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酸鋰價格從去年高位到當前下行的背景下,鋰電池廠盈利情況備受市場關注。4月18日,市值約1380億元的電池廠億緯鋰能(300014)公布2022年年度報告。數據顯示,該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63.04億元,同比增長114.8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5.09億元,同比增長20.76%。
(相關資料圖)
“2022年公司投資收益同比下降幅度較大且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在上游主要材料價格急劇上漲的背景下,公司適時調整產品定價機制,各產品線的盈利能力得到較好修復;主業電池業務發展良好,隨著新工廠、新產線進入量產階段,公司的出貨規模增長迅速,主營業務收入與利潤均有較好的表現。”億緯鋰能董秘辦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成敗”皆在碳酸鋰價格
公開資料顯示,上游原材料碳酸鋰價格去年11月底創出約60萬元/噸的新高,在一定程度上對電池廠的盈利并不“友好”。根據億緯鋰能的2022年財務數據,凈利潤的增長幅度明顯低于營收的增長幅度;2021年億緯鋰能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達75.89%,但2022年該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為20.76%,增速明顯放緩。
同時,億緯鋰能2022年四季度實現營收120億元,同比增長120%;歸母凈利潤則為8.5億元,雖然同比增長23%,但環比下降35%,由此可見碳酸鋰價格對電池廠盈利的影響。
“成敗”都在于碳酸鋰的價格。在今年以來價格下行的情況下,億緯鋰能的凈利潤也“反應”迅速。4月9日,億緯鋰能發布2023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歸母凈利潤約10.42億元至11.47億元,同比增長100%-120%。
“電池廠對碳酸鋰價格反應極為敏感,可謂苦‘材料價格’久矣,當前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持續走低,推動材料迎來低價供需平衡,穩定且低價的上游材料在一定程度有助于電池廠盈利的修復。億緯鋰能2023年一季度業績預告便是很好的印證。”招商證券相關行業分析師認為。
根據該公司2022年年報,億緯鋰能間接持有思摩爾國際(主營電子煙業務,06969.HK)股權31.28%,為億緯鋰能的重要聯營企業,2022年來自思摩爾國際貢獻的投資收益約為7.9億元,同比大幅下降112.9%,2021年來自思摩爾國際的投資收益約為16.82億元。
大幅融資擴產
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2022年1-12月,億緯鋰能動力電池裝車量為7.18GWh,同比增長145.9%,市場占有率為2.44%,位列第六。
億緯鋰能主營消費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三大業務,其2022年年報顯示,消費電池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5.1億元,同比增長23.81%;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76.8億元,同比增長176.63%。
根據東吳證券研究報告內容,億緯鋰能2022年動力電池配套的前五大車企為小鵬汽車,廣汽乘用車、三一汽車,吉利商用車,東風汽車(600006)。
在毛利率方面,2022年億緯鋰能產品的總體毛利率為16.43%,同比下降5.14個百分點,已經連續3年下降。按照產品進行劃分,鋰原電池的毛利率為34.73%,同比下降6.83個百分點,鋰離子電池的毛利率為15.02%,同比下降4個百分點。
億緯鋰能去年融資及擴產動作頻頻。2022年11月下旬,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數量1.42億股,募集資金總額90億元。據悉,募集資金擬60億元用于動力儲能鋰離子電池產能建設項目,30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相隔不到兩周,2022年12月9日,億緯鋰能又發布公告稱“擬發行可轉債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70億元,用于23GWh圓柱磷酸鐵鋰儲能動力電池項目及21GWh大圓柱乘用車動力電池項目”。
“融資擴產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與完成訂單,所以公司需要加緊增加產能,相關的融資背后都是有對應的客戶交付產品與時間。”億緯鋰能董秘江敏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繼續加碼擴產的步伐在2023年并未停止。今年以來,億緯鋰能對外公告的投項目或協議共有3項,涉及金額達263億元,在四川成都簡陽,云南曲靖,湖北荊門等地分別建設20GWh動力儲能電池生產基地項目,年產23GWh圓柱磷酸鐵鋰儲能動力電池項目,60GWh動力儲能電池生產線及輔助設施項目。
億緯鋰能董秘辦人士認為,“公司動力儲能產能今年開始進入產能釋放期,材料價格下降的過程中產品的毛利率獲得提升的機會更高,客觀上能夠帶來公司制造成本下降以及利潤率提升。因此全年來看,公司動力電池2023年的盈利能力應好于2022年。”
2022年,億緯鋰能資產負債率為60.35%,為近三年的新高;加權平均資產收益率為17.46%,為近三年的新低。截至3月14日,億緯鋰能及子公司累計對外擔保總額為人民幣約549.5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