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文丨明明 彭陽 章立聰 周成華
春節過后,一些消費場景的復蘇似乎比疫情前水平更為強勁。通過對2021年的消費復蘇情況進行分析,我們認為目前商品消費的反彈仍然存在瓶頸。其中,消費升級類商品或將有更強表現,限額以下零售和中低端商品或仍將對社零增速形成拖累。今年消費領域應把握結構性機會。
▍從消費場景來看,部分接觸性服務業的消費場景已有大幅改善。
從地鐵客運量、擁堵指數等數據來看,今年春節假期后與2021年同期體現出了相同的復蘇跡象,聚餐、會議、婚禮等活動的需求量也有明顯回升,這些接觸性服務業的消費隨著疫情管控的放開將會迎來持續的反彈。
▍商品消費的反彈面臨一定約束。
以2021年為例,在2021年下半年,居民消費傾向已經回歸正常,但是社零的兩年平均增速仍保持在3%-3.5%左右的水平。排除掉疫情本身的約束,疫情之后也確實存在著一定的疤痕效應,受此影響,我們判斷社零增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或仍需一定時間。
▍結構上看,消費升級商品或將有更強表現,限額以下零售和中低端商品或仍將對社零增速形成拖累。
2021年整體社零的兩年平均增速為4.0%,表現較好的是限額以上企業的零售額以及消費升級品類。限額以下社零增速僅為3.1%,復蘇并不順暢,而且由于其體量較大,對整體社零造成了較大的拖累。限額以下社零的低增速一方面反映了中低端產品的銷售不暢,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小企業的經營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其他種類商品如剛需類商品、建材類商品、石油制品等有各自的邏輯,同樣難以受益于疫情防控的優化。因此,復蘇之年商品消費仍然存在一些結構性的制約。
▍海外疫情放開的啟示值得借鑒。
第一,防疫管控放開后疫情的擾動是周期性的,商品消費的增速并不會因為疫情防控的放開得到顯著刺激。
第二,消費在防疫管控放開后一個季度回升較為顯著,疫情擾動對消費的沖擊不大但也不能完全忽視。
第三,管控放開前商品消費恢復相對領先,管控放開后服務業消費彈性更大。
▍今年消費領域應把握結構性機會。
從宏觀上看,我們認為今年復蘇彈性比較強的行業主要分為兩類:
一是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接觸型服務業,例如出行、旅游、餐飲等,這些行業直接受益于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
二是周期反轉或政策反復提及的行業,包括汽車、家電等耐用消費品等,這些行業將在促消費的大背景下得到政策的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