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彤/文
(資料圖片)
去年12月27日,川寧生物(301301)成功“闖關”創業板,成為新疆伊犁地區首家A股上市企業。作為科倫藥業(002422)的控股子公司,川寧生物由母公司科倫藥業分拆而來,是“A拆A”的典型代表。
近期,川寧生物交出上市后的首份業績預告。凈利潤大幅增長的背后,是川寧生物穩定的抗生素中間體基本盤。與此同時,川寧生物著力打造環保核心競爭優勢,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此外,川寧生物布局合成生物學,培育第二增長曲線,“生物發酵”與“合成生物學”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正在穩步推進。
主營業務穩定,年凈利同比預增250.26%-286.18%
川寧生物拆分上市前,科倫藥業的業務格局為“大輸液+抗生素+藥物研發”,川寧生物正是抗生素中間體的生產基地。上市后,川寧生物繼續專注其主營業務,以生物發酵工藝生產抗生素中間體。川寧生物近期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全國醫保投入的擴大,公司預計未來幾年抗生素行業整體仍將維持較大需求。
事實上,川寧生物已在抗生素中間體領域建立起規模化的工業生產體系,產品種類齊全,涵蓋了大環內酯類、廣譜類抗生素的主要中間體。按照2022年上半年各類產品的收入占比排列,硫氰酸紅霉素占比40.19%、青霉素中間體占比34.03%、頭孢類中間體占比24.37%,均為川寧生物的主營產品。
與此同時,川寧生物的多個產品處于市場領先地位,形成了穩固的規模優勢。據招股書,僅以硫氰酸紅霉素、頭孢類中間體為例,公司對前者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達到43.86%,后者中的7-ACA產品2018年公司產能市占率達到37%,為國內第一。公開信息顯示,川寧生物的硫氰酸紅霉素年產量為3000余噸,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43.86%。對于青霉素類抗生素中間體6-APA,川寧生物產量則約為6700噸/年,為行業內的主要生產廠商。
除了基石產品抗生素中間體,川寧生物還積極發展輔酶Q10菌絲體、熊去氧膽酸等新產品,新品種的商業化增量有望加碼營收業績。其中,熊去氧膽酸粗品產能約為120噸/年,產能尚未完全釋放。公司正在申請熊去氧膽酸的注冊GMP認證,待認證通過后將成為原料藥。
1月29日,川寧生物披露2022年度業績預告稱,預計2022年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9億元至4.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0.26%至286.18%。值得注意的是,在川寧生物此番披露的業績預告中,2022年度凈利潤的預計增長率,比去年8月招股書中披露的預期數據高出了7.26%-17.18%。
川寧生物也對利潤預增的原因做出了進一步說明。報告期內,公司硫氰酸紅霉素、6-APA和青霉素G鉀鹽平均銷售價分別增長17.74%、41.87%和56.93%,且2022年度疫情造成的停工損失較2021年下降48.45%。
注重綠色發展,發力環保助推循環經濟
據招股書,川寧生物通過全面構建抗生素環保技術體系,樹立了較高的市場競爭壁壘,為公司在全球抗生素產業鏈擴大影響力打下了堅實基礎。
公司在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第一,環保日益嚴格是大勢所趨,當競爭者沒有解決環保問題,隔三差五被限產、停產時,公司可以放心滿產,優勢自然凸顯;第二,川寧水處理已經達到回收再利用的水平;在污水處理系統還未升級之時,一年的取用水量超過2000萬立方,而現在經過處理后的水可以回收再利用,取水量較之前減少1/2以上。第三,菌渣經過無害化處理之后,可以當作肥料,川寧就可以向醫藥中間體原料產業鏈延伸,發展綠色循環經濟。而以上優勢一旦形成,會成為別人無法超越的環保核心競爭優勢。
另據《川寧生物2021年度社會責任暨ESG》顯示,公司環保投入總額近25億,占項目總投資的25%以上,環保系統占地面積300余畝,占廠區總面積20%以上。目前已完全解決了環保“三廢”治理問題,在廢水、廢氣、廢渣三個方面的處理能力已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2月13日,川寧生物宣布擬使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超募資金2億元用于投資建設“綠色循環產業園項目”“,大力投資資源可循環,進一步助力公司在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可持續發展。
進軍新領域,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2019年,川寧生物瞄準合成生物學賽道,集合自身優勢制定了“生物發酵”與“合成生物學”雙輪驅動戰略。據CBInsights數據,2019年全球合成生物學市場規模約為53億美元,2024年將達到189億美元,2019-2024年CAGR約為28.8%。
招股書顯示,根據國際生物技術產業研發趨勢和市場情況,公司在上海設立研究院聚焦合成生物學和酶工程領域的研發,利用先進的合成生物學、系統生物學、計算生物學、代謝工程、酶工程等現代工業生物技術來構建合成生物學綜合研發體系,著力開發綠色可持續的高附加值生物產品。
據了解,川寧生物發行股票募資凈額為10.22億元,其中2億元投入上海研究院建設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研究院項目預計建設期2年,研發方向主要有兩個:一是合成生物學新增量產品,包括保健品原料、高端化妝品原料、高附加值天然產物、生物農藥、動物保健類產品及其他品類的醫藥中間體等;二是對現有傳統產品進行合成生物學賦能,降本增效,鞏固市場地位。
川寧生物表示,未來上海研究院主要進行綠色可持續的高附加值生物產品的研發,研發產品板塊主要包括用于保健和化妝品原料中的高附加值天然產物、生物農藥、動物保健類產品及其他品類的醫藥中間體等。
川寧生物上市后,合成生物學領域的部分管線已逐步開始落地。川寧生物1月9日宣布,公司在合成生物學領域已自主研發出紅沒藥醇,紅沒藥醇廣泛應用于皮膚護理和化妝品行業,目前該產品成功進入試生產階段。
東吳證券研報分析指出,合成生物學是發酵類產品未來主流發展方向,在成本、環保等方面優勢明顯,已在醫療、化學品等多個方向實現量產應用。川寧生物合成生物學團隊強大,研發管線豐富,項目落地在即。依托強大的研發團隊、4大底盤菌研發平臺,上海合成生物學研究院已有多個項目管線,業績彈性釋放在即。未來公司憑借在合成生物學上的優勢,有望打造合成生物學全產業化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