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深圳中電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電港”)將主板IPO上會,公開發行不超過18997.5024萬股。公司此次欲募集15億元分別用于電子元器件新領域應用創新及產品線擴充項目、數字化轉型升級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
鈦媒體APP注意到,中電港業績雖然在持續增長,但公司的毛利率、凈利率均較低,并且近3年半公司經營現金凈流出125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低毛利率、凈利率,就一項原始取得的發明專利
中電港是一家電子元器件應用創新與現代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目前已發展成為涵蓋電子元器件分銷、設計鏈服務、供應鏈協同配套和產業數據服務的綜合服務提供商。
2019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下稱“報告期”),中電港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71.83億元、260.26億元、383.91億元、250.9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8590.48萬元、31931.75萬元、33675.42萬元、18536.46萬元。國際電子商情網顯示,依托于高營收,2020年和2021年中電港位居境內分銷商之首。
雖然中電港的業績在持續增長,但中電港的凈利率在行業中卻是最低。報告期內,中電港的凈利率分別為0.5%、1.23%、0.88%、0.74%,行業均值分別為2.14%、2.96%、2.98%、3.2%,始終低于行業均值,且差距正在變大。
鈦媒體APP注意到,導致中電港凈利率出現如此情況的主要因素或許皆因毛利率所致。報告期內,中電港的毛利率分別為3.72%、3.87%、3.53%、3.48%,同行可比公司均值分別為7.9%、7.89%、8.87%、9.4%,毛利率持續低于同行均值,且差距也在變大。
而這一系列的問題或皆因中電港輕研發。報告期內,中電港的研發費用分別為4428.6萬元、4920.76萬元、7065.38萬元、4159.35萬元,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0.26%、0.19%、0.18%、0.17%,同行業可比公司研發費用率的平均值分別為0.65%、0.69%、0.79%、0.75%。
與之相對應的是,報告期內,中電港的銷售費用分別為20309.47萬元、22323.37萬元、27554.03萬元、14681.4萬元,也就是說,中電港近3年半在研發上的投入還不及其1年在銷售上的投入。
除此之外,或許是由于研發較低,中電港在發明專利的獲取上也收獲甚少。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中電港共擁有15項專利,其中2項為發明專利,而在發明專利中有1項為繼受取得,這也意味著,中電港自2014年9月成立以來,公司8年半的發展就取得了一項原始發明專利。這不禁令人懷疑,中電港的競爭性何在?
經營現金凈流出125億,89億應收賬款、111億存貨懸頂
雖然中電港的業績是在持續增長,但公司卻始終在經營上賺不到現金。報告期內,中電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0.39億元、-17.38億元、-41.11億元、-56.2億元,合計為-125億元。為何中電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如此“爛”?
鈦媒體APP注意到,導致中電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如此波動主要是因為應收賬款暴增所致。
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6月末,中電港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26.03億元、37.89億元、44.11億元、89.63億元,其中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應收賬款較2021年末增長了103.2%。與此同時,報告期內,中電港的壞賬損失金額分別為987.78萬元、425.88萬元、1416.91萬元、8020.77萬元。
除了應收賬款激增之外,中電港還有一項資產的增速高達了300%,它就是存貨。在上述時間段內,中電港存貨余額分別為21.66億元、25.76億元、104.15億元、111.66億元,其中2021年中電港的存貨余額同比增長了304.31%。與此同時,報告期內,中電港的存貨跌價損失金額分別為3401.14萬元、12065.26萬元、20660.76萬元、1124.32萬元,2020年和2021年損失已超億元。
由于應收賬款和存貨的激增,截至2022年末,上述兩項資產合計占資產總額的78.75%。這樣看,中電港可謂是一家“賬、貨公司”。
債務高仍分紅
從募投項目上看,中電港此次欲募集38841.51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占募資總額的25.89%。
鈦媒體APP注意到,中電港之所以要募集上述資金或皆因公司的高負債。報告期內,中電港的流動比率分別為1.41、1.24、1.16、1.13,同行均值分別為1.94、1.83、1.8、1.74;速動比率分別為1、0.97、0.55、0.63,同行均值分別為1.49、1.42、1.26、1.17。可見,無論是流動比率還是速動比率,中電港均遠低于同行均值。另外,在上述時間段內,中電港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5.82%、83%、88.13%、89.98%,同行均值分別為58.01%、54.93%、56.6%、57.53%,目前已超同行均值32個百分點。
從明細上看,截至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6月末,中電港的短期借款分別為35.83億元、66.43億元、96.95億元、157.76億元,貨幣資金余額分別為9.43億元、26.76億元、14.79億元、13.61億元。對此,一位注冊會計師向鈦媒體APP表示,若公司短期借款到期,除了貨幣資金之外的流動資產變現不及時,可能會對公司的經營產生不利的影響。
令人感到詫異的是,在如此背景之下,中電港卻還大舉分紅。報告期內,中電港現金分紅的金額分別為1688.68萬元、1648.26萬元、5000萬元、10450萬元,合計約為18787萬元。那么,為何中電港要在如此負債的情況下仍持續分紅?有關上述問題,鈦媒體 APP 發函至公司,但截至截稿,沒有收到公司的回復。(本文首發于鈦媒體 APP,作者|鄧皓天)