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重重考驗,一個投資額超百億的重大產業項目,從考察、談判、簽約到正式落地開建需要多久?綿陽市涪城區給出最新答案:83天!
9月21日上午11時,在綿陽市委“決戰四季度、大干一百天”工作動員部署會剛剛結束之后,綿陽就迎來了又一百億級產業項目——創明新能源項目簽約暨開工。
“簽約即開工,拼出加速度”。據介紹,該項目總投資120億元,將建設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全自動電芯生產線、配套PACK生產線和儲能板塊生產制造基地,其產品廣泛應用于國內外智能裝備市場、消費智能產品、動力與儲能產品等,項目建成滿產后年可實現產值約300億元。
據悉,這也是綿陽市涪城區在繼惠科光電之后,所引進的第二個百億級先進制造業項目。
A. 拼服務 >>>
從“一杯奶茶”到“三度服務”
“涪城只是我們6個重點考察城市中的一站,但沒想到的是,到了涪城,就被涪城的熱情與專業‘滯留’了,第二天雙方就啟動了商務洽談!”在9月21日的開工儀式上,創明新能源公司董事長孟致成如是表示。
據介紹,從6月30日創明與涪城接觸開始,雙方的工作進度就開始用“小時”計算:在得知項目信息不到24小時,涪城區委主要領導就帶隊趕到了位于深圳的創明公司總部進行實地考察,并達成了強烈合作意向。彼后,雙方的商務洽談,常常從早上9點談到晚上11點……
這當中,一個細節讓孟致成和他的團隊印象頗深:在7月14日下午的首次赴綿考察中,當他們走進涪城區的會議室,考察團的每一位成員發現他們的桌上不僅都有一杯奶茶或咖啡,而且竟然都是他們各自喜歡的口味。就在當天的開工儀式上,創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CEO熊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還特地提到這一溫情的細節,并戲稱就是這一杯“奶茶”讓他們與綿陽“結緣”。
“志合者,方為謀。”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雙方相向而行、爭分奪秒、快馬加鞭:14天初定核心條款,43天商定投資協議,78天完成項目公司注冊登記,83天實現項目簽約并開工,創造了綿陽重大產業項目“簽約即拿地、拿地即開工”的“綿陽速度”。
穩增長關鍵是穩市場主體。另了解,為進一步為各類市場主體的發展營造元氣淋漓的營商環境,今年以來,綿陽市涪城區持續推進富有涪城特色的“三度服務”(招商引資有熱度、項目落地有力度、服務企業有溫度)。這當中,尤其是為扎扎實實地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涪城區相繼出臺《一季度“抓項目、促生產、穩增長”激勵措施》與《二季度“穩增長”十條激勵措施》等一攬子政策,兌現企業激勵資金1408萬元、年度產業扶持資金1.13億元,全區510名科級及以上干部全覆蓋聯系服務1224家骨干企業,問需于企,助企紓困,多舉措精準幫扶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B.促招商 >>>
推進產業招商由“2C”向“2B”轉變
拼經濟,拼在發展理念,拼在精神狀態,拼在實績實效。
在綿陽市委提出的“要跳出綿陽看綿陽、跳出四川看綿陽,向最好的學、與最強的比、跟最快的賽,干出綿陽發展新天地”這一要求中,今年4月8日,以“精準化、專業化、平臺化”招商為著眼點,涪城區富有創新性地整合經合部門、龍頭企業、平臺運營商、科研院所、商協會、駐外招商中心等近40家單位與組織的力量,在全市乃至全省富有創造性地組建起了“涪城薈”產業招商大聯盟,再度擂響涪城區“招新引優、招大引強”的戰鼓。
據介紹,這支由150余名專業化招商人員組成的招商聯盟,根據涪城區繪就的“三千工程”(即全區經濟總量突破千億、打造千億產業園區、培育千戶四上企業)藍圖,設立了8個招商分盟,其中,產業招商聯盟4個,分別為新型顯示、汽車電子、5G制造、科技創新招商聯盟;區域招商聯盟4個,分別為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成渝地區招商聯盟。各招商聯盟充分利用成員單位資源優勢,制定招商引資“索引圖”和目標企業“作戰圖”,推動形成重大產業項目奔涌而來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收集項目信息248條,在談項目118個,已簽約項目99個,完成目標任務的49.5%;簽約金額479億元,完成目標任務的79.8%;簽約5億元及以上項目16個,完成目標任務的123%;簽約100億元及以上項目2個,完成目標任務的200%。”保持拼的精神、拿出闖的勁頭、發揚干的作風,自4月8日“涪城薈”產業招商大聯盟誓師大會舉行以來,聯盟強勢出擊捷報頻傳。
值得關注的是,涪城區在此過程中還積極創新思維理念,力推涪城招商模式由“2C”招企業向“2B”招平臺轉變,在深度謀劃中先后成功地引進了中關村信息谷、創業黑馬等13個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中南高科、聯東U谷等三大先進制造業平臺,構建“從樹木到森林”的產業生態,并借助這些高能級的平臺成功引進天儀衛星、科大訊飛、硅基智能等科技創新項目192個,高新技術企業24家,省級以上實驗室19個,全面推動涪城全區產業在迭代升級中積厚成勢!
C.強園區 >>>
提升園區承載力,鍛造區域增長極
伴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
在我國的改革發展中,產業園區不僅是項目建設的主陣地,創新引領的集聚地,也是區域發展的增長極。
今年以來,為更好地發揮園區在區域增長中的戰略性、引領性和支撐性作用,綿陽市在拼經濟、搞建設、抓發展、上項目中推出了一項重要行動,那就是“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此間,綿陽密集出臺“園區十條”“招商十條”“人才十條”“金融十條”等一系列新政新舉,包括設立規模為50億元的園區產業發展基金,努力把園區建設成為引領全市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和增長極。
以此為向,涪城區加力加勁地推動園區大開發、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堅持“一體規劃、組團發展、滾動開發”的理念,涪城創新采取PPP、EPC等方式,整合各類資金252億元,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功能。并通過“龍頭企業自建自營、政府+平臺企業聯建聯營、平臺企業自建自營”三種模式推進載體建設,今年將力爭新建載體100萬平方米。
與之同時,涪城著力打造“鎮園之寶”,富臨精工、龍華薄膜、永貴科技、天儀衛星、硅基智能等龍頭企業加速崛起。作為引進的百億級企業惠科光電,預計今年產值將突破200億元。在此基礎上,涪城圍繞龍頭企業建鏈、延鏈、補鏈、強鏈,重點培植“生態綠洲”,臨港經濟發展區集聚工業企業312家,金家林總部經濟試驗區匯集科創企業570家,全區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群體蓬勃成長。
在這一個個重點項目及其重點企業的帶動下,今年上半年涪城區有20個項目獲評綿陽市“駿馬項目”,占比超全市五分之一;全區上半年地區生產值的總量與增速均位居綿陽市縣(市、區)第一。
擊鼓催征馬蹄急,奮楫揚帆迎風起。直面復雜多變的經濟大環境,唯有放手一拼,才會拼出逆風機遇,拼出最好結果!在“涪聚三江、城納四海”的襟懷與豪情中,涪城保持定力、錨定目標、上下同欲、鏗鏘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