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電源(300068)2月21日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公司于2023年2月20日接受25家機構單位調研,機構類型為保險公司、其他、基金公司、證券公司、陽光私募機構。
投資者關系活動主要內容介紹:
問:公司儲能業務的整體情況
【資料圖】
答:公司于1994年成立,以工業儲能起家,下游客戶主要為全球運營商、數據中心等。2010年之后,公司開始向新型電力儲能領域轉型,先后在海內外建設了較多的大型儲能電站標桿項目,覆蓋了電網側、電源側、用戶側,對于不同的儲能應用場景有著深入理解。
公司作為儲能行業領先者,引領和推進儲能行業發展。經過多年的積累,具備了從方案設計、系統集成、運營維護及源網荷儲一體化的全面技術能力,完成了從電芯產品、系統集成、運維服務至資源回收的儲能產業一體化布局,得到行業及國內外客戶一致認可。截至目前,在海外市場,公司與歐洲、美國、亞太等地區主要大型能源集團、電力公司均有儲能業務合作,并得到客戶的高度認可。
公司儲能產品及系統已累計獲得140余項UL、IEC、GB、KC等全球儲能領先標準安全認證,具備較高的資質認證的門檻。南都電源具備明顯的品牌優勢、渠道優勢、技術優勢、產業一體化等優勢。
公司經歷了兩年的戰略轉型調整,進行了產品結構調整和客戶結構的優化,聚焦鋰電、儲能市場。同時,公司完成產業一體化布局,并通過改進工藝、優化供應鏈管理等措施,使得公司整體盈利水平實現大幅提升。未來公司將借助全球儲能市場的爆發式增長,持續規?;七M新型電力儲能業務,為全球雙碳目標持續貢獻力量。
問:國內外大儲的市場和競爭格局如何?南都電源的競爭優勢在哪里?
答:(1)根據市場及研報反饋情況,我們可以看到,2022年,全球及國內大儲的出貨量在2021年的基礎上預計實現了翻倍,預計到2025年都會保持高增長態勢,年均增長率預計在80%以上。全球大儲需求目前主要分布在美國、歐洲、中國等地,到2025年,預計全球大儲新增總量超過250GWh,其中國內大儲新增總量超過80GWh,國內市場占比提升達到35%。
公司在海外大儲市場面對的競爭對手主要有比亞迪(002594)、陽光電源(300274)、Fluence、特斯拉等。海外市場門檻較高,需要各種資質認證、業績案例、海外客戶的供應商體系認證等,上述認證和案例都需要較長時間的積累與沉淀。海外發展新能源比中國更早,新能源占比較高,電力交易機制更市場化,儲能發展商業模式比較成熟。
國內自2020年提出雙碳目標后,重點發展新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2021年進一步提出儲能發展規劃,2021年至今陸續出臺了很多與儲能行業相關的政策和文件。儲能作為構建新型電力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經過2021年、2022年兩年積淀,儲能國內市場開始發展起來,從早期發電側新能源發電上網強制配儲,2023年-2025年未來重點將逐步轉向用戶側和獨立共享儲能,預計國內的電力市場交易機制也會逐步成熟。隨著各個省市電價差的拉大,用戶側盈利模式會進一步成熟;獨立儲能電站的模式還需要政策拉動。隨著國內部分省市用電緊張,特別是夏季和冬季用電高峰,為了緩解用電緊張,在特定開發區建立共享儲能電站,部分省份也提出了隔墻售電的模式。相信國內大儲在2023年之后也會逐步進入市場化發展階段。
綜合來看,目前海外市場整體毛利率較國內市場毛利率更高。海外市場更成熟,進入門檻高,更多集中在幾家大廠競爭,而國內市場剛剛起來,從各領域切入儲能行業的廠家也很多。隨著需求逐漸轉向用戶側和電網側,對于儲能安全性、運行效率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行業會進一步規范,競爭會更趨于頭部企業,毛利率也會有一個合理區間。
(2)南都電源是全球最早參與儲能項目的企業之一,國內最早的東福山島項目、國際上第一個源網荷儲項目無錫新加坡產業園、德國電力的調頻項目等都是南都負責建設的。我們的運行效率、經驗積累、技術積累、市場積累等使得我們在整個市場,從電芯產品到系統集成都具有優勢。
從客戶和品牌上看,公司從成立之初就做工業儲能業務,堅持全球化和技術創新并舉的發展理念,在全球工業儲能領域屬于全球知名品牌,在全球建立了10余個分支機構,業務渠道遍布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具備了完善的銷售及本地化服務能力。未來,為了更有力支撐海外業務的進一步擴張和交付,公司也有考慮在海外建立系統集成工廠。
從海外市場來看,海外市場的競爭門檻較高,想要進入全球發電集團供應商體系,相關各項準入認證需要2-3年。南都電源在北美、歐洲、韓國、日本多個國家通過安全認證與項目驗證,產業鏈各環節都滿足嚴苛的要求,公司在德國的儲能電站項目也成為全球范圍內的示范性項目。較多的客戶都是經過3-5年的積累才會形成的,海外客戶更換供應商成本較高,因此客戶粘性較高。目前公司主要客戶包括有法電、意電、美國能源公司等。
從技術上看,儲能業務最核心的是需要保證系統整體的安全性和電芯的一致性。公司自2010年開始做大型儲能電站,先后承擔了國內外50余個儲能示范項目,積累了豐富經驗,最長運行電站已達10余年。公司也參與起草了國內外儲能行業技術標準。同時,基于行業領先的儲能電池技術,公司率先進行儲能商用化推廣,經過多年的探索和拓展,已經具備了從方案設計、系統集成、運營維護及源網荷儲一體化的全面技術能力,在用戶側、電網側、發電側均已實現大規模應用。公司儲能業務從電站的設計、施工到安裝、運維等環節,都積累了大量的系統安全性經驗。
問:新型電力儲能產品具體做到哪一端?
答:公司儲能產品以自產電芯為主,通過模組、簇、系統集成后,多以集裝箱式進行整體交付。目前海外更多以直流側交付為主,國內更多以交流側、EPC集成為主。
問:公司目前產能情況及規劃如何?
答:公司目前鋰電電芯的產能是7GWh,預計今年6月份可以達到10GWh。儲能系統集成產能目前7GWh,預計今年6月底可以達到10GWh。
后續產能擴產情況主要根據需求及訂單節奏布局。
問:公司目前鋰電回收情況?
答:鋰電回收目前已經具備7萬噸的處理能力。鋰電回收業務作為產業鏈閉環的重要布局,一方面是保證原材料供應,另一方面也是穩定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重要手段,保證公司毛利率的整體穩定。
問:鋰電回收的利用率?
答:目前鋰回收的提取率大概在90%以上。
問:原材料價格波動對公司的影響?
答:公司目前從電芯到集成,延伸到整體解決方案,再到回收端,產業一體化已然打通,不僅有產品端,也有回收端,能夠較大程度上減少原材料價格波動對公司的影響,打通產業一體化主要就是為保證原材料價格的穩定性。
問:公司電池循環次數情況?
答:公司目前鋰電電芯循環次數能做到12000次,到儲能系統集成能做到10000次。
問:公司的資金規劃情況?
答:隨著公司業務、產品、客戶結構的調整,公司整體現金流逐步在改善。未來鋰電、鋰電回收的產能擴產,更多會通過自身盈利情況改善、現金流回籠等來滿足資金需求。
問:看到公司做了股權激勵,對未來業務有怎么樣的預期?
答:公司于2022年至今連續推出兩期股權激勵方案,進一步將員工利益和公司利益緊密結合,有效激發了組織活力和員工創業激情。公司擁有近三十年的行業、技術、客戶、渠道及品牌的積累;擁有高素質、專業化的團隊。尤其經過近三年多的調整變革,公司聚焦儲能、鋰電,形成了產業一體化布局,完成了戰略及業務結構轉型。企業文化、組織架構、隊伍建設、內部機制等也都得到了改善,為未來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新能源、后疫情時代,公司將積極把握行業發展大機遇,進一步夯實管理,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進一步聚焦儲能、鋰電業務,優化業務結構和產品結構,爭取實現業務規模及經營業績的雙增長;
浙江南都電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儲能、動力等全系列產品和系統的研發、制造、銷售、服務及環保型資源再生。公司主營產品包含鋰離子電池及系統、鉛蓄電池及系統、燃料電池及鉛、鋰資源再生產品的研發、制造、銷售及服務。通過多年深耕,國內市場占有率保持穩定,國外市場占有率逐年提升,始終處于領先地位。經過多年的拓展和積累,公司穩定占據國內通信后備電池市場的前三名、儲能領域全球前兩名,同時,正逐步形成合理的客戶結構,海外市場占有率逐年提高,具有較強的全球化優勢。
調研參與機構詳情如下:
參與單位名稱 | 參與單位類別 | 參與人員姓名 |
---|---|---|
九泰基金 | 基金公司 | 張洪耀 |
華富基金 | 基金公司 | 石正杰 |
江安基金 | 基金公司 | 王明珍 |
東北證券 | 證券公司 | 蔡文清、韓金呈 |
中信證券 | 證券公司 | 汪浩 |
華創證券 | 證券公司 | 梁旭 |
方正證券 | 證券公司 | 陸陳煬 |
民生證券 | 證券公司 | 李佳 |
西部自營 | 證券公司 | 李遠劍 |
財通證券 | 證券公司 | 田夢賢 |
名禹資產 | 陽光私募機構 | 朱細匯 |
永安國富 | 陽光私募機構 | 倪通 |
觀富資產 | 陽光私募機構 | 巫麗敏 |
人保資產 | 保險公司 | 劉佳 |
新華資產 | 保險公司 | 李明生 |
北京清和泉 | 其他 | 傅翔 |
博裕資本 | 其他 | 張甘露 |
博鴻資產 | 其他 | 朱德志 |
天倚道投資 | 其他 | 趙昊鷹 |
巨子私募 | 其他 | 吳來迪、張葉峰、林秦凱 |
灝霽投資 | 其他 | 歐陽潮 |
理成資管 | 其他 | 蔡駿男 |
金輦投資 | 其他 | 王語 |
長江資管 | 其他 | 張劍鑫 |
鴻衍投資 | 其他 | 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