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2023年開年,集合信托產品的發行和成立雙雙大幅下滑。
一方面是由于去年底集合信托市場沖高回落,另一方面是受春節長假等季節性因素影響,工作日有明顯減少,產品發行和成立均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
具體來看,房地產類信托成立規模再創新低,工商企業類信托成立穩中有升,基礎產業類信托地位凸顯,標品信托成立規模大幅下滑。
非標信托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也仍處下行通道中。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2月6日,1月非標信托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6.67%,環比減少0.03個百分點;產品的平均期限1.80年,環比縮短0.02年。
發行與成立雙雙下滑
1月集合信托發行市場回調,發行數量和發行規模大幅下挫。
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2月6日,1月共計發行集合信托產品1789款,環比減少641款,降幅為26.38%,發行規模727.33億元,環比減少537.71億元,降幅為42.51%。
成立市場與發行市場情況相似。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2月6日,1月共計成立集合信托產品1665款,環比減少795款,降幅為32.32%,成立規模568.31億元,環比減少551.43億元,降幅為49.25%。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研究員喻智分析開年集合信托產品的發行和成立雙雙遇冷的原因,一方面,年末行業“沖規模”后,集合信托市場后勁不足,產品發行和成立明顯回落;另一方面,2023年春節長假較早,導致1月工作日有明顯減少,產品發行和成立均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從成立情況來看,非標信托產品和標品信托產品成立規模均有下滑,但標品信托的下滑更為明顯。標品信托受投研能力不足、產品業績下滑和證券市場波動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市場接受程度不足,資金募集相對困難。
基建信托仍是頂梁柱
1月份,除工商企業外其他各投向領域的信托資金規模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截至2月6日,1月房地產類信托產品的成立規模為38.09億元,環比減少55.68%;基礎產業信托成立規模228.30億元,環比減少30.33%;投向金融領域的產品成立規模232.03億元,環比減少62.85%;工商企業類信托成立規模69.89億元,環比增加9.68%。
1月房地產類信托成立規模為38.09億元,再創新低。盡管開年以來政策對房地產行業的支持力度較大,但消費者的預期與情緒和房市的回暖還遙遙無期。業界觀察人士認為,信托公司對于房地產項目的態度依舊保持謹慎,短期內房地產信托業務難有起色。
1月工商企業信托成立規模維持穩中有升。自2022年年尾疫情管控調整以來,國內經濟復蘇預期快速回暖,2023年開年取得較明顯的成效,為工商企業類信托業務打下較好的基礎。但當前融資類業務的監管仍相對嚴格,加上信托業務分類的引導,工商企業信托的業務轉型仍需要一定的時間沉淀,短期內不會出現飆升的情形。
1月基礎產業類信托成立規模228.30億元,仍是集合信托市場中的頂梁柱。喻智表示,“2023年,在穩增長壓力下,基建投資仍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政策紅利仍在,信托公司在基礎產業領域的展業依舊保有較高的熱情。但同時要注意,信托公司的基礎產業信托業務有扎堆的跡象,當前在城投風險加大的背景下,網紅地區的低資質城投平臺債務壓力過大,存在一定的潛在風險。”
非標收益率繼續下行
非標信托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也仍處下行通道中。
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2月6日,1月非標信托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6.67%,環比減少0.03個百分點;產品的平均期限1.80年,環比縮短0.02年。分析人士稱,1月非標信托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下行,與市場融資成本下行有較為直接的關系。
宏觀經濟增長和資金供需博弈是影響非標信托業務收益走勢的主要因素。從長期來看,2023年穩增長政策持續優化加碼,加上疫情防控放開后經濟快速復蘇,市場表現反應相對積極,經濟增長回暖是大概率事件,企業投融資需求上升,信托公司展業空間有所拓展,且平均預期收益率能得到一定的支撐。但從短期來看,開年以來市場資金面相對充裕,春節后交易對手資金需求下降整體融資成本下行,非標類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仍有下行的動力。未來一段時間,非標信托產品的平均收益率預期以穩中趨降為主,下行空間有限。
從投向領域來看,基礎產業信托仍是信托公司2023年主要非標產品品種。在地方化債和尋求低融資成本資金的大背景之下,基礎產業類信托業務將繼續向著城投債等標準化業務方向轉型,其平均預期收益率大概率會繼續下行;而房地產類信托項目風控嚴格,業務扎堆于央企一線城市的項目,展業相對保守。因此,非標信托業務的整體平均預期收益率仍是穩中向下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