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童潔 編輯/馬媛媛)敵不過市場的衰敗,家居巨頭紅星美凱龍(601828)終究還是倒在了地產“寒冬”。
1月8日,建發股份(600153)發布一則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通過現金方式協議收購紅星美凱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星控股”)持有的美凱龍不超過30%的股份。若這筆交易順利推進,建發股份或在交易完成后拿下美凱龍的控制權。
【資料圖】
放在地產行業野蠻生長的時代,資本市場或許會對建發股份這一決策作出肯定。但如今物是人非,地產商集體負重前行的大環境下,主要以重資產模式發展紅星美凱龍被視為“燙手山芋”。
也因如此,在宣布有意收購紅星美凱龍的次日,建發股份遭遇重挫。1月9日,建發股份小幅低開,開盤后股價迅速走低,早盤一度觸及跌停價13.44元/股。至收盤,建發股份報13.5元/股,單日跌幅達跌9.58%。
建發股份推測,此次股價下挫與收購消息不無關系。其對外透露,這次交易還處于籌劃階段,尚未召開董事會對本次交易進行審議,雙方亦未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收購一事是否落地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家居富商的債務壓頂
從小木匠做到中國家居業大佬,車建新和他一手創立的紅星美凱龍一度成為商界佳話。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紅星美凱龍憑借大體量的自持商場和不斷增長的營收而被稱作“超級包租公”。
然而,疫情和地產行業下行的雙重沖擊下,紅星美凱龍一步步走向深淵。近幾年紅星美凱龍收入及利潤雙雙下滑,其財務隨之亮起紅燈。
根據紅星美凱龍歷年年報披露,2019年,其營收尚能維持增長,當年錄得營收164.69億元,同比增長15.7%;而2020年和2021年,紅星美凱龍的形勢急轉直下,其中,2020年營收同比減少13.56%至142.36億元,2021年通過出售資產等方式回血的情況下,營收同比增幅僅8.97%,為155.13億元,比不上2019年的水平。
與此同時,紅星美凱龍的凈利潤迅速下滑,2020年其凈利潤更是暴跌61.37%。具體來看,2019年至2021年,其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4.80億元、17.31億元、20.5億元。可以看到,即便是2021年凈利潤略微出現回升,紅星美凱龍的凈利潤較2019年而言,依然出現了腰斬。
面對困局,車建新從未停止自救的腳步。2021年至今,車建新三番五次出手,一方面積極融資,另一方面通過向出售股權和資產包的方式快速套現。
2021年,紅星美凱龍先是提交一份37億元規模的定增方案,獲得阿里巴巴等眾多知名機構認購;再將紅星融資租賃、紅星商業保理2家全資子公司,以約12.09億元的價格售予紅星控股;此后又將旗下7家物流子公司及紅星地產70%股權給遠洋系;美凱龍物業80%股權也被出售給旭輝永升服務。
接連的交易讓紅星系“回血”超70億元。可惜的是,在巨額債務面前,這只是杯水車薪。根據紅星控股2022年中期財報,截至報告期末,其在手貨幣資金為87.56億元,而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超過250億元。
加之業績方面毫無起色,紅星美凱龍的局勢愈發焦灼。2022年度1-9月,紅星美凱龍實現營收104.84億元,歸母凈利潤13.18億元。
紅星美凱龍是車建新手中現有為數不多的籌碼之一。不過,引入建發股份是否會讓紅星美凱龍高喘上一口氣還無法作出定論,據建發股份方面稱,其收購計劃中并不包含承接紅星美凱龍全部債務,具體內容尚在商議中。
新晉地產十強的野心
雖然投資者們用腳投票,以此表達了對建發股份收購紅星美凱龍股權的消極態度,但還有業內人士認為,從建發股份近幾年發展趨勢來看,在做好風險管控的前提下,建發股份此次收購稱得上是一次雙贏的交易。
從建發股份官網顯示的信息來看,其是一家以供應鏈運營和房地產開發為雙主業的綜合型企業。其中,供應鏈運營業務是建發股份業績的主要貢獻力,根據建發股份2022年三季報披露數據,2022年前三季度,供應鏈運營業務貢獻營收5276.93億元,同比增長19.34%,占總營收比重達93.47%。
凈利潤則主要由房地產業務貢獻。2019-2020 年供應鏈運營業務占比 30%-40%,2021 年因為大宗商品漲價,同時經營貨量也實現較快增長,使得公司整體供應鏈營業額同比增長超 80%,歸母凈利潤占比提升至 52.8%。
但近兩年民營房企頻頻“爆雷”的情形下,有著國資背景的地方企業迎來屬于它們的時代,建發股份也通過建發房產和聯發集團兩個地產平臺,抓緊機會在地產領域一路狂奔。
克而瑞地產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房企新增貨值TOP100排行榜中,建發房產新增土地貨值達到908.5億元,位居榜單第10位。2021年,建發股份亦斥資1576億元瘋狂“掃貨”114宗。
大肆掠地帶來的是業績的飆升。據克而瑞統計數據,2018年,建發房產的年銷售額為544.8億元,這一水平在當時還無法進入行業前50的隊伍,排在第54位。而后的2021年,建發房產業績大變臉,操盤金額飆升至1656.1億元;2022年,其更是以1673.1億元的操盤金額躋身行業前十。
業內人士稱,紅星美凱龍體量龐大的商業資產或是建發股份所看重的部分,一旦把紅星美凱龍旗下百余商場收入囊中,建發股份的商業地產規模將迅速擴大,甚至躋身商業地產頭部隊伍。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紅星美凱龍經營了94家自營商場,284家委管商場,通過戰略合作經營8家家居商場。此外,以特許經營方式授權57家特許經營家居建材項目,共包括476家家居建材店/產業街。
不僅如此,在多位券商分析師看來,收購紅星美凱龍加碼家居大消費領域也符合建發股份近些年的發展方向。
2018年,建發股份發布“LIFT”體系,宣布全面轉型綜合服務商。其嘗試依托自身的規模、 資金、資源、倉儲、物流等方面的優勢全面參與貨物貿易鏈條過程中的“物流”與“資金流”過程,提供諸如供應鏈金融、運輸倉儲、貨源拓展、信息服務等一系列定制化服務內容。
這幾年,建發股份通過“LIFT”綜合服務體系的復制,快速擴充業務覆蓋范圍,積極拓展消費品領域和新能源產業鏈,不斷加碼住房、汽車、家居等大宗商品消費。恰好,紅星美凱龍所在的領域與家居、建材等消費產業鏈有著緊密關聯。
不過,以上都是后話,市場齊齊唱衰的情形下,建發股份和紅星美凱龍這場還未最終確定的“聯姻”蒙上了一層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