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劉慶峰給科大訊飛(002230)(002230.SZ)定下了千億營收目標,如今進展如何?
年報顯示,2022年,科大訊飛營業(yè)收入188.20億元,同比增加約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為5.61億元,同比下降超過60%。
(資料圖)
記者發(fā)現,今年一季度,科大訊飛營業(yè)收入下滑至28.88億元,凈利潤盈轉虧,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以下簡稱“扣非凈利潤”)為虧損3.38億元,時隔兩年,一季度再度虧損。
科大訊飛解釋,一季度營業(yè)收入減少,投入增加。公司信誓旦旦,二季度開始將會實現收入和毛利正向增長,并有信心實現全年高質量增長目標。
今年初以來,人工智能概念升溫,科大訊飛股價翻倍上漲。公司實際控制人劉慶峰的一致行動人中科大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大資產”)趁機拋出減持計劃,4月21日開始減持,或將套現14億元。
應對不力凈利由降轉虧
人工智能龍頭科大訊飛應對復雜因素不力,經營承壓。
年報顯示,2022年全年,科大訊飛實現營業(yè)收入188.20億元,同比僅增長2.77%。
這是科大訊飛自2006年公開經營業(yè)績數據以來年度最低速。2006年至2021年,公司營業(yè)收入同比年度增速最低為19.25%,年均復合增長率在30%左右。2022年,營業(yè)收入大幅失速。
對此,科大訊飛解釋,受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較大程度上延緩了公司相關項目的實施、交付、驗收等相關工作的進度,尤其是四季度,超過20個項目、超過30億元合同延期(但相關項目并未取消)。此外,受境外特殊因素影響,從供應鏈到相關的合同簽署需要調整的過程,也影響了當期訂單簽訂節(jié)奏。公司可持續(xù)型根據地業(yè)務仍實現了23%增長,一定程度抵消了大項目延期所產生的影響,收入和毛利實現了小幅增長。
營業(yè)收入只是增長失速,凈利潤則是大幅下降。公司實現的凈利潤為5.61億元、扣非凈利潤為4.18億元,同比分別下降63.94%、57.31%。
2006年以來,科大訊飛的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同比下降的年度并不多,而下降幅度超過50%的,此前未曾發(fā)生過,2022年,算是大變臉。2020年、2021年,公司實現的凈利潤分別為13.64億元、15.56億元,同比增長66.48%、14.13%,扣非凈利潤分別為7.67億元、9.79億元,同比增長57%、27.54%。
2022年的凈利潤變臉,有兩個主要因素,一是公司在教育、醫(yī)療等持續(xù)運營型根據地業(yè)務的合作平臺拓展,新產品研發(fā)以及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和國產化適配等方向新增投入約 8 億元。二是投資收益影響,公司持股的三人行(605168)、寒武紀、商湯等金融資產因股價波動導致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金額較上年同期減少 5.82 億元,2022年為-2.31億元。
記者發(fā)現,影響2022年的凈利潤中,還有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應收賬款壞賬損失高達6.14億元,較上年增加2.23億元。另一個因素是其他收益,主要是政府補助,高達10.65億元,較上年增加2.41億元。
綜上所述,2022年,科大訊飛的凈利潤大幅下滑,絕不只是投入增加因素,還包括大幅增加的壞賬損失等。這些現象說明,公司在應對復雜環(huán)境因素方面,仍有待提升。
今年一季度,科大訊飛的凈利潤更是轉為虧損。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28.88億元,同比下降17.64%,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虧損0.58億元、3.38億元,同比下降152.26%、331.82%。
對此,公司的解釋依舊為,特殊環(huán)境下無法推進項目進程和合同簽署等工作,隨后又面臨春節(jié)假期,較多大項目在一季度的簽單、實施、交付、驗收等工作進程出現了延遲,影響了收入實現進度。此外,攻關項目投入增加,影響了當期凈利潤。
銷售費高于研發(fā)費
作為A股市場上的人工智能第一股,科大訊飛的銷售費用高于研發(fā)費用,讓人意外。
作為一家研發(fā)創(chuàng)新驅動的企業(yè),科大訊飛的研發(fā)投入支出不少,且逐年增加。2019年至2022年,公司的研發(fā)投入分別為21.43億元、24.16億元、29.36億元、33.55億元,分別占當期營業(yè)收入的21.26%、18.55%、16.03%、17.83%,占比呈下降趨勢。
不過,公司研發(fā)投入存在不同程度資本化。上述同期,公司的研發(fā)費用分別為16.40億元、22.11億元、28.30億元、31.11億元。
近年來,公司的研發(fā)人員逐年增加,但占比也在下降。2019年至2022年,研發(fā)人員占員工總數的比重分別為61.30%、58.70%、58.48%、61.68%,2022年有明顯上升。
與研發(fā)費用相媲美的是銷售費用,2019年至2022年,科大訊飛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7.80億元、20.84億元、26.93億元、31.64億元,2022年的銷售費用高于研發(fā)費用。
與銷售費用持續(xù)增長相對應的是,銷售人員占比呈上升趨勢,上述同期,其占比分別為24.35%、26.49%、27.11%、22.70%。
科大訊飛稱,公司是一家專業(yè)從事智能語音及語言技術研究、軟件及芯片產品開發(fā)、語音信息服務及電子政務系統集成的國家級骨干軟件企業(yè),中國眾多軟件企業(yè)中為數極少掌握核心技術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yè)之一,其語音合成核心技術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水平。公司承建有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chuàng)新平臺(智能語音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chuàng)新平臺)、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國家工程實驗室以及中國在人工智能高級階段——認知智能領域的首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重要平臺。
讓人不解的是,作為一家軟件企業(yè),科大訊飛的銷售費用為何與研發(fā)費用并駕齊驅。
有人士評價科大訊飛“會要錢不會賺錢”,這一評價的依據是,公司每年獲得的政府補助不菲。
2019年至2022年,公司其他收益分別為6.63億元、7.41億元、8.24億元、10.65億元,逐年增加。其他收益中,主要是政府補助,其余的是收稅返還等。
2021年2月,科大訊飛年度計劃大會上,劉慶峰提出,到2025年,要在人工智能2.0時代達到十億用戶,實現千億元收入,帶動萬億產業(yè)生態(tài),成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yè)的領導者。
兩年過去了,科大訊飛距階段性目標還有多遠?單純從營業(yè)收入來看,2022年為188.20億元,千億目標還很遙遠。
備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人工智能站上風口,科大訊飛的股價翻倍上漲。中科大資產趁機拋出減持計劃,減持期間為4月21日至10 月 12 日,擬減持不超過1%股權。如果頂格減持,或將套現14億元。
此前的2020年,劉慶峰也曾進行了減持。
此外,2020年、2021年,公司第一大股東中國移動(600941)也套現了近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