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溫杯里泡枸杞、三伏天里去曬背,年輕人的健康焦慮撐起了按摩儀市場的火熱,曾經人手一個的SKG也抓住風口,欲沖刺IPO,近期更是1年左右4次更新招股書。
然而,深交所官網最新信息顯示,未來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來穿戴”或“SKG”)IPO進展狀態顯示為:終止(撤回),這也意味著SKG母公司上市夢被暫停。
(資料圖片)
雖然前有倍輕松上市在先,但很多消費者們對SKG其實并不買賬,SKG身上的爭議也頗多,比如利潤滑坡、大砸營銷、產品安全問題等,這也為其上市之路增添不少變數。
01
SKG最早由創始人劉杰于2007年在廣東順德成立,早期的產品以各式小家電為主,洞察到大健康行業機遇才切入按摩儀賽道,2016年,SKG上線首款頸部按摩儀大獲成功,逐漸拋棄小家電業務,轉而開發可穿戴產品,到了2019年,SKG已成為頸椎按摩儀品類的行業第一。目前SKG是一家專注于可穿戴按摩儀研發、設計、生產的高科技公司。
期間,劉杰還曾受到阿里創始人馬云的邀請,前去杭州見面,兩人聊了超過3個小時,馬云還曾親自為劉杰寫了一句贈言:劉杰(SKG),永不放棄!這樣突飛猛進的成績讓劉杰對未來充滿信心。
健康界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2020年,我國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市場規模由175.2億元增長至632.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7.8%。
在此期間,SKG的業績也飛速增長,2020年至2022年,未來穿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91億元、10.6億元、9.05億元,成功跨入10億元俱樂部。
但是,同期其歸母凈利潤卻分別為1.43億元、1.32億元、1.15億元,三年呈現連續下降的態勢,同比減少32%、8%和12%,典型的增收不增利,甚至2022年出現了營收、利潤雙降的情況。
另外,2020年-2022年,未來穿戴經銷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7.75%、98.74%及94.99%。但經銷模式的毛利率卻也在不斷下滑,從2020年到2022年,經銷模式的毛利率從58.14%下滑到51.74%。
在最新的招股書中,未來穿戴2023年1-3月經審閱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8.80%與31.34%,公司2023年1-6月的營業收入預計為5億元-5.3億元,變動率為15.13%-22.04%,凈利潤預計為5600萬元-6000萬元,變動率為20.23%-28.81%。
相比2022年的營收、凈利潤雙雙下滑,2023年業績的變動率轉為正似乎有一絲向好的信號。但從實際數據來看,2023年上半年預計的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基本上與2022年的一半所持平。換句話說,截至目前來看,未來穿戴2023年的業績或并無明顯好轉。
不只是業績承壓,SKG近年的營收結構也暗藏危險信號。
SKG成于頸椎按摩儀,2020年到2022年,頸椎按摩儀的營收占比分別為86.67%、70.33%、50.42%,新的產品線,眼部按摩儀占總營收的比例由2.03%上升至10.59%;腰部按摩儀則由0.57%上升至21.1%,但這兩款產品都尚難成為SKG的營收主力,還是有一些吃老本的意味。
02
SKG之所以能夠火起來,主要還是在營銷上舍得花錢。
2020年,SKG大手筆贊助了《這!就是街舞3》、《乘風破浪的姐姐》等大熱綜藝,還在小紅書、抖Y、淘寶等平臺投放海量廣告,并邀請多個頭部主播帶貨。2020年10月,還簽下了內娛頂流王一博作為品牌代言人。
熱度飆升的同時,營銷費用也在不斷增高。
報告期內,未來穿戴銷售費用分別為2.10億元、2.15億元和1.65億元,同比增速為105.88%、2.38%和-23.26%。同期研發費用分別為4714.1萬元、7472.6萬元、9785.8萬元,同比增速為107.17%、58.52%和30.96%。
研發費用增速高于銷售費用增速,說明公司還是希望把產品實力提高上去的。但若是將研發費用和銷售費用進行對比的話,也不能看出目前SKG的業務重心還是放在銷售上。
銷量滑坡的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或許是明星產品的口碑滑坡和產品質量安全爭議。
截至2023年8月,在黑貓投訴上與SKG相關的投訴量已達346條,其中不少提到質量問題、殘次品、產品充電問題、虛假宣傳、安全隱患等等。
有網友表示今年6月買了SKG按摩儀,到貨之后嘗試,僅僅5分鐘不到,脖頸后的皮膚就通紅,疼痛,兩小時沒見恢復,客服還以拆封為由拒絕退貨。
SKG也常被質疑智商稅。
鳳凰網科技就曾報道一個案例,2021年南京李先生在使用SKG頸椎按摩儀后暈倒,隨后被診斷為延髓可疑梗死。北京程序員小林也遭遇類似情況,他表示使用SKG按摩儀后開始“頭暈眼花”,詢問醫生后才知道,自己的頸椎勞損本就嚴重,按摩儀的刺激反而加重了病情。
福建省藥監局也曾在科普文章《網紅“頸椎按摩儀”,能否拯救“低頭族”?》中指出,此類按摩椅不適合脊髓型頸椎病、心臟病等慢性病人群,以及孕婦、兒童、70歲以上老齡人等。若這部分人群使用按摩儀,可能會有血流加快、惡心、氣急等不適的癥狀。
SKG宣稱的獨家“秘經通技術”和倍輕松強調的“中醫古法按摩”,雖然概念新穎,但實際就是電脈沖與物理按摩,并無創新。品牌方有意無意地強調醫療功能或是醫療器械屬性,很容易誤導消費者認為SKG產品屬于醫療器械。
安全問題、質量問題,真的值得SKG重視。
03
雖然利潤下滑,這可不影響SKG愛分紅。
2020年—2022年,SKG先后進行了5次分紅,累積分紅3.65億元,現金分紅占凈利潤的比例近34%。其中,2020年,SKG的凈利潤為1.32億元,分紅金額卻比凈利潤還多了兩千多萬,高達1.6億元。
有意思的是,SKG在回復深交所的相關問詢時,拿倍輕松作對比,稱自己的分紅很合理。
其實倍輕松的業績與SKG相比也沒好多少。倍輕松2021年7月登陸科創板上市后,由于錯判了市場復蘇節奏,導致2022年營業收入下降四分之一,虧損1.24億元。2023年業績仍未回正,營業收入下滑接近8%,繼續虧損上百萬元,也算難兄難弟了。
影響SKG上市的阻力還有關聯交易一事。招股書顯示未來穿戴從2019年起向迪迪奢藥業(現用名:廣東迪迪奢科技有限公司)采購凝膠類耗材,主要以產品配件的形式向經銷商組合出售,報告期內未來穿戴向其采購金額分別為246.36萬元、1,055.71萬元、491.17萬元。
據天眼查,廣東迪迪奢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未來生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100%控股,劉杰夫婦為這家公司的實控人。
簡單來說,SKG的上游供應商也是劉杰夫婦,和SKG之間存在著較強的關聯交易。對于溢價采購,此前證監會也進行了問詢。
在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利潤下滑、安全和質量不過關、過高分紅、關聯交易等問題的存在,注定了SKG的上市之路不會太平坦,想要投資者買單也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