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由中國智能交通協會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ITSAC 2022)暨2022中國智能交通大會,在成都隆重開幕。本屆大會以“數字化背景下的ITS創新發展”為主題,佳都科技(600728)及旗下子公司方緯科技應邀出席并做主題演講,分享智能交通科技新成果,研討構建更安全、更高效、可持續的智慧城市交通新體系。
【資料圖】
展望交通元宇宙
構建數字孿生底座
本屆大會,佳都智能交通首席科學家、中山大學教授余志,佳都方緯交通大腦實驗室主任沙志仁受邀出席“城市智能交通創新發展論壇”,并發表主題演講,全面介紹了佳都在賦能交通強國建設方面的創新實踐。
余志教授在《對城市智能交通系統建設與管理模式的思考》發言中提及,智能交通系統正迎來代際變革,通過構建動靜態一體、宏微觀一體的交通數字孿生基座,把數據與模型結合起來相互校驗生長,在數字世界映射交通系統全過程。IDPS交通大腦已實現“由業務導向到認知導向”的建設模式升級,以及“由集成指揮到一體化指揮”的管理模式升級,在政策、安全、信控、環保、防疫等方面已實現常態化應用。
沙志仁博士在《IDPS交通大腦——“安裝式、學習型”交通一體化管理系統及其應用》演講中提到,IDPS交通大腦按照“先孿生、后賦能”的模式打造一體化交通管理系統,基于“可計算路網”和“車輛個體行為模型”兩大核心技術,建立“全時、全域、全量、全對象”的交通數字孿生底座,全鏈條賦能交通規劃、設計、管理、服務等方面,現已發展為“安裝式、生長型”的可持續成長的智慧交通系統。
沙志仁博士作“IDPS交通大腦——安裝式,學習型交通一體化管理系統及其應用”演講
例如對重點車輛的管控,IDPS交通大腦基于對所有車輛個體行為的全時全域監測,全量精準研判重點車輛違法行為,以數字化手段將“人工設卡專項行動”轉變為“常態化管理”,服務公安局、交通運輸局、城管局、環境局等多部門聯合執法,同時在城市宏觀出行掌握、公共政策決策、交通運輸管理等方面有顯著成效。
研發IDPS城市交通大腦
破解城市交通困局
隨著不斷增長的車輛數量和有限的道路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愈加顯著,智能交通已進入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基于行業領先的人工智能、數字孿生技術和大交通行業“Know-how”能力,佳都創新推出智能交通數字孿生底座“IDPS城市交通大腦”,可為客戶提供從基礎數據、場景能力到應用服務的多層次賦能,榮獲大會“2022 年度中國智能交通行業創新解決方案”獎項。
該系統運用數字孿生技術,構建城市交通運行的數字化底盤,認知每一輛車的行駛與駐停等動靜態特征,進而掌握每一路口、路段、停車場、區域的宏微觀交通狀態,以此形成人、車、路高度協同的一體化道路交通管理新模式,系列產品在合肥、宣城、宿遷等地應用落地,已經成為上海城市交通系統的核心底層數字基座。
應用場景豐富
量身定制“治堵提速”組合拳
安徽宣城是佳都方緯IDPS交通大腦落地的首站,成為第一座清楚認知每一車輛、每一路段、每一路口、每一停車場的城市,掌握全城每一輛車的每一次出行與駐停。通過紅綠燈的智能化控制均衡,宣城實現了99.6%以上的出行車輛不停車或只停一個紅綠燈就通過。此外,宣城依托IDPS交通大腦研發應急綠路,目前已成為城區全部救護車出行必用工具。基于全域交通數字孿生平臺,IDPS交通大腦實現信號燈的精確控制,在救護車行駛到信號燈路口時提前“按秒”鎖定綠燈,累計綠路護航超4000次,平均通行時間減少50%以上,實現了生命救援零延誤,也將其他通行車輛受到的影響降到了最小。
交通大腦已逐步進化為城市大腦
經過不斷自我進化和迭代,IDPS交通大腦功能進一步豐富多元,現已逐步從交通大腦拓展為城市大腦。目前,宣城交通大腦已經把“交通大腦”上升為“公安大腦”,將逐步賦能公安十幾個警種的應用。而基于對非機動車、行人的數據感知和分析,這一系統還可以為市政道路的規劃、改造,如非機動車道如何科學合理設置等,向有關部門提供建議。
佳都攜手產業研合作伙伴打造城市級數字孿生平臺,開展數實融合深度合作。今年以來,佳都先后與廣汽集團汽車工程研究院、全球3D引擎提供商Unity中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達成戰略合作。其中,廣汽集團汽車工程研究院作為廣汽集團在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等前沿技術的研發樞紐,將與佳都在智慧城市、大數據平臺等方面展開合作,充分發揮佳都在城市大腦的治理與運營優勢,挖掘數據價值,在汽車研發、人工智能、數字孿生、數據運營等雙方關鍵優勢領域實現能力互補,助力打造大灣區乃至全國、世界級的智能交通創新示范。
未來,交通數字孿生技術應用與創新,將成為佳都新的發展增長點,佳都將著力構建城市智慧交通發展新格局,聚力賦能未來出行服務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