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刀片面包”事件影響下,2月20日,桃李面包(603866)(603866.SH)股價低開,盤中一度跌超3%。隨后跌幅收窄,截至14時20分,報16.02元/股,下跌0.62%,總市值213.6億元。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一女子發現其購買的桃李面包中,有一塊2至3公分左右長的刀片。對此,2月20日午間,桃李面包發布公告,否認了生產過程中存在刀片的可能性,并表示,公司已邀請上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及媒體,對生產環節進行監督檢查,同時已向當地公安部門報警并申請立案調查,相關結果會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
“公司生產過程中不存在使用該類刀片的工藝環節,金屬刀片經過面包生產工序不可能再完整存在。”桃李面包進一步指出,“公司所有的產品都需經過金屬檢測機檢測方可出廠,排除在生產過程中存在金屬刀片的可能性。”
圖片來源:企查查
值得一提的是,半年之前,桃李面包就曾出現過“食品安全”問題。企查查顯示,2022年7月份,桃李面包全資子公司天津桃李食品有限公司收到了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處罰,處罰事由為,“當事人于2022年1月25日生產了840袋純蛋糕,其中830袋用于銷售,該批次產品中,有1袋純蛋糕混有飛蟲異物,經排查,出現飛蟲異物的原因為當事人蟲害控制工作不夠徹底”。
資料顯示,桃李面包品牌創立于1995年,2000年收入規模首次破億元,2015年登陸上交所。在“中央工廠+批發”的模式下,桃李面包如今已發展成為全國化的工業短保面包龍頭企業,不過,公司2022年三季報顯示,其接近一半的收入仍來自起家的東北地區。
近年來,桃李面包的盈利能力受到挑戰,2020年至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從59.63億元增長至63.35億元,歸母凈利潤則從8.83億元下降至7.63億元。更值得關注的是,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已從2018年的39.68%,下降至2021年的26.28%。
“增收不增利”窘境或將延續至2022年。此前的1月11日盤后,桃李面包發布2022年度業績快報,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66.86億元,同比增長5.54%;實現營業利潤8.22億元,同比下降15.22%;實現歸母凈利潤6.48億元,同比下降15.11%。
對此,桃李面包指出,歸母凈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點,其一是成本原因,“受疫情及部分地區夏季持續高溫限電影響,報告期內終端配送服務等成本費用均有所增長,加之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本期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其二和其三則均與業務無直接關系,分別是“匯兌收益、理財收益減少,利息支出增加”以及“本期購買商品期貨合約產生投資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