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所將于8月8日上市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和豆油期權。業內人士表示,相關期權的上市將進一步豐富油脂油料衍生工具的服務和供給,為維護我國油脂油料產業穩健發展、保障供給安全貢獻期貨力量。同時,期權投資者的套期保值理念和操作手法日趨成熟,期權業務相關制度、技術不斷完善,交易所和期貨公司控制風險的能力持續提高,都為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和豆油期權平穩上市打下了堅實基礎。
期貨市場穩健運行為期權上市打下基礎
油脂油料是大商所發展最為成熟、企業應用最為廣泛的期貨品種系列之一。從1993年上市大豆等期貨開始,大商所油脂油料板塊已逐步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和期貨、期權、互換等衍生工具的多元化。
多年以來,大商所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和豆油期貨運行平穩,市場流動性充裕。特別是近年來通過“一品一策”不斷完善合約規則、優化交割布局,品種的運行質量持續提升。2021年,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和豆油期貨的日均成交量分別達到20萬手、7萬手和94萬手,日均持倉量分別達到17萬手、5萬手和73萬手。
從投資者結構來看,在大商所大豆系列期貨品種上,產業客戶和機構客戶參與程度較高,且保持穩步增長。據統計,近幾年來,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和豆油三個期貨品種參與客戶數平均在15萬戶以上,單位持倉占比平均在50%以上,均是大商所市場結構較好的品種。特別是隨著國內大豆系列期貨的發展和完善,其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生產、貿易和消費企業利用期貨衍生品進行風險管理。目前,國內90%以上的大中型油脂油料企業都深度參與了大豆系列期貨交易和豆粕期權交易,為更多期權上市積累了良好的產業客戶基礎。
新湖期貨油脂高級分析師陳燕杰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及豆油期貨上市以來,成交活躍,市場運行穩健,市場參與主體專業、成熟。部分企業和機構還曾參與國際期權品種或國內場外期權交易,多數企業也擁有豆粕期權和棕櫚油期權交易經驗。因此,在人員、內控、軟硬件等方面,可以直接利用現有資源,這將為大豆系列品種期權的穩起步打下堅實基礎。
期權市場日益成熟為上市提供經驗保障
自我國首個商品期權——豆粕期權2017年在大商所上市以來,大商所期權品種不斷豐富、功能發揮日益顯現、市場規模穩步擴大,已經逐步形成了較完備的規則制度體系,為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和豆油期權上市提供了制度保障,并積累了監管經驗。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大商所期權累計成交量1.0億手,累計成交額1091.4億元,日均持倉量126.7萬手,同比分別增長78.6%、119.4%和21.7%,占全國商品期權市場的比例分別為47.6%、41.5%和55.7%。特別是豆粕期權上市交易已有5年,市場規模穩步增長,功能逐步發揮,2021年成交3799萬手,成交規模連續4年位居國內商品期權首位,連續兩年位列全球農產品期權首位。
南華期貨研究所期權分析師周小舒表示,我國目前上市的商品期權逐漸覆蓋國內各個行業,期權定價合理,運行穩健,期權和期貨價格聯動性較強,反映出我國商品期權市場日益成熟。
據了解,目前,大商所在期權的合約設計、風險管理、交易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和做市商管理辦法等方面,已建立起完備的業務規則體系。在此基礎上,根據大豆系列期現貨市場運行特點,經過廣泛的市場意見征集和調研,大商所沿用已有成熟的設計思路,完成了相關品種的期權合約參數設計,被市場參與各方認可和接受。
此外,近年場外期權以及以場外期權為基礎的“保險+期貨”的廣泛應用,讓相關產業企業、金融機構對期權工具的使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實踐,能更好利用場內期權對沖風險。各主體也期待著更多場內期權工具的上市,以進一步降低“保險+期貨”等對沖成本,更好服務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