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童潔 編輯/馬媛媛)距離315消費者權益日不到一個月,“桃李面包(603866)中吃出2厘米帶銹刀片”的詞條首先沖上了微博熱搜。
近日,一位消費者在社交平臺上傳一份視頻,視頻中,這名消費者手中拿著一份新拆封的三明治,其中一片面包上可以清晰看到一片美工刀刀片,而該面包由上市公司桃李面包出品。
“刀片門”將桃李面包拉到輿論漩渦中心。隨著事件發酵,桃李面包也不得不正面作出回應。2月20日,桃李面包發布公告稱,目前已邀請上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及媒體對生產環節進行監督檢查,并已向當地公安部門報警并申請立案調查,相關結果會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
(相關資料圖)
盡管桃李面包對此次“刀片門”事件矢口否認,但洶涌的輿論和質疑聲還是讓這幾年本就不順利的桃李面包蒙上一層陰霾。
截至今日收盤,桃李面包股價15.88元,較昨日下跌1.24%,總市值211.7億。
多次曝出食品質量問題
在桃李面包的描述中,“刀片門”對其而言無異于一只“黑天鵝”。但從消費者和圍觀網友的視角來看,面包中吃出刀片的畫面“觸目驚心”。
從視頻來看,該消費者拆開產品外包裝后,可以清晰看到刀片的一角,撥開面包片后發現,這片刀片大約有2-3厘米,貫穿了面包片。
該消費者在第一時間與桃李面包方面取得聯系,據其發布的電話錄音,桃李面包工作人員在得知消費者吃到異物后,給出了一個令外界感到有些不解的賠償方案:往后出新品讓該消費者第一個試吃。
對上述解決方案,消費者顯然難以接受。2月19日,當事人再發視頻,指出面包中的刀片已經生銹,且面包上留有刀片的銹跡,她表示不要求賠償,而是計劃請第三方介入鑒定,若鑒定結果顯示桃李面包產品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她希望桃李面包方面可以給消費者一個合理的交待。
其實,主打短保烘焙產品的桃李面包因各式各樣的食品質量問題被投訴并不鮮見,且在此之前,桃李面包已多次被曝出食品安全問題。
通過企查查所查詢到的信息顯示,作為國內“面包第一股”,桃李面包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有20多年。這些年來,桃李面包從東北起步,觸角逐漸延伸至全國,在全國各地設立了多家子公司。
關聯風險信息顯示,桃李面包旗下多個子公司存在食品安全風險提示,其中,海南桃李面包、江蘇桃李面包、沈陽桃李面包、西安桃李食品等公司多次因抽查檢查不合格,被責令整改。
具體來看,沈陽桃李面包曾因生產的純蛋糕因丙二醇含量超標被判定不合格;江蘇桃李面包在一次市場監督管理局抽查中發現問題,被責令整改;青島桃李面包曾被市場監督管理局要求整改;海南桃李面包則在2021年連續4次查出問題,被市場監督管理局責令改正……
不僅如此,根據記錄,天津一位消費者在純蛋糕中發現飛蟲異物,經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排查后,認定蛋糕存在異物的原因在于生產企業蟲害控制工作不夠徹底。因該事件,天津桃李食品被判定違反食品安全法,被天津委員會罰款5萬元。
對于此次“刀片門”,桃李面包否認是其生產中出現差錯,稱第一時間對工廠內部各生產環節進行安全排查,生產過程中不存在使用該類刀片的工藝環節,并且所有的產品都需經過金屬檢測機檢測方可出廠,排除在生產過程中存在金屬刀片的可能性。
理財投資虧損千萬
食品質量問題之外,桃李面包近幾年的發展似乎并不順利,增收不增利的問題也始終困擾著它。
不久前,桃李面包發布了2022年業績預告。過去一年,桃李面包深陷利潤下滑魔咒。
數據顯示,2022年,桃李面包實現營業收入66.86億元,同比增長5.54%;營業利潤8.2億元,同比下降15.22%;利潤總額8.26億元,同比下降15.9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6.48億元,同比下降15.11%。
查閱桃李面包歷年財報可以發現,2020年之前,其營收基本可以保持兩位數的增長,2020年之后,受大環境影響,桃李面包增速放緩,但仍可以維持在一位數的增長。根據數據,2020年至2022年,其營收分別約為60億元、63億元、66.8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約5.7%、6.2%、5.54%。
而利潤方面,桃李面包的表現卻每況愈下。數據顯示,2020年,桃李面包的凈利潤還錄得了近30%的增長,但次年,桃李面包的利潤表現迅速變臉,同比2020年減少13.54%,去年,其凈利潤降幅進一步擴大至15.11%。
桃李面包將利潤下滑的原因歸結于三個方面,包括受疫情及部分地區夏季持續高溫限電影響,報告期內終端配送服務等成本費用均有所增長,加之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本期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
以及,過去一年,桃李面包匯兌收益、理財收益減少,利息支出增加,此外,桃李面包購買的商品期貨合約也出現投資損失的狀況。
需要注意的是,桃李面包熱衷于拿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但理財產品所帶來的回報卻不甚理想。
1月初,桃李面包發布了一份關于使用閑置自有資金進行委托理財產品到期贖回并繼續購買的公告,在公告中,桃李面包披露,其拿出共計10億元閑置資金用于理財投資,而過去12個月,其一共花費超過8億元購入了多個理財產品。
從其最近贖回的理財產品收益來看,桃李面包的理財投資回報并不算高。據其披露,其在2022年年末贖回“2022 年掛鉤匯率對公結構性存款定制第九期產品 511”,桃李面包共花費8000萬元購買該理財產品,投資理財存續天數90天,獲得理財收益60萬元,實際年化收益率為 3.00%。
桃李面包更早之前發布的一份公告中還披露了更多理財產品的收益情況,其中,名為“(遼寧)對公結構性存款 202216142”的理財產品,實際年化收益率僅1.80%;“(遼寧)對公結構性存款 202216143”的實際年化收益率為其公布的幾個理財產品中最高,達4.36%,但桃李面包投入資金僅1990萬元,為幾項理財投資中額度最小的一筆。
收益低尚且可以被理解,但理財投資難免翻車。去年10月桃李面包三季報中就提到,僅2022年第三季度,其投資虧損就達到2200余萬元,投資收益同比大幅下滑643%;同時前三季度整體投資虧損亦有1800余萬元。
更令外界感到擔憂的是,桃李面包仍然沒有停下理財投資的腳步。在贖回“2022 年掛鉤匯率對公結構性存款定制第九期產品 511”之后,桃李面包再次委托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連分行,用8000萬元資金購入新的理財產品。
如此一來,桃李面包的利潤何時能夠轉正又成為一個難以解答的問題。
本文系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