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獨立 穿透
(資料圖片)
貴在警鐘長鳴!
作者:樹知
編輯:李思
風品:彥規
來源:首財——首條財經研究院
扎牢合規“籬笆”、強監管,仍是金融業關鍵詞。
8月4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公布13張罰單。涉及三家險企三家銀企。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該局7月掛牌后的首批行政罰單。透出的強合規、防風險信號值得關注。
接(上)文:
細分業務,房地產貸款不良率增長較快。
2020年至2022年,房地產公司貸款余額為2900萬元、9.19億元和10.38億元,占不良公司貸款總額比為1.3%、37.4%和37.6%。不良率為0.28%、10.29%和12.65%。短短3年翻了幾十倍。
對此,晉商銀行解釋稱,源于受房地產業政策調控影響,部分企業違約風險增加。
話雖如此,看看自身連續下滑的撥備率,還有多少騰挪空間值得審視。2018年-2022年末,晉商銀行撥備覆蓋率為212.68%、199.92%、194.06%、184.77%、177.04%。
顯然,盡管凈利增長、不良率下降,但不良貸款總額、撥備覆蓋率兩項主要指標均有不同程度弱化,疊加營收下滑,總體資產質量、成長性仍有不小優化空間。
一些用戶的投訴聲音,也可體會自我改變、革新的急迫性。
2023 年3 月,銀保監會網站發布山西監管局辦公室關于2022 年第四季度全省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顯示,晉商銀行投訴量、平均每營業網點投訴量、平均每百萬個人客戶投訴量、本外幣儲蓄類業務投訴量、信用卡業務投訴量居山西省內城商行首位。
7月,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發布山西銀保監局辦公室關于2023年第一季度全省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通報。在城市商業銀行投訴量、城市商業銀行平均每營業網點投訴量、城市商業銀行平均每百萬個人客戶投訴量、城市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等四項投訴量上,晉商銀行再居城商行首位。
瀏覽黑貓投訴,截至2023年8月17日18時,晉商銀行相關累計投訴226條,涉及卡片凍結、違規收費、虛假宣傳等質疑。
結合上述罰單,守好合規線、優化品控風控能力,晉商銀行時不我待。
4
不良率上升 撥備覆蓋率6年首降
14年上市未果
類似思考的,還有身處上市關鍵期的東莞銀行。
8月4日,因票據貼現資金用作開票保證金,虛增存款;數據治理不到位,東莞銀行深圳分行被罰90萬元,沒收違法所得87773.73元。
拉長維度,東莞銀行亦不缺信貸“翻車”教訓。
如2022年4月,因貸款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東莞銀行被罰合計50萬元。2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顯示,同樣因貸款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東莞銀行道滘支行被罰50萬元。
瀏覽黑貓投訴平臺,截至2023年8月17日18時,東莞銀行相關投訴585條投訴,涉及暴力催收、交易拒絕、誘導客戶貸款等質疑。
誠然,用戶千人千面人人滿意并不現實,與微眾銀行、晉商銀行類似,上述投訴也或有偏頗片面處。但強合規強監管大勢亦是不爭事實,疊加上述罰單,及時反思自查、精進優化總沒有錯。
2022年,東莞銀行不良率0.93%,同比上升0.01%。其中,對公房地產貸款不良率0.92%,比上一年提升0.8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0.87%,較上一年提升0.34個百分點。
房地產業關注類貸款遷徙率93.81%。其中,關注類貸款遷徙率從2021年的21.68% 提到34.10%;次級類貸款遷徙率從2021年的43.20%提至69.56%。
此外,批發和零售業貸款的不良率達4.12%,遠高于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0.6%和0.28%。不良貸款余額9億元,同比增加3.03億元。
另一廂,撥備覆蓋率下降。2022年末,撥備覆蓋率為254.3%,相比2021年下降5.18個百分點,也是2016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2020—2022年,東莞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20%、8.64%、8.56%;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03%、9.34%、9.75%;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54%、13.32%、13.42%。
雖高于監管線,卻低于行業水平。據第一財經,2022年我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的平均水平為10.74%、12.25%、15%。
或基于此,東莞銀行一直奮戰在IPO路上。
2023年3月初,“換道”注冊制審核,首發申請獲交易所受理。3月30日再次更新招股書。且新招股書稱該行存在“貸款質量下行的風險”。
掐指算來,東莞銀行稱得上IPO“老炮兒”,早在2008年就啟動了A股上市之路,2014年終止審查。
值得注意的是,東莞銀行不存在控股股東及實控人。且4月28日,東莞銀行公告稱,根據金融業領導人員任職相關規定及組織工作安排,董事長盧國鋒擬任新崗位,辭去該行全部職務。
公開信息顯示,盧國鋒2005年初加入東莞銀行,先是出任該行行長,2014年又升任董事長,掌舵近9年。
當然,流水不腐、新人新氣象。兜兜轉轉14年,此番換帥能否帶來突破、實現上市夙愿,亦有期許。
5
分化大潮、賦能實體
扎牢底盤時不我待
沒錯,風亦長宜放眼量。罰單也好、業績也罷總有滯后性,不代表未來。
聚焦微眾銀行,作為最早一批民營銀行和第一家互聯網銀行,整體競爭優勢仍值圈點。
雖然近年業績增速放緩,但近四年營利復合增長率均超30%,結合自身體量及競品表現、行業環境壓力,成績單整體值得肯定。
2022年,銀行利息凈收入249.7億元,占比達70%,同比增長39%。高于貸款規模的28%增速。新培育的B端業務發展迅猛,截至2023年6月末,微業貸已輻射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累計超410萬家小微市場主體申請,累計授信金額超1.3萬億元。其中,年營收1000萬以下企業占比超70%,超半數授信企業客戶系企業征信白戶。
成績背后,離不開微眾銀行對產品創新、服務便利化的持續探索。如與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共同搭建"基于區塊鏈的境外人士收入數字化核驗產品"公共服務平臺,已為百余名境外人士提供服務,成功入選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公布的首批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項目。
再如征信領域,微眾銀行通過區塊鏈開源技術支持了珠三角征信鏈建設。截至2023年3月末,珠三角征信鏈累計提供企業信用報告查詢591.12萬筆,撮合銀企對接9.56萬筆,金額5579.36億元。
而作為山西省唯一上市銀企,晉商銀行憑借多年深耕,區域競爭優勢明顯。截至2022年末實現了對全省11個地級市的網點全覆蓋,目前下轄154個營業網點。
2022年,在英國《銀行家》雜志2022年全球1000家銀行排名中,晉商銀行排名第391位;在中國銀行業協會“2022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中位列第74位;監管評級保持良好,主體信用評級達到AAA,信息科技監管評級為2B級。
截至2022年末,資產總額3364.2億元,同比增長10.9%;2023年3月末,資產總額3389.1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4.92億元。同時凈利4.91億元,延續上年增勢。
細分看,零售銀行業務是個亮點,全年營收13.1億元,同比增長9%,客戶量達到316.4萬人。此外,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75.3億元,同比大增31.2%,較各項貸款增速高11.7個百分點。普惠型小微企業累放年化利率4.81%,同比下降0.51個百分點,有效降低了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成績背后,亦離不開業務創新、助力實體的戰略堅守。如創新研發了汾酒貸、專精特新貸,優化了醫保兌、簡押快貸等普惠金融產品。
進入2023年,數字化轉型步伐再加速。4月25日,晉商銀行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發揮雙方優勢,在5G煤炭領域、ICT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加強合作。
同樣,扎根廣東、東莞的東莞銀行,亦有不俗的區域競爭實力。
截至2022年年末,該行共設有177家分支機構,覆蓋廣東省主要城市及湖南、安徽部分地區和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據2022年《銀行家》雜志全球排名,東莞銀行位居全球銀行業第315位。截至2022年末資產總額為5384.2億元。在IPO各銀企中位列第二。截至2023年6月末,未經審計合并口徑下,資產總額 5730.84 億元,較年初增加 346.53 億元,增長 6.4%。
2020—2022年,東莞銀行營收91.58億、95.11億和102.79億,歸母凈利28.76億、33.16億和38.34億。
2023上半年,營收53.68 億元,增幅4.88%;凈利23.46 億元,增幅 14.99%。
穩增持增背后,2022年東莞地區生產總值11200.32億元,在廣東省21個地級以上市中排第4。背靠經濟大省、經濟大市,東莞銀行待挖潛力不缺想象空間。
無需累言,微眾銀行、晉商銀行、東莞銀行也有諸多價值看點。人無完人、企無完企,亡羊補牢最可貴。
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君不見,伴隨金融業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銀企頭部效應、分化效應在加強,留給二三線銀企的做大做強時機已然不多。
同時,實體經濟高質發展、轉型升級的大勢愈發明顯,作為百業之母、紓困助推器、升級加速機,更考驗銀企的綜合賦能力、抗風險力。
大浪淘沙、不進則退。雙重奔赴中,無論守住自身江湖地位,還是賦能實體擔當,穩健自身底盤、念好“合規經”都是根基所在,亦是監管加碼的良苦用心。
警鐘已鳴、時不我待,微眾銀行、晉商銀行、東莞銀行會有怎樣改變呢?
本文為首財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