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江蘇鹽城,黃海之濱。秋風從海面上吹過來,略帶一絲寒意。
(相關資料圖)
上午10點,濱海港碼頭上,中國海油(600938)的工作人員正時刻準備著,迎接一艘來自卡塔爾裝滿液化天然氣的貨船。
他們的身后,是4座建成不久、整齊排列的22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簡稱LNG)儲罐,今天它們將迎來正式投產,肩負起為長三角地區乃至整個華東地區,持續提供穩定清潔可靠天然氣的職責和使命。
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
4座儲罐的背后,6座世界單罐容量最大的27萬立方米LNG儲罐及配套設施,正在緊鑼密鼓施工建設。未來,這里將建成一座大型綜合型綠色清潔能源供應基地,項目名稱為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
上證報記者了解到,“綠能港”不僅具有液化天然氣接收、儲存、外輸功能,還集燃氣發電、冷能利用、燃氣制氫等多功能于一體,將成為我國東部沿海重要的能源樞紐,為優化長三角能源結構,增強區域保供調峰儲備能力,貢獻長久動力。
鹽城“綠能港”碼頭
鹽城“綠能港”迎來首船接卸天然氣
超級工程正式投產
“太激動了,來這里建設快4年了,今天終于投產了。”90后員工張琭和同事,早早地來到中海油江蘇LNG接收站中心控制室,準備首船接卸工作。
張琭告訴記者,中午12點左右,裝載液化天然氣(LNG)的外船即將抵港,屆時碼頭上的5臺卸料臂將立即運轉,接卸船上的天然氣,然后通過管道,將液化天然氣輸送到LNG儲罐,后續將通過管線、罐車等途徑,輸送到華東及長三角地區。“此次港口首次接卸的LNG運輸船來自卡塔爾,預計接卸量21萬立方米,這也標志該項目一期工程運營投產。”
中海油江蘇LNG接收站中心控制室
據介紹,中海油江蘇LNG接收站項目,是鹽城“綠能港”的主體工程,自2019年5月開工建設,一期工程主體4個罐體于2022年5月26日實現機械完工,6月30日如期具備投產條件,于9月26日迎來首船接卸投產。目前,一期擴建工程正穩步高效推進,接下來將完成6個儲罐的內罐施工,預計于2023年底建成投產。
該項目是由中海石油氣電集團和淮河能源(600575)燃氣集團共同出資建設,項目位于江蘇省鹽城市濱海港區,總投資130億元,占地838畝,其中一期工程建設4座22萬立方米LNG儲罐,1座可停泊最大26.6萬立方米LNG船型的專用碼頭,6座世界單罐容量最大的27萬立方米LNG儲罐及配套設施。項目建成后,總罐容高達250萬立方米。
此外,“綠能港”的能效不僅僅在于接收、儲存、外輸天然氣,它還可以集燃氣發電、冷能利用、燃氣制氫等多功能于一體。配套建設完成的中海油阜寧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將承載燃氣發電功能。
可停泊LNG船型的專用碼頭
攻堅克難:卸料臂建設國產化率96.58%
“罐體已經提前3天進行了冷卻,整個接卸工作基本都是全自動智能操控。”讓張琭和同事感到自豪的是,建造“綠能港”這個超級工程,全體參建人員攻堅克難,屢創佳績,很多工程技術都是有國內團隊自主研發建設的。“這次由中國海油自主設計的液化天然氣(LNG)卸料臂,首次在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投入使用,項目整體設備材料國產化率達96.58%。且項目運行均應用‘智慧港口’系統,可實時掌握、調控、追溯運行狀況。”
據介紹,江蘇LNG是中國海油具有大型、超大型LNG儲罐建造核心專利技術的首次工程化應用,改變了儲罐建造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材料依賴進口的局面,加速了我國LNG接收站項目的國產化進程,并創造了多項國內外紀錄。例如,項目自主研發、自主設計、自主建造了國內首批4座單罐容積最大的22萬立方米LNG儲罐,國內首次同時建造6座世界單罐容量最大的27萬立方米LNG儲罐。國內首次實施2個22萬立方米LNG儲罐拱頂同步“氣升頂”,全球首次實施3個27萬立方米綠能港儲罐拱頂同步“氣升頂”。
此外,一期工程儲罐1440根樁基全部達到一類樁國內最高質量控制紀錄,LNG碼頭港池疏浚工程也開創了世界范圍內15公里超長排距直接吹填一次性成功的先河。
建設中的儲罐根樁
自2019年5月開工建設以來,江蘇LNG就以爭創國家優質工程金獎為目標,安全優質高效地推進項目建設,力爭圓滿完成各項建設任務。“一期項目我們通過設計優化、施工優化及設備國產化等,已降本增效節約1.07億元。”
“碳路先鋒”:“綠能港”LNG年處理能力達600萬噸,二期再建10座儲罐
“未來鹽城‘綠能港’將是一座綜合型綠色清潔能源供應場站和重要的能源樞紐,可為長三角地區乃至整個華東地區,持續提供穩定清潔可靠的天然氣,對優化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增強保供調峰儲備能力,加快長江經濟帶產業轉型,助力我國早日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徐斌介紹說,2023年項目全部投產后,按液化天然氣(LNG)年處理能力600萬噸計算,即氣態天然氣85億立方米,可供江蘇全省居民用氣28個月。
是否計算過鹽城“綠能港”能減少多少碳排放量?徐斌給記者打了一個比方,按“綠能港”年處理能力600萬噸LNG計算,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2850萬噸,二氧化硫23.25萬噸,相當于植樹造林6000萬棵。
目前,江蘇LNG正積極規劃推動二期項目,計劃再建設10座27萬立方米LNG儲罐,1個LNG碼頭,2個泊位及配套接卸設施,建成后將成為年處理能力2000萬噸的國家級LNG接收儲運中心。
“中國海油與江蘇省政府還在加快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優化天然氣來源布局,加強管網互聯互通,保障氣源供應,發揮‘綠能港’‘綠能涌動,碳路先鋒’的功效。”徐斌表示,未來,江蘇LNG將繼續依托鹽城政策紅利和地理位置優勢,堅定不移推動綠色發展,助力鹽城市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為長三角乃至華東地區,持續提供清潔可靠的天然氣。
國內首次同時建造6座單罐容量27萬立方米LNG儲罐
據了解,地處黃海之濱的鹽城,坐擁582公里的海岸線、683萬畝的沿海灘涂、4550平方公里的黃海濕地,是國家沿海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兩大戰略的交匯點,自然稟賦優越,區位優勢明顯。所以建設綠色生態之城,落實“雙碳”目標,迫在眉睫,任重道遠。
近年來,鹽城持續實施“風電與光電立體布局、開發與制造聯動發展”戰略,布局海上風電場。在大豐近海海域,鹽城國能H5海上風電場已于2021年12月全容量并網發電,發電量超2.9億度,可滿足約8萬戶城市家庭一年用電量,風機可利用率達98.7%。韓國SK集團全球布局中最大的動力電池投資項目——SK新能源(江蘇)也落戶鹽城,目前一期已滿負荷生產,二期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江蘇瑞晶太陽能科技公司,突破核心技術,生產可以發電的光伏玻璃,公司廠房外立面光伏幕墻的可發電量,相當于一個中等規模的光伏電站。
鹽城,正在將自身產業納入世界產業分工鏈條中,力爭在世界新能源產業版圖中嵌入“鹽城坐標”。
視頻:仲 茜、仇子興 制片:薛 婧
圖編:張大偉 總審讀:孫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