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事件
2023年2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65%,5 年期以上LPR為4.3%。與今年1月相比,保持不變。
核心觀點
盡管LPR報價連續6個月無變化,但首套房利率動態調整機制引導房貸利率下行
在本月MLF中標利率維持不變后,市場參與者對于LPR報價調降的預期較低。LPR維持不變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回顧2022年,政策的主線之一是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以下行幅度最為明顯的房貸利率為例,為引導其下行,差異化房貸政策調整(放開商業銀行對房貸定價的部分約束)、單獨調降5年期LPR(調整房貸利率定價的錨)以及政策利率MLF的下調(廣譜性調降利率)分別在不同時點被使用過。在2022年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中,人民銀行公布當年12月份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全國平均為4.26%,較2021年12月同比下降1.37個百分點,這是2008年有統計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
盡管房貸利率的5年期LPR的報價連續6個月維持不變,但隨著首套房貸利率動態調整機制的作用,可以觀察到近期部分符合條件的城市開始陸續下調其首套房利率。在此影響下, 2月貝殼百城首套房貸利率明顯回調,環比下降6BP,絕對水平再創近年來最低水平。二套利率平均為4.91%,環比持平。2月首二套房貸利率同比分別回落143BP和84BP。近期,地產銷售有所回暖,近兩周 30 城商品房成交面積環比增速均在兩位數以上。上周同比增速已經回升至-1.9%,明顯高于節前水平。以目前的每日銷售數據線性外推,合并 1、2 月銷售數據,前兩月同比降幅為 20.6%,比去年 11 和 12 月降幅進一步收窄。我們認為目前經濟環境的回暖為人民銀行留出了政策觀察的窗口期。
如何降低商業銀行的負債成本仍是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操作的關鍵點
根據銀監會公布的最新數據,商業銀行的凈息差在22年Q4進一步下降至1.91%水平,商業銀行進一步讓利實體經濟的能力受自身負債成本的影響開始顯現。我們認為金融讓利實體經濟的政策邏輯在短期內不會發生變化,但在當前情況下,商業銀行自身的負債成本壓力不容小視。同業存單利率向MLF利率靠攏、企業(居民)存款的定期化特征等,使得商業銀行的負債成本進一步承壓。我們認為最近一段時間,央行連續通過超額投放中長期資金,配合逆回購等短期公開市場操作工具一起,維護市場流動性整體充裕意圖明顯。這對銀行投放中長期信貸資金具有幫助,從數量上持續體現寬松的政策傾向。
此外,我們在近期重新梳理了人民銀行創設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邏輯,支持商業銀行利差也變成了一條邏輯主線。對于近期市場熱議的存量房貸利率調整的問題,我們認為如果最終得以實施,具體的路徑會與調整普惠小微企業存款貸款的路徑相似,即人民銀行創設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對商業銀行進行支持。
最后,對于總量工具而言,我們依然維持前期2月MLF操作點評《降息遲到還是缺席》中的觀點:若拉長時間來看,復蘇初期的寬松政策不會倉促退出,央行降息只是遲到、但不會缺席。驗證經濟形勢是否實質性改善,一月向好的各項指標能否持續,或是央行今年以來延緩降息的關鍵。3月后,若經濟形勢與房地產市場改善情況不及預期,央行動用總量工具的窗口有望重新開啟。
風險提示:
國內外經濟基本面變化超預期;貨幣政策超預期。
以上內容來自于2023年2月20日的《LPR不變,房貸利率下行——2023年2月LPR報價點評》報告,報告作者張靜靜、張一平,聯系人陳宇,詳細內容請參考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