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大豐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專題推介會在深圳舉行,總投資112.6億元的12個項目成功簽約,涉及新一代電子信息、動力及儲能電池、新材料、氫能、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
(相關資料圖)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建設主戰場,鹽城市大豐區錨定產業基地“三年大變樣、五年見成效”目標,以綠色低碳發展為破題之鑰,全力打造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產業集聚區、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
轉換產業賽道,發力重大項目
春風拂面,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各大項目建設現場塔吊高聳、機聲隆隆。
位于大豐經濟開發區總投資102億元的阿特斯儲能系統項目,兩棟車間已經建設完成,其中一車間已開始設備安裝調試。項目應用業內領先的儲能技術,使用大容量、壽命長且安全可靠的磷酸鐵鋰電芯,通過集成優化,設計成高能量密度的儲能系統產品。一期項目預計年內投產,達產后可形成年產能10GWh、年產值120億元。蜂巢能源動力電池項目共分為兩期,一期已實現量產。全部達產后,將成為華東地區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及短刀電池核心產業基地。
站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江蘇沿海發展等國家戰略疊加的強勁風口,大豐加快轉換產業賽道,推動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拔節生長。今年一季度,大豐億元以上項目新簽約48個、新開工31個、新投產29個,一個個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高的重大項目加速發力,一個個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強勢崛起。
用好創新變量,做強“智造之核”
“這是園區金風科技公司打造的智慧能碳監測平臺,大屏右上方顯示了風電、光伏的實時功率,左上方能看到園區當天產生的綠電量。園區內的風機和光伏板產生的綠色能源,可實現多能互補調配,是一個典型的源網荷儲示范項目。”在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新能源科創園產業融合會客廳,新能源產業發展實景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中清晰可見。
用好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加快做強“智造之核”。大豐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新能源科創園,為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搭建合作平臺,助力企業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全力打造新能源產業的實踐創新高地、成果轉化高地、人才聚集高地。目前,科創園入駐南京大學沿海低碳產業技術研究院、鹽城工學院大豐新能源產業學院、新能源產才融合創新中心等24家單位。截至去年,已取得專利750余件,牽頭完成國家先進能源技術領域“863計劃”項目、6MW直驅式永磁同步風力發電機項目等4項國家級重點項目。“接下來,科創園將加大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推動產學研更深層次合作,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推動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大豐區發改委一級主任科員陳雨晴說。
建強平臺載體,打造投資熱土
“沿海”與“上海”是大豐發展的最大空間和優勢。依托常鹽、蘇鹽、滬蘇等共建園區,大豐全面加強和上海、常州、蘇州等地融合發展。目前,園區已集聚阿特斯、天合、正泰、蜂巢、艾爾姆等領軍龍頭企業,大豐港鐵路支線、上海中山醫院蘇北健康管理中心、標準廠房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全面鋪開,專屬服務客廳、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全面運行,“零審批開工”“拿地即開工”全面實施,讓大豐成為一片干事創業的沃土、投資興業的熱土。
“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有著旺盛的市場需求和巨大發展潛力。”大豐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依托產業基礎、資源優勢、承載空間,基地堅持招商引資與強鏈補鏈相融合,打造綠色制造業集群,推動產業鏈與供應鏈協同發展。今年,大豐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已赴蘇州招引PVB功能膜、半導體檢測設備制造等重點產業,共簽約24個項目,計劃總投資124.6億元。未來,大豐將搶抓綠色低碳發展機遇,加快集聚產業項目,讓一個個產業發展“盆景”轉化為連片的“風景”,同時進一步拓寬合作園區發展空間,提升發展格局,真正實現與長三角各個城市深度融合、攜手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