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科技(301366)5月23日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公司于2023年5月22日接受1家機構調研,機構類型為基金公司。 投資者關系活動主要內容介紹: 一、公司簡要介紹一博科技不是PCB板廠,也不是傳統的EMS公司,而是一家以PCB設計服務為基礎,同時提供研發打樣、中小批量的PCBA制造服務的一站式硬件創新服務商。 公司深耕PCB設計業務二十年,已建立行業領導地位,在高速、高密PCB設計領域具備突出的技術優勢;公司PCBA制造服務定位于供應高品質PCBA快件,專注于研發打樣和中小批量領域,具備PCBA柔性化制造及快速交付的能力。 憑借專業的PCB設計能力及快速響應的高品質PCBA制造服務能力,公司能夠針對性地解決客戶研發階段時間緊、要求高、風險大的痛點,為客戶的產品開發及硬件創新提供一站式專業技術支持和生產制造服務,幫助客戶縮短產品上市周期、降低研發成本、提高研發成功率。 二、問答環節
(資料圖片)
問:公司發展空間如何?
答:借助PCB設計業務積累的行業技術優勢、客戶資源優勢,公司逐漸向產業鏈下游延伸,逐步成為了提供包含PCB設計、PCBA制造的一站式硬件創新服務企業。 在PCB設計業務方面,公司在客戶研發端的口碑和綜合競爭力逐步提高。客戶對PCB設計的復雜程度要求越來越高,外包趨勢也更加明顯,也為公司PCB設計提供了較大發展空間,預計未來公司的PCB設計服務收入會繼續保持一定的增速。 在PCBA制造業務方面,隨著客戶產品的智能化、數字化、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未來對公司這種柔性化的PCBA制造服務存在旺盛的需求。 公司必將持續挖掘客戶研發需求服務,進一步融入客戶研發與供應鏈體系,為越來越多客戶提供高品質、柔性化的PCBA研發快件服務;同時,研發定型后,客戶與公司就中小批量訂單、持續復投訂單方面的合作亦進一步加深,PCBA制造服務收入的增長空間未來可期。
問: PCB設計外包的趨勢及公司的優勢如何?
答: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產業的升級換代,對PCB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復雜,尤其是高速高密的PCB設計以及仿真分析方面。此類產品的研發,僅僅依靠歷史經驗是不夠的,還必須依靠仿真驗證、量化。很多廠商受限于自家PCB研發團隊的人員經驗、管理能力、PCB設計能力而不能快速響應產品迭代需求,PCB設計外包的趨勢會更加明顯,外包空間較大。針對PCB設計的市場空間,我們在招股書里做過推演,影響市場空間的主要原因是外包率,可以看到,外包的比例在逐漸提升,發展空間較大。 目前,公司PCB設計團隊有700余人,人員規模及PCB設計能力處于行業領先水平,是市場上少有的成規模的第三方PCB設計企業。一方面,公司知道如何更高效的招聘、培訓和管理PCB設計人員;另一方面,作為“技術專家”,公司在大容量存儲PCB板設計與仿真技術、高密度HDI PCB板設計與仿真技術、高速通訊背板設計與仿真技術、低電壓大電流PCB板設計與仿真技術、封裝基板設計與仿真技術及高速測試夾具設計與仿真技術等領域有深入的研究應用經驗和優勢,能夠針對性地解決客戶研發階段時間緊、要求高、風險大的痛點,為客戶的產品開發及硬件創新提供一站式專業技術支持和生產制造服務,幫助客戶縮短產品上市周期、降低研發成本、提高研發成功率。
問:對于PCB設計這塊,是客戶有新的設計需求,才做PCB設計?
答:電子產品較短的生命周期,要求電子產品生產廠商需要不斷的推陳出新,PCB設計需求應運而生。很多傳統的PCB制造廠商雖然也有PCB設計部門,但他們更專注于PCB裸板的生產,部分PCB制造廠商會隨著其業務需要,設置PCB設計部門,為客戶提供PCB設計服務,但其主業為PCB裸板生產,PCB設計業務非其主業,銷售占比非常小,非公司關注的重心,同時其設計人員在團隊規模、技術積累、項目經驗方面也相對有限。 作為市場上少有的成規模的第三方PCB設計企業,公司深入參與客戶的新產品研發及老產品的迭代升級,依托公司自身的PCB設計優勢,可以為客戶的PCB研發提供專業、高效的技術支持,提升客戶的粘性和業務量。
問: PCB設計行業,人員的培養及流動性如何?
答: PCB設計服務需要很強的專業技術底蘊,PCB設計人員培養周期比較長,新人的培養周期一般需要3-5年。首先,需要具備一定的電子技術功底,其次,PCB設計針對不同的產品,要掌握不同的知識技能,需要中長期的經驗積累。一般,3年時間可以積累相關基礎知識,5年的時間基本能達到平均水準,10年的培養和訓練,才可獲得客戶的認可。 公司PCB設計團隊的流動性相對來說比較低,少數人員流出是正常的,流出的人員會到產品公司,成為我們的客戶。單個人只掌握某個節點或某個階段的技術,即使流入到客戶端,也很難復制出我們整套的專業技術。
問: PCB設計服務方面,客戶的排他性如何?
答: 早期,個別巨大型的客戶有這方面的訴求,但是作為市場上少有的成規模的第三方PCB設計企業,公司在PCB設計領域的深厚的技術經驗積累及領先優勢有目共睹。作為比較稀缺的資源,大多數客戶沒有這方面的訴求。
問:公司在PCB設計環節,可以做到模塊化嗎?如何實現?
答:公司在PCB設計環節,可以做到模塊化。在公司成立之初,就設置專業的部門,進行了專題研究,公司內部也設置了相關的激勵機制,引導設計人員做到通用設計技術的共享。第一,通過經驗總結,整理成PCB設計指導書; 第二,公司可以憑借專業的技術,直接在軟件里定義相關模塊的布局布線,提高PCB設計的效率。
問:客戶PCBA的物料,采用我們物料的理由?
答:對于中小批量的客戶來說,客戶需要的單個物料的數量較少,原廠或代理品牌供應商的支持力度較差,供應商供貨的價格采用數量梯度價格,另外還有最低采購量。因此,客戶自己單獨外購,因為量少價高,超過需求的最低采購量物料還要承擔呆滯風險。而公司通過對多家客戶的通用物料進行數據分析,采取集中備貨,提前采購的管理模式,具備集采的優勢,同時將期貨變成現貨,兼具成本和交期的優勢,物料呆滯的風險小。公司也自主開發了“一博在線”元器件平臺系統,既可對內提升元器件管理,又可對外方便客戶實時在線查詢一博庫存。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客戶的方便快捷體驗,幫助客戶縮短物料采購周期、降低產品研發成本、提高研發成功率。另一方面,客戶可以通過系統實時查找其他客戶常用的主流物料,方便客戶研發選型,增強客戶對平臺及對公司的合作粘性。
問:公司與客戶合作的穩定性如何?
答:公司客戶具有較強的合作粘性。2019-2022年,與公司均有合作的穩定客戶收入貢獻金額持續增長,客戶在初次合作后繼續深入合作意愿較高,相關銷售收入為收入的主要貢獻來源,亦是公司成長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的保證。 此外,報告期內公司終止合作客戶的收入占比極小,亦體現了公司較強的客戶粘性與客戶合作穩定性。
問:二季度訂單情況如何?
答:公司目前生產經營正常,訂單情況良好。
問:公司在PCB設計及PCBA制造方面,毛利率高的原因?是否會影響客戶未來與公司在PCBA制造方面的合作意愿?
答:公司的主營業務有PCB設計服務和PCBA制造服務兩大類,綜合毛利率維持在較高水平,具體原因如下:首先,PCB設計服務是公司設計工程師憑借專業的PCB設計能力、設計規則、設計經驗將客戶的方案構思轉化為可生產制造的PCB設計圖紙及生產文件的一項高附加值的技術服務。因此,毛利率長期維持在較高水平,充分體現了公司作為行業領先的PCB設計服務專家,設計能力突出、設計經驗豐富,在市場上具有較強的技術優勢與成本優勢。其次,PCBA制造服務毛利率高于EMS行業平均水平,主要系公司定位于提供高品質快件服務,專注于研發打樣和中小批量領域,提供包括工藝咨詢審核、器件選型優化等生產制造以外的技術支持服務,與大規模生產的EMS公司相比,差異如下:(1)為彌補研發打樣及中小批量訂單生產模式效率較低導致的機會成本,公司根據行業慣例對小額訂單在報價時收取較高比例的工程費,公司的服務質量、交付速度及技術交流的通暢性等方面獲取客戶的較高認可,為該類業務帶來較高的銷售溢價;(2)作為PCB設計業務的延伸,疊加高品質快件的定位形成的綜合服務能力及行業口碑,公司的PCBA制造服務以中高端客戶的復雜產品為主,相應地報價通常較行業平均水平高出5-10%,這是客戶資源稟賦及綜合服務能力的體現;(3)對于作為主要原材料的電子元器件,供應商通常采用數量梯度價格進行交易,公司通過對眾多客戶的常用物料精準抓取以實施集采備庫,集采價格優惠比例可達5-15%,進一步提升了PCBA制造服務的毛利率空間;(4)從客戶結構及發展階段看,大多數EMS行業公司主要依賴少數大客戶的批量訂單,所承接的訂單附加值相對較低,競爭更加激烈,相應地毛利率偏低且波動較大。 綜上,公司PCBA制造服務系PCB設計業務的延伸,技術服務特征更明顯、柔性供應及差異化服務能力更強,且優質的客戶群體亦進一步推動了公司業務及前沿技術的發展。 因此,公司PCBA制造服務毛利率高于EMS行業平均水平是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體現,與公司提供的服務內容、技術能力具有匹配性,不會影響客戶未來與公司的合作意愿; 深圳市一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是PCB設計服務和PCBA制造服務。主要產品是PCBA焊接組裝、PCBA原材料配套服務、PCB設計服務。針對PCBA制造服務,公司專注于PCBA焊接組裝環節,電子元器件及PCB裸板從供應商采購或由客戶自行提供。公司深耕PCB設計業務近二十年,已建立行業領導地位,在高速、高密PCB設計領域具備突出的技術優勢;PCBA制造服務定位于供應高品質PCBA快件,專注于研發打樣和中小批量領域,具備PCBA柔性化制造及快速交付的能力。公司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際電子工業聯接協會(IPC)會員單位。
調研參與機構詳情如下:
參與單位名稱 | 參與單位類別 | 參與人員姓名 |
---|---|---|
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基金公司 | 陳凱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