半年報發布,借款本金余額為11.15億元,借款到期日為2023年9月30日。布局職業教育領域
學大教育與半年報同時發布了變更募集資金用途的計劃,在公司整體層面推動轉型。
此前的募集資金用途主要是傳統的K12業務,包括教學網點建設及改造優化、OMO在線教育平臺建設等。
但“雙減”開始后,結合所處行業環境并從審慎投資的角度出發,這些募投項目投資未達到計劃進度。
新的投入方向包括職業教育網點及全日制基地建設、職業培訓及學習力網點建設、文化服務空間建設、信息化系統建設。
職業教育網點及全日制基地建設項目擬使用募集資金2.6億元,投資占比52.51%。職業教育是學大教育最主要的轉型方向。
公告稱,在職業教育方面,計劃通過合作、托管、辦學等方式布局職業院校,并緊隨國家政策指引,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學大教育擬通過開展職教高考培訓、專升本培訓、聯合辦學及實訓基地建設等方式,布局職業教育領域。
當前,很多中等職業院校由于教學投入不足、辦學條件較差、課程設置不當、教學方式落后、師資力量有限等原因,導致文化教學質量不高。
中高職貫通培養,尤其是職教高考,讓中職生看到了升學的希望,以及越來越多的機會,中職辦學的定位從就業為主轉變為就業與升學并重,相關的考試培訓業務隨之興起。
半年報顯示,學大教育與中等職業學校合作設置職教升學專業、職普融通升學專業、藝術類升學專業,現已在多個省份開展20多個合作辦學項目。
其中一家中職學校工作人員告訴,“學校今年和學大教育合作,由學大教育的老師教語文、數學、英語,幫助學生通過職教高考考取本科;學生也可以參加普通高考,所有的文化課都由學大教育的老師來教。”
在全日制基地方面,學大教育計劃通過建設全日制基地的方式開展社會考生高考培訓、研究生考試培訓、營利性高中及其他業務。搭建教育信息化系統
職業培訓及學習力網點建設項目擬使用募集資金1.15億元,投資占比23.23%。職業培訓項目將面向高校畢業生及成人,提供包含職業資格考試、職業技能證書、職業技能提升等方面的教育培訓課程。
學習力項目分為兩類業務,一種是培養學生記憶能力、專注能力、溝通能力等,從提升學習能力的角度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另一種是學生體育訓練評測服務。
半年報顯示,學大教育已經開展學習力教育,納入素質教育序列,并未單獨披露營收業績。該序列還包括青少年編程和機器人教育等,目前營收規模不大。
學習力教育可以匹配學大教育的K12培訓業務,為個性化的一對一輔導提供輔助。但K9業務關停后,大量低齡兒童學員離開,學習力教育獨立運營后如何發展值得關注。
公告顯示,學習力項目也可以面向地方政府及社區提供服務,針對各區域內的兒童及少兒人群提供綜合評測,并為其提供全面的能力提升課程。
信息化系統建設項目擬使用募集資金5200萬元。計劃搭建服務職業教育、文化服務、新高考等業務板塊的信息系統,并完善現有的內部管理平臺。
一方面,學大教育本身的個性化培訓業務需要信息化技術,拓展OMO業務模式,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行業是當前教育賽道的風口,學大教育也涉足了新高考智能云管理系統、K12精準化教學作業管理系統、雙師數字化課堂、智慧校園系統、VR教學實驗室等服務產品。賣咖啡背后的文化空間
文化服務空間建設項目不是純粹的教育項目,擬使用募集資金6814萬元,在全國各主要城市鋪設繪本閱讀館及閱讀文化空間。
“學大教育轉型賣咖啡”就屬于這個項目。2021年6月,學大教育宣布設立全資子公司北京琢器咖啡有限公司。實際上,咖啡只是閱讀文化空間的一部分。
今年1月1日,學大教育第一家泛人群文化空間“句象書店”在深圳開業,選址在羅湖寶能中心,面積1500平米,采用會員制,為長期會員提供讀書會、分享會、文化展覽、演講、家庭教育及職場提升講座等。
“學大在一線城市都會去做書店,未來,書店將形成一個矩陣,較大的是書店,小一點的是書房,再小一點的是針對兒童的繪本館。”金鑫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公告稱,繪本閱讀館旨在以自建、自營,并與加盟商進行合作的方式為兒童、少兒、家庭提供閱讀指導、沉浸式閱讀的空間。目前,繪本閱讀館已在北京落地一間。
事實上,向文化服務空間轉型,是很多網紅書店的共同選擇,但遺憾的是,仍然不斷有實體書店關門倒閉。摸索線下閱讀的盈利模式仍是一個行業性難題。
從成本角度來說,文化服務空間需要精細化運營。“書店一周至少有2-3場活動,假期和旺季可能每天都有,活動經營非常耗費精力,節奏非常快,這是教培熟悉的節奏。”金鑫說。
未來的一個想象空間是與職業教育業務相結合,比如通過發展會員制,為職業培訓課程精準發現和服務用戶,還可以與職業培訓課程交付、圖書銷售相結合。
“書店還是比較獨立的,我們現在不著急去做打通或者整合,它還比較新,仍處于不斷迭代和試錯的過程。在沒有想好的時候,就先不著急做。”金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