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魚丸世家海欣食品(002702)(002702.SZ),意欲通過定增擴大產能。
近日,海欣食品宣布其5.2億元定增預案獲證監會受理。根據其此前公布的方案,此次融資將用于建設水產品精深加工及速凍菜肴制品項目并引入高度自動化的速凍食品生產線,公司表示,此舉將突破產能瓶頸,增強柔性化生產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一年前,公司就在2021年年報中提到全年產能利用率已達100%,甚至還有委外代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根據業績預告,海欣食品2022年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5500萬元至7500萬元,成功扭虧為盈。公司稱系調整管理模式,降本增效,并推出新品改善公司產品結構等所致。
產能受限大舉定增擴產
實際上,對于產能受限,海欣食品早有行動。
在2021年年報中,海欣食品披露其實際產能為11.32萬噸,且已全部滿產。
在此背景下,海欣食品開始全力擴產。截至2022年6月末,海欣食品在建產能16.5萬噸,其中長恒食品(連江工廠)在建產能10萬噸,浙江海欣(舟山工廠)在建產能1.5萬噸,海欣吉強(山東工廠)在建產能5萬噸。
為支撐擴產計劃,海欣食品在2022年10月發布定增預案,計劃融資5.2億元。該預案已于2023年2月1日通過證監會受理。
具體來看,此次定增募集的資金中,有4.5億元計劃投入水產品精深加工及速凍菜肴制品項目,該項目投資總額為6.76億元,達產后將新增7.5萬噸魚、肉糜制品、2.5萬噸速凍菜肴制品及2000噸大豆拉絲蛋白年產能。
海欣食品在定增預案中表示,公司現有的產能已經無法滿足市場消費需求增長的需要,產能不足成為公司規模擴張與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業內人士表示,此次定增若順利落地,未來將很大程度上緩解公司產能瓶頸。
綜合海欣食品實際產能以及規劃產能,未來若全部達產后,產能或能提升至37.82萬噸。
不過,這一數字與同行安井食品(603345)還有較大差距。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安井食品的各工廠合計設計產能75.28萬噸,實際產量74.18萬噸,也接近滿產狀態。
凈利5500萬扭虧為盈
海欣食品大舉定增的底氣,來自回暖的業績。
1月31日,公司發布業績預告,2022年預計扭虧為盈,歸母凈利潤5500萬元至7500萬元,扣非凈利潤2800萬元至4100萬元。
而此前的2021年,海欣食品實現營收15.5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3443.45萬元,扣非凈利潤虧損4359.47萬元。
對于業績扭虧為盈,海欣食品解釋稱,2022年公司調整管理模式,降本增效,推出新品,改善公司產品結構,鞏固和強化餐飲、特通和下沉市場開拓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公司累計收到征地補償款4268.5萬元,海欣食品在業績預告中披露,其產生的處置收益預計為2469.72萬元,屬于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業績有積極影響。
不過,作為曾經的速凍魚丸第一股,海欣食品如今已被安井食品全面超越。
以業績來對比,安井食品預計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為10.6億元至11.1億元,同比增長55.43%到62.76%,海欣食品歸母凈利潤不及安井食品的十分之一。
拉長時間來看,安井食品2019年至2021年營收分別為52.67億元、69.65億元、92.72億元,營收規模逐步攀升;而同期,海欣食品營收分別為13.85億元、16.06億元、15.50億元,體量相對較小。
另外,從資產總量上來看,截至2022年9月末,安井食品的總資產為154.08億元,而海欣食品的總資產僅為16.15億元,僅為前者的10.48%。
為增強公司競爭力,海欣食品寄望于差異化競爭。在2月1日的投資者活動中,海欣食品表示,公司“魚極”品牌是行業中最高端的產品品類代表,在業內享有較高品牌認可度,是公司走差異化藍海戰略的重要拳頭產品。
另外,海欣食品表示,看好預制菜發展空間。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速凍菜肴制品銷售收入6000多萬元,同比增長12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